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综合式课堂的构建与研究

2019-09-10李晶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情感表达探讨音乐

李晶

摘 要:音乐是众多艺术的种类之一,本身具有非常特别和崇高的魅力。音乐不仅能够给人的听觉上带来愉悦,也是表达情感,传递观念和显示底蕴的重要工具和形式之一,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由于个人语言和逻辑系统的不完备,常常无法准确的表达自身情感。因此,音乐不仅能够在促进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成为小学生表达情感的另一种途径。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身心发展和情感表达能力。为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就需要对音乐教学中综合式课堂的构建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音乐;情感表达;综合式课堂;探讨

小学课堂中的音乐的综合式教学主要是以简单的歌曲教学为基础,通过丰富多样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将其他课堂中的知识与音乐融合起来,即以音乐内容为主,运用其他学科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容相呼应,运用多种多样不同的表现手段和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综合式课堂的意义

伴随着教育事业课程的改革,对小学音乐教育也提出了更加完备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小学学生享受音乐教学的过程,提高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快乐。因此,针对新课程的要求,需要改变小学音乐教学中之前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从而达到目标。因此,综合式课堂的概念便应时而出,相对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而提出的新型教学方案,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点:首先是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以往的音乐课教学过程,是老师负责领唱音乐课本上的相关歌曲,让学生进行跟唱。这样机械式的死记硬背使得学生在学习音乐时会产生和学习语文时相同的疲惫感,从而渐渐降低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而新型的教学方法则是通过不同的情景设置,以及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从而充分的调动学生们学习音乐时的兴趣和热情。其次,是教学内容的多样性。音乐教学不应当只是单纯的让学生们学会一些歌曲和简单的乐理知识,应当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会音乐的欣赏和相关技能,并且运用这些技能,提升自己对于音乐、美感和情感表达技能等级,从而解放教学思路,改变学生的音乐学习状态。最后是教学目标的综合性,小学音乐课的主要教学任务主要是希望培养全面的小学生,特别是美育教育方面,不单单只是交会几首歌曲,学会几个乐理知识而已。而是希望通过音乐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美育,拓展学生对于美的认知和感受。因此,综合式课堂在教学方面有着特别的优势。

二、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综合课堂的策略

1.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求是提升学生们美育的发展和对于美的认知,因此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兴趣是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索的源泉动力,是促进美育发展的基本因素。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型综合式课堂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声情并茂的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兴趣。通过视觉,听觉和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形象生动的使学生参与其中。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带动了教学手段的更新。例如在《山谷回音真好听》这首传统的歌曲教学过程中,通过简单的領唱未必能够使得学生们生动的理解这首歌曲的趣味和内容,想要将歌曲中的情感共鸣和歌曲中蕴含的美传达给学生,就需要借助多媒体形式和丰富的影像以及道具等。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投放山谷背景,并且使用相应音响创造回音,精心设计其中的歌唱情节,请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其中,边学边进行现场表演,运用多媒体音响设备条件制造回音,充分了解和体验歌曲内容。调动学生们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对歌曲甚至是音乐美的体验渠道和感触深浅。这样的互动式教育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们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在教学模式上,还可以引入情境模式教学、排练音乐剧,穿插流行歌曲的教学,组织歌唱比赛、乐器表演等,让学生乐在其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2. 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教学

音乐是众多艺术种类中的一种,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等艺术种类有相同特点和共通性质。因此,单独割裂出某一种进行教学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也不能使得学生们真正了解艺术所带来的的美感和创造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将音乐作为主体教育部分,配合其他相关艺术种类综合关联讲解,从而丰富学生们的知识范围,提升学生对于艺术的具体和立体感受,提高学生们对于美的认知。例如在《森林的故事》这一课中,光靠实际的讲述和歌曲的本身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具体内容,应当采用歌曲与情景剧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演绎和讲述课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们既能深刻的了解歌曲本身,又使得音乐与舞台剧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提升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带动了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发展。

3.营造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

小学时期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尚未完善,还处于萌芽和建立的过程,因此注重学生主体自我意识,自我思考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首先需要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表达。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如说、唱、听、写以及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找到一种适合自我情感表达及理解的最佳方式和角度,再通过音乐这个形式载体,塑造属于自我的最佳学习途径,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提升。这样的课堂才是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堂,能够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从音乐课中体会到自信和自我表达。教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应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在综合式教学中认知、感受、体验音乐,并组织起相关的教学活动,参与到学生的每一项音乐实践中去,主动走进和了解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老师也渐渐掌握了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变化情况,再根据不同的性格和具体情况,为学生们量身定制属于自身的音乐课学习和表达途径。这样就能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且渐渐能够畅所欲言,更加亲近老师。有的孩子表现欲强,喜欢通过各种方式表现自己,则应该给与他们更充分的表现空间,如让其唱歌,跳舞,舞台剧等等;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可以慢慢的让其融入进来,开始可以给他在舞台剧上安排一些辅助角色,如大树,小动物等等让他参与进来,慢慢的会提升信心,发掘归属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获得更大的动力和兴趣,产生强烈的自信心理。在其他的学科中也会渐渐更加积极活跃。音乐带来的自信反哺着其他学科,更加能够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的自我学习。

结语:

音乐最为世界上主流的艺术之一能被大众所认知和接受,是因为其特别的旋律更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这是音乐特有的特点和标志。音乐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美的感悟和思考,并且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不善表达的情绪,这对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综合感悟和锤炼学生的表达技能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小学音乐的综合式教育不仅仅能够丰富教学层次,提升教学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这种自主意识的培养,能够使得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带动学生对于其他方面,例如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反问和探讨。新型的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逐渐影响其对自我学习,自我探索意识的认知和萌发。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相对传统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应该积极进行综合式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应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师质量。

本文通过对于综合式课堂存在的意义和其标志性特点进行和粗浅的探讨和研究,希望为小学音乐的教育方面提供微小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福强.小学音乐教学中综合式课堂的构建与研究.[J]. 黄河之声2019年第18期.

[2]. 赵晓霞.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S2.

[3].胡苹,孔轶,陈雅丹.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新思路—班级音乐会的构建与评价[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7,06.

猜你喜欢

情感表达探讨音乐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