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耐久跑练习中心理障碍的克服

2019-09-10张惠琴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耐力教法

张惠琴

耐久跑是小学中高年级段提高学生心肺功能发展耐力素质的主要手段。耐力素质是机体长时间活动与疲劳作斗争的能力。耐久跑练习无疑要求学生长时间地与疲劳作斗争。由于小学阶段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生长发育的规律,发展耐力素质练习,特别是长距离耐久跑练习不是很多,造成小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对耐久跑练习产生畏惧心理,表现为不愿练习、不愿坚持,甚至有学生一听耐久跑就产生四肢发软、情绪低落或厌倦等心理反映。对此,教师往往采用增加运动负荷,或加强思想教育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练习的效果,但往往还是有许多学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班级及格率常在78%—85%之间,其中不及格人数大多是有耐久跑心理障碍的学生。本人就几年来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对六年级有耐久跑心理障碍的学生在教学中作了以下教法改进,以论证帮助学生克服耐久跑练习中的心理障碍对提高耐久跑成绩及格率的重要作用。

1 调整运动负荷,重视心理负荷的合理安排

运动负荷即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学生有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包括生理负荷与心理负荷。一般来讲,生理负荷与心理负荷是有一定联系的,对学生施加的生理负荷越大,学生承受的心理负荷越大;反之,学生所能承受的心理负荷越大,也就越能促使学生承受更大的生理负荷。但学生心理负荷的承受能力是以自身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为基础,所以本人认为在耐久跑练习中对学生耐力素质的培养应从提高学生的生理负荷承受能力开始,练习初期应尽量降低学生的心理负荷。

通过实践,本人认为造成小学生耐久跑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对自己耐久跑能力与发展潜力不能有正确的认识。小学生对耐久跑负荷的认识多以距离为标准,往往认为距离长就累,在长距离耐久跑面前产生极度的畏惧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施加的心理负荷要由低到高逐步有序地进行。初期练习应极力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耐久跑能力与发展潜力。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课堂练习之中。

(1)持续性练习。初期可采用计时跑,不规定所跑距离,要求可降至不走就行,但每次练习要求学生必须记下所跑距离。

(2)变换练习。应注意采用多種多样的手段和方法,设法引起学生对练习的兴趣,消除枯燥感,如整队接龙、接力游戏等。

(3)间歇练习。练习的组间间隔时间应长一些,并多采用积极的恢复手段,负荷标准的制定应以学生所能承受的限度为准,逐步增加运动量,强度的增加应慎重。

2 组织教法的调整,改进耐久跑教法组织安排

由于有耐久跑心理障碍的学生多数为耐久跑成绩较差或不及格的,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区别对待原则是相当重要的。对有耐久跑心理障碍的学生,本人认为教师在教法组织安排上可作如下改进:

(1)练习初期学生分组整队跑练习应多一些。因为分组整队跑不仅可发挥学生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作用,同时也可帮助学生克服耐久跑练习中孤立与畏惧感,发扬学生团队精神,特别是在有跑步节奏和姿势较好的同学带领下,在教师的语言和手势的指挥下,更易让学生坚持到底、完成练习任务。

(2)每圈或每段距离向学生报时,培养学生的速度感。在练习中应注意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跑步动作、步幅与节奏上,并随时提示加深呼吸深度、节制呼吸频率。

(3)测验、评价时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应以相对性评价为主,即采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这样可比绝对性评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与客服困难的信心。

3 加强意志力培养,提高学生耐久跑心理定向

是否能有效地完成练习任务、提高学生耐久跑成绩,意志力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且有耐久跑心理障碍的大多是意志薄弱者。因此,本人认为在耐久跑练习中教师应注意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

(1)培养学生对练习产生高度的自觉性。耐久跑练习大多是长期多次重复的周期性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中枢神经过程容易产生保护性意导。因此,耐久跑练习中学生应有高度的自觉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启发诱导学生,使学生对耐久跑练习持明确、积极的态度。要使学生知道任何困难都是相对的,如果学生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已行动的目的和动机,就能使学生在练习中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就能动员自己的一切力量去与达到目的程途中的各种困难进行顽强而不懈地斗争。

(2)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心理定向。在耐力练习中,学生自觉地接受耐力练习计划,形成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坚决实现既目标的心理定向,有助于克服疲劳,完成预定任务。有资料表明,如果学生的“心理定向是假设的(例如,如果负荷不大我就坚持到底,如果我太累等等),学生完成任务的概率可下降70%。(《运动训练学》)因为训练中的意志努力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所下的决心。因此在进行耐久跑练习时必须教育学生在困难面前下定决心。如在实践中,教师在宣布课堂练习任务之后可振奋地提问全体或个别学生能否完成任务,或对这次练习自己所制定的目标情况进行提问。”

(3)提高学生对自己注意力的控制。在耐久跑练习中当产生疲劳或感到痛苦不快时,除教师在组织教法上的改进,还要暗示或教会学生将注意转移到有积极作用的事物上去,注意那些有意义或感兴趣的事,如让学生想象自己为一只可爱的小鸟或小鹿在大草原上飞奔或回忆最快乐的耐久跑练习的场景。

(4)多采用暗示或鼓励的方法。暗示与鼓励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能充分地动员机体的内在潜力,有助于克服困难和战胜疲劳。实践中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暗示与鼓励,也可通过学生自己或相互间的暗示与鼓励,如教师口令“支持住,坚持到底”,学生一边练习一边集体喊:“一、二加油,一、二加油……”自我暗示“再支持快跑两圈、超过前面同学”等等。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学生耐久跑练习中心理障碍便可克服。

综上所述,教师的勤教、善教,有助于学生克服耐久跑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耐久跑的兴趣,从而达到耐久跑训练的目的,全面提高耐久跑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耐力教法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老人与海》读后感
17岁前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游戏《穿越小树林》耐力跑教学设计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What kind of role should English teachers play in the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2017倍耐力年历由彼得·林德伯格掌镜
空心病
低到尘埃里
倍耐力亚太赛车产品销量六年内增幅达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