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与文学的美学

2019-09-10张媛媛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音调美的文学

张媛媛

音乐与文学是两个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音乐使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和旋律;文学则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反应客观现实的艺术。但是语言和音响在表现形式上又有某种同一性。虽然,音乐和文学二者都是通过声音来展示出来,可是音乐和文学在展前上又有不同的异处。音乐的声音是音乐的生命,它的美主要存在与声音自身之中,而文学语言表达的声音并不是文學的特征,它的美存在于语言的函文中。由此,我们知道,音乐在传输的实践过程中,借助纯粹的音响因素灌注到人们的耳鼓内,刺激、鼓动人们的听觉器官。因此,人们只有通过听音乐,才能品尝音乐,理解音乐,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魅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一变而为可能。”屠格涅夫也说过:“真正的音乐却能将千百种美好的事物灌注心田”。

文学语言的要素则和音乐语言要素大不相同。即就在文学范畴内的诗歌,也绝非仅仅为了听。它的语言音调,也不完全像音乐音调那样纯粹的感觉对象,而是在读者阅读时提供文学的内在感觉,欣尝其内在涵义的美。读者借助象炉中火一样的文学,点燃自己,而后再借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有。

音乐给人们展示的形式和文学展示的形式不同。音乐展示的是音调符号,文学展示的是语言符号。但是,文学和音乐在展示过程中各有特点。文学作品中展开的是客观世界过程,它所揭示的故事情节,不外乎是过去已经发生的或当前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些事件的由来和发展,都体现出人与社会和自然等客观世界的联系。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真实描绘了当时社会老百姓的凄凉景况。音乐作品所展现的一切部与人的内心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建立在模仿、象征、暗示和表情基础上的表现过程,它所表现的对象主要是人的内心世界。

例如: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富有象征或暗示意义的情感因素。它的结构和文学的结构逻辑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虽然,它的开始、发展和结束。尽受它的显示部主部、明朗、温柔和富有幻想的显示部副部紧张、激烈的展开部,热情、激动的再现部,以及悲怨、凄婉的尾声,我们无法通过有强烈切音的粗暴结构节奏、惊慌、忧郁的不和谐弦声的一系列音乐事件中,判断这一戏剧的来龙去脉。这一时间只能和人们的内心相通,抒发人们的感情体验。虽然音乐过程不等于文学过程,但音乐过程,都为人们提供了文学性联想的依据,进而,以音乐中感受到富有过程性的文学性内容。

文学和音乐是水乳关系。我国古籍:《尚书·舜典》就有关于文学、音乐的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清代李渔说:“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宜蕴藉二总分明:词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希腊的学者,亚里斯多德也认为:“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都是模仿,只有三点差别,即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不同”,晋乐用“节奏”和“音调”来模仿,诗“只能用语言来模仿”“或用不入乐的散文或不入乐的韵文”。这就是说,文学与音乐都是经由听觉抵达知觉中心,但音乐比时能提供给我们更丰富多彩的激动心境的东西。

文学的抒情表现在表达感情,描写感情、借景抒情。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也抒发了诗人淡薄闲适的心情。“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再如,刻画工细,色彩绽丽,音律和谐,自然流畅,韵味悠长的七绝:《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从视觉、从听觉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传达了是人本身愉快安逸的心情。音乐的抒情,既无主观明显地表达,也无绝对的客观表达。它的抒情是借客观的描述表达到主管表述的效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可证明。

从前所述,文学与音乐都具有“寓情于景,情景相即”的艺术境界。这种情是“无我三情”或叫曰“有情而无我”的超越之情。文学在它的篇、章、段、句上,和音乐在它的主题、过渡、发展、结尾上,在美的范畴内都赋予读者听者,从视、听觉的传送,注入心田的理解,而后受到美的陶冶。让“美”在心灵回荡,扩展,丰富美的空间。

我把学习文学与音乐理论后的理解、感受,写成这篇浅识,有不妥之处,望能得到造诣根深的学者、专家的指教、批评。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青少年宫)

猜你喜欢

音调美的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打破平衡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美的校 美的人
音调语言让人更有乐感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文学小说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文学
有只小狗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