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生法治意识培养策略

2019-09-10叶凯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初中生培养策略

叶凯

【摘 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初中生的法治意识,需要丰富学生的法治知识,优化教学方法,运用多种途径提升教学有效性。本文对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的要求和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希望对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起到帮助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法治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6-0155-02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对公民的法治教育,并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提出要提高全民族的法治素养,尤其是需要从小学生抓起,把青少年作为教育的重点对象。而就目前的初中生而言,他们掌握的法律知识少、法律意识不强,不懂法、不会用法现象比较普遍。要培养初中学生的法治意识,需要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注重全面发展学生法治核心素养。

一、初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要求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要加大全民普法教育力度,提高全民法治素养。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在提高课程教学成效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一)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要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法治意识,需要教师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内涵。《道德与法治》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学科,其核心素养内涵包含四个方面:政治认同素养、理性精神素养、法治素养、公共参与素养。这四个方面的素养互相融合,共同构成了培养学生公民素养的基础。

(二)掌握学科核心素养与法治意识的关系

从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可看出,法治意识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法治意识与学科素养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培养法治意识能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它还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健康成长的条件。培养学生法治意识要坚持如下要求:把普及法律知识作为培养的起点,把培养学生法治思维作为培养核心,把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维护合法权益和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作为法治意识培养重点,而最终目的和归宿是要培养中学生的法治信仰。如,在教学九年级的“夯筑法治基石”时,要让学生掌握法治的作用,了解法治建设内容,培养学生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意识,树立依法治国理念,做尊法、守法、护法、用法的公民,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目的。

二、初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策略

(一)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法治知识

在课程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较高的法治意识,需要以丰富的法治知识作基础,因此需要教师积极拓展课程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法治知识。一是拓展法治教育内容。要丰富学生的法治知识,既要立足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又要注重充实法治教育内容来开展教学。如,在“凝聚法治共识”这一课的教学时,除了运用教材中的法治知识教学外,应重视运用生活中的法治案例来充实教学内容,還要运用国家法治建设最新成果来补充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同时,还要运用新闻或社会法治热点事件来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需要法治,法治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这样既能丰富学生法治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学习兴趣。二是把握法治教育重点。要丰富学生的法治知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需要把握好法治教育的重点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作用。在课程教学中要突出宪法教育这个核心内容,把培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法治意识教育的主线,把培养公民素养作为法治意识教育的重点。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法治知识,为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奠定坚实基础。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成效

学生法治意识的提高与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有着重要的联系,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法治意识提升。一是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不易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应注重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模式、方法、手段开展教学,才能提高课程教学成效。如,教师可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并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运用体验式方法教学,让学生经过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就能深入理解所学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治情感,有效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还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学,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有利于法治意识形成。二是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让学生把学到的法治知识转化成法治意识与法治自觉行为,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强化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开展具有法治特色的一些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法治观意识的形成。

(三)营造法治文化,多种途径开展教育

培养初中学生法治意识是一个较长的教育过程,既需要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又需要构建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来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同时还需要整合社会法治教育资源、家庭法治教育资源来开展教育。一是重视营造校园法治文化氛围。学校要重视加强法治校园文化建设,注重营造人人学法、人人守法、人人用法的浓厚环境氛围,让学生在法治氛围中受到教育和影响。可通过运用学校的各种宣传栏、宣传橱窗、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在楼道或教室张贴法治宣传画来宣传法治知识和法治精神;还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宣传或法律知识竞赛。如,在校园进行法治主题的演讲比赛,既能丰富学生的法治知识,又能促进法治意识的形成。二是利用多种途径开展教育。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应注重利用多种法治教育途径开展教学,积极构建法治教育合力,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要注重发挥国家司法教育的作用,通过利用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途径开展教育,来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如,可利用中央电视台的12频道《社会与法》对学生开展教育或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或是带领学生参观反腐败教育展览等来提升教育效果。还可以通过家庭法治教育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综上所述,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法治意识,是建设法治社会和依法治国的重要要求。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要注重丰富学生的法治知识,通过优化教学方法、营造良好法治文化氛围等多种途径实施教学,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冯凡琪.核心素养视域下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策略研究[D].天水:天水师范学院,2017.

[2]刘艳玲.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7(10).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初中生培养策略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