APP下载

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

2019-09-10热艾拉·夏里甫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4期
关键词:感恩幼儿园教育

热艾拉·夏里甫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幼儿教育中,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分析了幼儿感恩教育的现状和教育方法上的不足,并对出现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从情感熏陶、感恩互动和拓宽感恩体验渠道三个方面,对幼儿教育中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感恩

感恩教育是幼儿园情感教育的关键,在幼儿阶段,学习并体验感恩情绪,做出感恩互动,是孩子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感恩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现代社会提倡的道德素养。研究幼儿教育中,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对孩子综合素养的提升和人格的养成中都有很大帮助。

一、幼儿感恩教育

(一)幼儿感恩教育现状

感恩是指感激别人提供的帮助,并进行适当的回报。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可知感恩涉及到情感上的认同以及情绪驱动的行为两方面内容。所以,感恩是人们在接受他人帮助时产生的感激心理,以及在感激心理驱动下的回报行为。学会感恩是幼儿人格形成和身心发展的关键,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要求教师有计划、有方法地进行针对幼儿的人文教育。《幼儿园工作规范》中也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认为幼儿园阶段的教育,需要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多样性的教育活动,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但是目前,受限于幼儿园孩子们的认知水平,目前阶段的幼儿园教育中,对感恩意识的培养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

(二)教育方法上的不足

现阶段,幼儿园教育中的幼儿感恩教育存在着教育方法不当、教育思想理念落后的问题。学龄前儿童认知功能有限,知识积累较少,但是一些幼兒园教师在进行感恩教育时,却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问题,采用生硬的说教形式,为孩子们灌输感恩的思想。孩子们不能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难以获得情感上的收获,导致感恩教育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一些教师会选择朗读感恩故事、唱感恩歌曲等形式来引导孩子们替换感恩这种情感和行为,但是故事和歌曲却缺乏感染力。教师自身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更深刻的形成情绪上的共鸣,把孩子当成了一个学习的机器,而不是有血有肉的灵魂,不利于孩子们身心的发展。除了教师,家长在孩子的感恩教育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对孩子过分呵护不求回报,导致孩子习惯了家长的养育,无法升起感恩之心。

(三)幼儿园感恩教育缺失原因的深刻分析

对于孩子来说,生活中接触到的一切都是在学习。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意识到,幼儿园和学习的教育只是教育的一小部分内容,家长不应该把孩子教育的重担全部交给幼儿园和学校,尤其是感恩教育。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最应该感恩的人应该是父母,其次才是幼儿园的教师。也就是说,对于幼儿园的感恩教育来说,家长也要肩负起责任来。现在的孩子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即便是少有的二胎家庭,对孩子也普遍存在着溺爱过度的问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加关注孩子的身体发育、学习能力、聪明与否,忽视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心以及人格的形成,在物质以及生活上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给予孩子不计回报的关怀。导致孩子认为父母的付出理所应当,给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情感熏陶

感恩包括情感认同和回报行为两部分内容,其中回报行为是感恩的情绪认同驱使的,因此,幼儿园的感恩教育应该以情感熏陶作为第一步来开展。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内容丰富,有很多教学资源可以用于进行感恩教育和情感的熏陶,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们形成感知自身情绪,同时付诸行动的良好认知和行为功能,鼓励孩子们多做好事,多帮助他人。通过力所能及的小事来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和被帮助时内心的感动,丰富孩子们的情感,逐步学习表达爱心、感受爱心。一日活动中,谈话是最基本的环节,也是感恩教育的重要开展途径。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和感恩有关的故事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为孩子们声情并茂地朗读,并进行表演,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形式,来逐步引导的孩子们形成感恩的思想观念。

(二)感恩互动

为了改变幼儿园感恩教育方法落后、手段单一、缺乏表现力的问题,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感恩教育方法和形式。在为学生讲故事、播放关于感恩的歌曲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表演和互动的形式,来为学生们创设关于感恩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能够在和现实生活类似的教学情境中,更真切地体悟到感恩为何物。教师可以为孩子们设置课题,要孩子们寻找生活中需要感恩的事情。孩子们可能对父母以及教师的照顾习以为常,教师需要适当地引导孩子们。比如为孩子们描述,父母每天在上班的同时,风雨无阻的接送孩子来幼儿园有多辛苦,并鼓励孩子通过小的动作和行为来悄悄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例如,早上来到幼儿园,和家长分别之前,亲一下父母的脸颊,晚上见到来接自己的家长,走上前去给一个拥抱。通过这样极不起眼的小动作,孩子们就能够向父母传递自己的爱意,同时感受到自己内心深处,名叫感恩的,不可名状的情绪。

(三)丰富感恩体验

每天早晚和父母之间的小互动只是最基础和普通的感恩形式,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体验感恩的途径。教师要充分把握和利用,例如各种节日活动,都是向父母、老师和朋友表达感恩之情的好机会。比如新年时,是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教师就可以以新年为主题,组织开展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又长大一岁的感觉,在节日的气氛里,体验自己的成长以及周围的朋友、父母、教师的关爱,对周围所有人的感激之情会自然萌发。又如在父亲节和母亲节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次感谢信活动,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要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写出自己要感谢父母的地方,并把信邮寄出去,或者直接朗读给父母。通过这样生活化的感恩体验,可以加深孩子们对感恩的认识,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和人格的形成。

三、结束语

综上,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需要从情感熏陶、感恩互动以及拓宽情感体验三个方面入手。让幼儿在更多的感恩情境中,逐步理解感恩的情绪和行为,通过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驱动孩子们做出感恩行动,学会感受爱,和表达爱。

参考文献:

[1]毛琴.幼儿园实施感恩教育的内容及途径[J].甘肃教育,2017.

[2]王莹.幼儿园感恩教育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8.

[3]李新梅.幼儿园感恩教育实录[J].教育(周刊),2018.

[4]孙丹丹.感恩教育在林区幼儿园的实施与运用[J].才智,2018.

[5]黄丹.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J].好家长,2018.

猜你喜欢

感恩幼儿园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爱“上”幼儿园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