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幼儿独立穿脱衣服能力的培养

2019-09-10曹卫华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宇幼儿园家长

曹卫华

摘要: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而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点提了出来:让孩子们一定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如此,《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所谓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就是指幼儿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内照顾、管理自己的能力。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更有研究表明:“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刚刚入园的幼儿,每次的穿脱衣服都显得特别困难,不是坐在那里等老师来穿,就是自己穿错了,等等。本文就是我们平时针对小班幼儿在穿脱衣服的方面的培养展开主要的培养的一些计划和途径作以介绍。

关键词:幼儿自理能力;穿脱衣服

刚刚从家庭走进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大部分的幼儿表现出的都是不太适应,而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我们也都发现,家长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在幼儿园里不会自己穿衣服、吃饭、喝水、上廁所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其实归根究底,就是担心自己的孩子生活方面能不能自理,老师会给予什么程度的帮助。那么家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担心,我们分析,主要还是因为孩子们在自理能力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弱,那么,如何帮助孩子们养成自我服务的能力,让他们能在幼儿园这个新环境中生活的自如、自由,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和家庭都用应该关注的和思考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出原因,然后展开针对性的培养。

1 幼儿自理能力弱的原因

1.1 家长溺爱、包办多,剥夺了孩子的学习和发展能力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里的核心人物,宝贝蛋,在家长眼里,孩子永远都 “小”,几乎什么事情都要去帮助孩子去做,逐渐的孩子们就失去了学习的机会,错过了掌握能力的最佳时机。

1.2 幼儿依赖性强,惰性心理出现

除了家长不断的包办之外,很多孩子也逐渐有了惰性心理

1.3 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家长不是去教孩子,而是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1.4 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

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2 培养内容的选择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内容有很多,而且大、中、小不同年龄段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经常发现许多幼儿出现反穿衣、系错扣子不会拉拉链等情况,外出户外活动时尤其是冬天,就特别麻烦。于是我们就把培养小班幼儿独立穿脱衣服作为我们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首要计划。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要求可以得知,在小班年龄段,对幼儿穿脱衣服的具体要求有:

(1)知道衣服的个部位名称,如:袖子、领口、前后面等。

(2)认识开襟衫(拉链装、扣子装)和套头衫。

(3)学会正确的穿开衫、套头衫。

(4)会自己拉上拉链,会自己系上扣子,解开扣子。

有了这个目标,我们也就明确了培养计划,那就是帮助孩子们学会穿脱衣服的方法。

我们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看到有给我们的教育建议:

※.  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

※ 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

※ 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如:幼儿的衣服、鞋子等要简单实用,便于自己穿脱。

在平时的观察以及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们也都发现,现在的孩子穿脱衣服有困难,一方面是因为在家中父母包办,另一方面是因为给孩子选择的衣物不合适,就拿衣服来举个例子,例如最近两年女孩子特别流行穿蓬蓬裙裤子上幼儿园,虽然很好看,但是孩子们在如厕时就出现了问题,脱得不及时、纱层太厚太大导致孩子会小便在上面,男孩子流行穿牛仔裤,腰上特别紧,如果来不及如厕就会尿湿裤子,不仅不舒服而且还可能被同伴取笑进而自尊心受到伤害。而我们家长则单纯性的图款式好看、个性或者为了孩子形象好而忽略了孩子的身体感受能力,这些其实都是导致孩子不能够自己很好的服务于自己的重要原因。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做到避免这些问题出现,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发展和提高自理能力的一个环境、平台。

首先是服装的选择。作为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服装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宽松舒适、适宜孩子活动的服装入园,服装上装饰不宜过多,不宜太繁琐,扣子、拉链安排是否合适。这是家长和老师必须都要考虑的问题。如果家长没有看到孩子穿脱时候的问题,就应该是有老师观察后发现再告知家长的。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必须在孩子身上。

其次是给孩子充分的机会去锻炼。不要因为孩子动作慢或者时间不够了等等原因大人去伸手帮助他完成。

3 实施的方法

我们试图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开展培养和训练:

※ 观察法、示范法:

即成人给予孩子们正确的方法示范,让孩子多观察。如:在训练孩子们穿脱衣服时,我们大人可以逐步的示范给孩子们看,如何来穿衣袖、拉拉链、扣扣子等等,而反复的示范和引导观察,可以帮助孩子们在脑海里建立一个初步的概念印象,从而知道自己的穿脱衣服步骤。

※ 体验法:

即给幼儿提供适当的机会,让孩子们充分的练习,体验、感受穿脱衣服的过程和成功的喜悦。

※ 现场指导法:

即在幼儿进行练习时,成人适当的给予指导帮助,让孩子能更快的获得能力的提升,而不会因为做不好或者不到位而产生挫败感,从而更快的获得能力提升。

4 有效实施的途径

4.1 合理有效利用集体教育活动,培养和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我们搜集了有关穿脱衣服的儿歌、故事、视频资料,采用集体教育的活动形式,对幼儿先进行意识引导,充分调动幼儿“我也要学、我想学、我会做”的欲望,在适时的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材料,帮助他们充分的练习和掌握穿脱衣技巧。例如,我们在开展《我会穿衣服》主题活动中,从一个情景表演小兔不会穿衣服想请大家帮助他导入活动,孩子们首先很感兴趣,都愿意帮助小兔,给它展示自己的穿衣方法,一直到后来我们引入儿歌《宝宝学穿衣》,让幼儿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了解衣服的结构名称及穿衣方法,我们还给孩子们每人准备了一件衣服,让幼儿在自己独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乐趣。我们看到,在练习过程中,许多孩子一边操作,还一边口中念儿歌,学得非常认真、专注,效果也非常好。

