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2019-09-10王剑华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途径传统文化意义

王剑华

摘要: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随着我国基础课程的不断改革,小学生的教育目标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培育祖国的花朵,培养小学生们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品质,学校和社会都应该重视传统文化在小学班级文化中的建设。但是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学校和家长仍然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孩子,忽视了对孩子们文化素质的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长此以往,不利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意义;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文化底蕴的灵魂所在。要想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就必须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对学生们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向对小学生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让让班级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更能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面对这种情况,本论文就此重点研究了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1 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传统优秀文化在经历了时间的洗礼之后依然熠熠生辉,从这个方面来讲,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是值得世代传颂的。在历史的场合中,无论哪一个时代,传统文化中蕴藏的优秀的精神特质必须要得到传承。比如说,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尊老爱幼”’、“尊师重道”、“不耻下问”等优秀品质即使在现如今的社会也发挥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在小学班级的文化建设的工作中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对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和正确价值观的养成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当然除了传统文化中蕴藏的各种精神特质,传统书画艺术对学生们的教育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艺术不仅有利于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提升学生们的审美和欣赏艺术水平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

2.1 增加文本阅读,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从古至今,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对孩子的阅读培养必不可少。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要自觉养成阅读的习惯,从书中获得宝贵的财富。为了在班级上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自觉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即使在今天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同样适用。

为了营造传统文化氛围,班主任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阅读一些课外书籍。老师在对学生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可以以阅读兴趣小组的方式展开。根据学生们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进行选择。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老师可以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为了让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每天抽时间去对其中的经典语句进行背诵。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地去遵循里面的所传递的正确的行为准则,进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让自己成为更为具有良好素质的小学生。

2.2 学生自行进行班级管理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国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家”的氛围,这能让学生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把自己的同学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在班级里面,学生在不违反班规的情况下可以自行组织各种关于传统文化的活动。比如,在传统节日到来的时候,学生们可以们举行活动在班级上为学生介绍本民族节日,增强自己的民族自信。老师以班干部为代表,在班会上让学生来组织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介绍。比如,当端午节到来之际,老师就以中秋节为主题,让学生提前了解端午节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班会上介绍中秋节的由来。为了更好的达到教育的目的,老师还可以介绍一下中秋节的相关故事,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在了解民族节日,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们文化素养。

2.3 以学生为本

“人本思想”是我国创通教育中蕴含的重要思想,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學生而言,家庭的教育更为重要。因此学校也要向家长传播传统文化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根据孩子的个性和特质来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充分尊重孩子,以孩子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学校还可以为家长举行讲座,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向家长传播传统文化知识,让家长潜移默化的受到传统价值观的影响,让家长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对孩子的缺点要善于包容。同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家长也能体会到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性,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的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还不够,传统文化在教育中无法得到传承和发扬。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必须要重视发挥传统文化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夕高.核心素养理念下班级管理的新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6(09).

[2] 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04).

[3] 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01).

(作者单位:西安高新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途径传统文化意义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有意义的一天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