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阅读教学思路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019-09-10郑世海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4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群文阅读核心素养

郑世海

摘  要: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形成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素养的需要,是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的需要。本文仅以阅读教学为依托,就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语文学习内容,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阅读习惯;群文阅读;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形成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素养的需要,是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的需要。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素养”做出了一个简要的界定:“语文素养是指学生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修养,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价值观等人格修养。”语文核心素养正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语文学习内容,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形成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下面从阅读教学的角度谈一些看法。

一、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大量地阅读,才能增加文化底蕴,才能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营造出浓郁的阅读氛围,方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一)家校携手,共创阅读环境

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全员阅读的氛围,首先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充分利用班级、学校图书借阅平台,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建议家长为孩子开辟独立的阅读空间,建立家庭图书架,开展亲子共读活动。要求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主动与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让家长感受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邀请爱好阅读的学生家长介绍自己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经验,讲述孩子在阅读中成长的故事,用身边的人和事打动广大家长,让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推荐书目,拓展阅读范围

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也有所不同。为此,我们要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异性向学生推荐读物,科学地列出详细书目,让孩子从中选择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还可以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外辐射。如学完《触摸春天》后,可向学生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完课文《童年·冬阳·骆驼队》后,可向学生推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学完课文《孤独之旅》后,可向学生推荐曹文轩的《草房子》等等。

(三)开展活动,巩固阅读兴趣

为了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可定期组织汇报展示活动。开展读书专题活动,如好书推荐、同读一本书、故事会、读书交流会、读书手抄报、读书演讲等,给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會。对优胜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展示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互相评比,互相学习,使学生养成认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定期开展“读书知识竞赛”,以赛促学。真正实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中玩,玩中学”,充分享受进步,收获喜悦。

二、丰富内容,培养阅读素养

(一)精读教材,习得阅读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必须教会孩子阅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

我们要充分用好教材这个例子,精讲多读,指导并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教学思路。学生在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读书方法,教师要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得到运用。

(二)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智慧的结晶。诵读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培育语文核心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要注重积累的诵读。语文没有积累,没有读书破万卷,也就无法提高语文素养。”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背诵,让他们在愉悦的阅读中,把历史文化的积淀化作自身的文学素养。

诵读国学经典,宜以“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只奖励,不强迫”的原则,让学生养成自觉背诵的习惯。以个人自背、小组诵读、教师领读、学生领读、教师抽背、学生齐背、表演背等多种诵读相结合的方式,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与精深,激发对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培养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三)群文阅读,提高阅读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基于此,群文阅读应运而生。所谓群文阅读,就是在单位时间内读相互关联的多个文本,关注文章的语言特点、意义建构、结构特征、写作方法,通过在讨论中梳理整合、拓展联系、比较异同、全面提高。比如在讲《桥》这篇小说时,可将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奥莱尔的《在柏林》,星新一的《雪夜》,泰格特的《窗》等小说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感受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安排、语言的表达等方面的异同,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

三、读写结合,提升创作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写作既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能力,也是语文素养蕴含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的重要的呈现载体。在广泛阅读和积累的基础上,学生们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文学底蕴,如何让孩子们将厚积的文学、知识内涵薄发为优秀的习作呢?

(一)模仿经典,锻炼谋篇布局能力

仿写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例如学习《开国大典》后,要求学生模仿课文按事情发展的描写顺序以及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记一次精彩的活动。在学习《小嘎子和胖墩比賽摔跤》后,指导学生写一个精彩的比赛片段等等。

(二)续写名篇,训练想象联想能力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学生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当学生看到让自己心动的文章故事后,可反复阅读,然后在原文的基础上,合理想象,大胆练习,生生交流,教师有时作必要的指点。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不仅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其个性、创造力同样将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抒写性灵,提高审美创作能力

日记、周记训练已经是众所周知的有效训练途径。特别是日记中个人的秘密,心底的话语,无不是学生个性的极好凸现。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写日记,更主要的是给学生以不断地、经常地、持之以恒地指导、帮助、鼓励和鞭策,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习惯得以巩固。

此外,撰写读书心得、通讯报道、专题小论文、博客记事,参加征文比赛等活动也是很好的训练途径。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让孩子与好书打交道,大量阅读课外书籍,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大师对话,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经典,滋养心灵。在海量阅读中培养听、说、读、写等语文核心素养,形成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让孩子终生受益,是我们每个为人师者的责任。让我们且行且思,静听花开的声音。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孔祥福.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 语文建设,2014,09.

[3]李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 教育教学论谈,2011,01.

[4]曹姗. 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J]. 学周刊,2015,13.

[5]罗旭玲,丘聪雄. 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J]. 华夏教师,2015,08.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群文阅读核心素养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