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9-09-10吴秀兰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4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生核心素养

吴秀兰

摘  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完成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正确理解核心素养,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教学;小学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种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应该得以贯彻落实。因此,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我展开思考并浅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教学的优势。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寓于思想教育,是语文课的一个特点。

那么,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呢?

(一)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贴在文章上的标签,需要学生遵循一定的路径才能有所体会。在课文学习过程中要发挥朗读的作用,在朗读的过程中,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声,记于心,文中的人、情、景、物跃出纸面,学生多方面的感知了教材,不假思索地感受到了文章所写事物的美。

要重视积累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审美体验,受到了情感文化的熏陶,为什么那些读书读的多的人,其言谈举止跟别人不一样呢?道理就是如此。

(二)以生活的辐射陶冶学生的情操。

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也就是把社会生活辐射进课堂)。那么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二、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教师是影响课程的重要因素,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素养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师的情感就是对于发展主体所具备的“爱心”,是对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行为、问题的情感和态度。“一个孩子牵动多少人的心,我如何拿心对孩子”教师不再是“唯我独尊”的圣者,而是把学生作为学习语文的主体,自己则作为指挥的启迪者,情感的传递者,知识的指导者;也不再是讲解员,而是以情激情,以情启智的教练员、陪练员,是学生最好的学习伙伴。

教师必须宽容,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要给与肯定和赞赏,使他们敢于标新立异,乐于标新立异。学生即使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举动,教师也要对其中合理、积极的成分持热情肯定的态度。

(二)教师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情趣。

教师的工作很辛苦,但在工作之外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应该寻找生活的乐趣。一个有生活情趣的老师,其审美能力自然会高人一筹,在教学中不自觉地就会派上用场。我虽然是一名专职的小学语文教师,但是平常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我发现在生活中的许多生活情趣我总能在课堂上无意识地流露出来,从而使孩子们受到熏陶感染。

(三)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

反思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一个人品质高尚的表现。会反思的人具有谦虚内敛的性格,具有不服输的劲头,具有探索的精神,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做这样的反思:当学生精神不振时,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是能否唤起他的力量?能否从学生的目光中读出愿望?能否从学生的回答中听出创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欢娱?

三、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

学校首先要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优美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感染、熏陶学生。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应该从硬件和软件建设两方面入手,创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

四、认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广泛开展校内外语文实践活动,进行课内外之间的联系,注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不但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开展好这些活动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凈化自己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我相信经我们当代教师的不懈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一定会更好的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更好的实现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罗明东. 教育学[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2]张飞. 教师怎样才能赢得小学生的心[J]. 教育学术月刊,2010.

[3]董莉. 沃建中. 3-6年级小学生人际交往发展特点的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

[4]沈超,夏咪娜. 对小学课堂教学“双师制”的思考[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3.

[5]储剑锋,周富莲. “座位后移”引起的思考[J]. 江苏海安县北凌中心小学出版社,2003.

[6]金余仁. 给自己一碗心灵鸡汤[J]. 考试周刊,2009.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小学生核心素养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