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探究启发式教学法

2019-09-10吴玉龙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4期
关键词:启发式探究式数学

吴玉龙

摘  要:随着我国当前社会水平提高,教育事业也发生了改革,学校更注重推行科学化的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它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学习客观规律以及当前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指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将知识充分吸收,并学会运用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启发式;数学

一、启发式教学注重引导学生

“启发”二字出自孔子的格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后经由朱熹解注之后得“启发”二字。从孔子的格言来看,启发更注重教学的表现方式,注重教学的科学性在于引导学生,适度提点学生。根据这一点,另一个作品《学记》进行了深度说明。作品中指出:“道而弗学,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意思是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将知识硬塞给学生,鼓励学生思考而不是抑止,提点学生,让他们思考而不是将内容全部告诉学生。但对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讲,启发式教学的应用更具有现代化意义,也更具有开阔性,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特征为以下几点。

(一)课堂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思考空间

在课堂上,教师依旧实行一问一答方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问题的回答,导致学生很难跳脱出教师限制的思考界限。课堂上过于注重思考的形式,而没有关注思考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挥自身思想上的创造性。

(二)教师没有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节奏,缺少自主学习的过程。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采用指导与引导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一些重点问题或是新知识点,教师可以采用指导的方式。之后的扩充性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自主的思想。

例如,在教学多位数乘数这一节时,应该结合以下的方式设计教学方案:

首先让学生复习笔算:59×6,43×84,然后进行开拓练习:154×26,246×142。拓展练习便是让学生自主思考尝试计算,引导学生观察多位数乘法的规律,最后计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式能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为之后得学习奠定基础。

二、启发式教学应该将启发与尝试相结合

教学活动应该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思考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为主,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开拓思维方式。学生若要获得更大的发展,需要不断提升自我。外部的条件,方式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内在素养做铺垫,引发学生积极追求以及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学生内在的巨大潜能。所以,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方式提出了更大的要求,革新了理念:将教师主导以及学生思考相结合,注重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尝试。首先,尝试能帮助学生获得满足感,对于所有学生来说,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价值是除了升学以外的精神重点。不论是学习优异的学生还是学习差的学生都能从尝试中学到新的知识,开拓新的领域,帮助学生增加学习信心。另外,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不仅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活跃了课堂氛围,这需要教师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新尝试,帮助学生发现新问题。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这个课程时,教师首先将混合运算的理念告诉学生:混合运算就是将加减乘除各种计算方式结合起来。为了启发学生,教师可以先提出简单的混合运算题:58+45-78,这里只涉及了加法与减法的混合计算,然而在混合运算中除了加法减法,还有乘法除法,在一条算式中,若遇到乘除法,首先计算乘除法,这是关键点,也是需要学生注意的地方。教师在之后的尝试时可以设置一些简单一点的混合计算题:56-3×9。这种题目简单,却容纳了混合运算的关键点,能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混合计算,尝试之下获得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另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启发式教学注重“对症下药”

教师的指导需要将学生的错误指出,然后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给学生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所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来达到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开拓思维方式,提升综合素养的目的。需要革新启发点的关键。首先,教学需要准确,教师的启发需要启在关键点,在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连接上。小学数学的知识具有十分强大的系统性,大部分新知识点是由旧知识点产生而来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学生从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上来。首先,教师要设置好对旧课知识点的复习,对新课内容进行引导预习,联结新旧课程之间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抓住问题的主要部分,充分发挥引导、指點、点拨的作用。另外,教师应该关注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设置具有层次性,思考性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获得新知,掌握知识点规律,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点结合起来,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另外,在教学中,教师问题设置应该要巧,对于不同思考水平的学生来说,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帮助学生开拓自我视野。例如,教师在教学多边形面积时,教师应该将图形的认识这一节与多边形面积的内容结合起来。在教授多边形面积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首先复习各种多边形,让学生熟悉多边形,然后点出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底乘高,指出重点之后,让学生进行问题的学习。另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多边形面积问题,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注重帮助他们掌握基础,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将多个多边形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计算整体的面积。这种方式下,教师将教学重点点出给学生之后,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掌握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题目考验,帮助所有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启发式教学中采用“对症下药”的方式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分层次教学首先能让不同水平学生都进步,另外也能同样帮助他们提升自我。

四、正确处理启发式教学与讲授教学的关系

一部分人支持启发式教学,认为应该积极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讲授式教学是应试教育中的产品,应该杜绝使用。这会造成一个严重的情况,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但理解得不够透彻,在操作时会出现各种问题。另一方面来说,又不采用讲授教学却又不得不使用,会出现教学方式不够科学合理,甚至畸形的情况。其实,启发式教学只能作为某一些情况下的教学方式,不能作为所有课程的教学形式。它同样具有优缺点,优点在于给学生提供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缺点在于培养人才的效率不高。在小学生阶段,由于他们自身的心理特质以及文化理念的差异,讲授式教学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当前的教学形式应该将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符合现代教育的特征。

参考文献:

[1]朱建平.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J]. 新课程(小学),2014(4):128-129.

[2]李林枫.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41):211-212.

[3]郭亚丽.浅谈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7 (1):25-25.

[4]刘畅. 谈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0):114-114.

[5]张淑英.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6):110-110.

猜你喜欢

启发式探究式数学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陈美琴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启发式教学在《数据库技术应用》课程中的应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