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前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

2019-09-10王新萍李亚楠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4期
关键词:教学过程

王新萍 李亚楠

摘  要: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以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该研究显示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参与整体处于比较积极状态,效果不甚理想,主要表现在情感投入较少。而教师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基于此,该研究就教师教学提出了有效的建议,以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自主性,丰富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过程;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作用。教学的活动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以学习内容为中介的交互活动,包含教师与学生所有的行为、情感与策略等的参与及其参与的方式。其中,学生的参与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构成教学的主体要素之一。

一、学生参与度低的原因

研究表明,学生参与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当前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参与上整体看似比较积极,但并未达到深层参与,课堂效果不甚理想。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教师方面

第一,教学理念陈旧。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但现阶段在教学中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地位,主体性体现不明显。

如在小数四则运算时,主要是要学生学会迁移,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迁移到小数中,教材中提示用验证的方法。实际教学中,教师却使用讲解法,在复习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的基础上,直接告诉学生这规则同样用于小数中,然后就是进行各种练习,教学中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验证思考的机会。

第二,缺乏创新。

创新是很多行业很多工作领域的追求,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创新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照搬照抄,而是应该针对学情突出个性和多样化。但目前仍有一些教师创新意识不强,知识点阐述方式过于陈旧。

访谈案例:研究者:喜欢上数学课么?学生李某:以前喜欢上,现在不喜欢了。以前的数学老师总是会出很多新的花样,课堂上常常折啊,叠啊,画啊,就觉得很有意思。可是现在的就只是讲讲,没意思。

可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也该适时创新一下,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这样会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二)学生方面

第一,心理相容性差。

不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感情比较疏远,无法真正建立在平等或尊重的基础上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在课堂上表现出胆怯或排斥、不屑等,导致老师引导学生参与的难度加大。也有不少学生是对课堂教学本身有排斥情绪,使得课堂活动的参与很少。

访谈案例:研究者:你喜欢数学老师么?学生赵某:老师课堂上太严肃,自己学习不好,不受老师喜欢。学生李某:我学习不太好,反应比较慢,所以她总批评我,都没有表扬过我。有一次,我很努力地学习,稍微有点进步了,老师都没有表扬过我。

李某道出了多数学生的心声,即使学习不好,也希望老师多关注多表扬。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尽量做到关注每一位同学,多给学生一些赞美的言辞。

第二,自信心不足。

在课后访谈中发现,不少学生不敢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因为自信心不足。害怕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出丑,因此选择逃避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种自信心缺乏有可能来自曾经被教师严厉批评过错误,或者害怕回答错了其他同学笑话自己。

訪谈案例:研究者:课堂上为什么不积极回答问题?学生张某某:我怕自己回答错。学生孙某某:别人都不举手回答问题,我也不举手,不然多突兀啊。

第三,缺乏表现欲。

在课堂上对于中等难度的问题,多数学生是知道答案的,但不会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朴实的情感诉求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是比较敬重教师的讲授,不愿意崭露头角、表现自己。课堂氛围很难营造活跃新颖,学生很难有深度参与。这也有赖于教师发现这种现象并积极引导了。

二、提高学生参与度,对老师提出新要求

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度不够,直接影响到课堂实施的有效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对教师也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

首先,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并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情况。教学中尽量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努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快乐的事情,让授课者和学习者都能享受到其间的快乐。教师要多进修多学习,做到勇于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并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只有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才会有所创新。

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根据新课程教学目标,有选择性有重点地进行教学。对于重点的知识框架应该让学生反复加深印象,通过做一些活动来达到目的。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争取更多学生的课堂参与。另外,在作业批改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平时表现,给予比较详细的评语,而不是简单的好、良、优等。

最后,教师要注重教学创新。教师应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多吸收外来知识,培养发散思维,学习创新理念。把创新思想和成果运用在课堂参与过程当中。学生每次都有新的视觉和体验效果,就很容易激起他们的兴趣,学生便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因此,教师要利用闲暇时间多阅读周刊书籍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为自己的教学多增添“新”因素,以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结束语: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行为参与度、认知参与度还有情感参与度方面有所提高。但由于教师仍然没有确立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占主体地位的理念,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中缺乏创新,师生间交流少等问题,使得学生行为参与度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需要各界高度重视、广泛参与,从而探索出更为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建议供教师参考,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智敏.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研究[D].2006.11.

[2]李玉春.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研究[D].2006.5.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
“蹲距式跳远”教学设计探究
浅谈如何转化后进生
自主学习模式在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浅析
多方位选拔与培养网络综合布线技能竞赛人才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