4.2 开展区域角色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

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就是游戏,我们巧妙的利用这个特点,开展了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在娃娃家,我们让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来给娃娃“穿新衣”“整理衣服”等等。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既受孩子们的喜欢,又可以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锻炼了能力。

4.3 给予正确的示范

幼兒模仿能力强,可塑性也强,所以我们要给他们正确的示范和引导,这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要使孩子掌握一些技能,必须要先使孩子学会正确地操作(如我们将穿脱衣服的过程拍成照片,贴在我们的“生活区域”里,孩子们每次看到这些照片时,也就不由自主的念起来儿歌,并动手空着进行穿衣服动作。经过孩子长期的练习和有意识的培养训练,孩子们逐步地掌握一些操作的要领,操作技能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4.4 创设良好、适宜的环境,让环境起到隐性的教育功能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因此我们特意开设了主题墙“能干的我”为标题,内容中不时的对幼儿穿衣服脱衣服的技能进行展示,我们和家长都用相机记录下每个阶段的不同表现,或以打印照片的方式,或者以用笔记录、绘画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孩子们看到自己最初的样子和现在达到的水平,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们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使孩子在内心深处为自己能做这些事而自豪。

不光是主题墙的宣传,我们还注重活动区的创设。我们专门设置了“生活服务区”,在活动区提供多种类、可操作的材料,我还将自己宝宝小时候的小衣服等放在生活区,让孩子练习给娃娃穿脱衣裤、整理衣服。我们还自己制作了小衣服,有拉链款式的也有扣扣子款式的,都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独立的穿脱衣服。

4.5 抓住随机教育

利用早上入园、外出户外活动及进教室后的时间档,培养幼儿的独立穿脱衣服的能力。

4.6 开展个案教育,给予能力弱的幼儿更多的指导与帮助

班里的幼儿能力发展的水平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的快,有的则慢。对于这些掌握的慢的幼儿,我们也是细心指导,不催促他们,多次给他们示范,或是老师帮助,或是能力强的同伴帮助,逐渐使得他们学会自己穿脱衣服。例如,我们班里的崔景浩小朋友,他的年龄相对偏小,性格也比加慢,做事情总是不着不急的。我们在开展《我会穿衣服》集体活动时,我就明显发现他几乎没有太注意老师的示范,以至于在练习过程中出现找不找方法,看着别人都穿好了他还在找衣服的领口的现象。我们在课堂上也及时给予了帮助,帮助他穿上了衣服,让孩子的自尊心先得到保护。在课后,我们又专门找到孩子,再次给他演示穿衣的方法,给他讲解衣服的部位名称,并且引导他学会说儿歌,并且把方法告诉给了家长,让家长也在家中训练孩子。这样几次以后,我们发现崔景浩已经能够独立的穿好衣服了,只是速度比别人慢一些,我们相信,只要掌握了方法,慢慢的就会跟上大家的脚步。

4.7 密切家园联系,共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儿教育是家庭和幼儿园双方共同的教育,不是单方面幼儿园的努力或者家庭的培养就可以完成的。尤其在幼儿自理能力方面,我们两个方面的人员更应该统一思想,制定适宜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共同促进幼儿的能力提升。我们是这样开展的家园配合工作:

(1)利用学期初的家长会,向家长做了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的计划说明,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在该年龄段应该能达到的自理能力的要求。

(2)针对个案开展重点培养。与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家长展开对话,提出培养要求及家长配合的方法。

(3)重点将穿脱衣服的能力发展情况作以定期汇报,让家长知道自己孩子的能力发展程度。

(4)开展能力大比拼活动,利用开放日和亲子活动时间,开展穿脱衣服大比赛,让家长看到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从而感知不同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结果,指导家长逐步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5)收集家长中好的方法和建议,通过群聊来分享成果。

5 成果展示

我们通过以上途径对班上的孩子们展开了穿脱衣服方面的培养,在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的培养下,孩子们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穿脱衣服方法,现在面对开襟衫、套头衫,系扣子的,拉拉链的,可以说是根本不存在任何问题的。以下我就来举一个比较鲜明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个案:

牛小宇,男孩,性格比较慢,也不爱动手操作。在家中所有事情都是有家长帮助做好,自己从不动手。在幼儿园里,最多听见他说的就是“我不会,我不想自己弄”之类的话。我们与家长进行了对话,将我们的想法和培养计划告知他们,希望他们在家中配合我们,给小宇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让孩子尽量自己动手来做一些事情,不要事事包办代替。而在幼儿园里,我们通过集体教学和单独培养的方式,让小宇掌握简单的穿衣步骤,并及时给予他鼓励和表演,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这样坚持了一个星期左右,小宇自己开始动手自己穿脱衣服了,我们及时告知家长,并让小宇回家当老师,给爸爸妈妈教穿脱衣服,而在家长的配合下,小宇终于养成了自己动手做事情的好习惯。现在,小宇在幼儿园里动手积极性提高了很多,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他的自信心增强了,敢于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了。这些其实都是源自于大人对他的鼓励与帮助,促进了孩子能力上提升。

班级里也不只有小宇这样一个小朋友缺乏培养和锻炼,我们都同样采取指导示范、鼓励表扬的方法让孩子从中获得成果的喜悦,从而达到目标的养成。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培养目标,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的养成。作为孩子,我们必须给他们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和空间,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实际操作体验,来掌握一定的自我服务技能。在这方面,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李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幼儿教育,2001(09).

[2]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安华山西安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宇幼儿园家长
猜猜我是谁⑨
猜猜我是谁⑤
济公与飞来峰
猜猜我是谁
家长错了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