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标准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

2019-09-10刘红林

高考·中 2019年6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高中体育核心素养

摘 要:注重學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型教育改革中重点强调的教育方针策略,这督促了体育教师不仅要通过讲授体育理论基础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知识和体育精神,更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综合核心素质,使得学生成为真正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本篇文章通过对体育教师授课现状提出的三点建议,强调了高中体育学科的重要性,这些建议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率,更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祖国人才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中体育;核心素养;综合素质

引言:高中体育在高中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健康的体魄是学生更好投入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往往忽视体育学科的重要性,在新体育教学理念中,强调体育学科不仅需要提升学生运动技能和增强身体素质,更需要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使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并拥有积极向上、拼搏奋进等体育精神的综合素养。体育教师需要遵循新型的教学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育知识专业能力,在传授体育基本理论的同时引导学生加强对体育学科的重视,激励学生形成运动意识并养成运动习惯,为社会输送更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一、提升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高中教师往往极易忽视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经常出现其他学科的教师占用体育课的时间加强对考试占比较重学科的巩固练习,而体育教师即使在体育授课过程中,也常常采用自我活动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师希望通过自我活动的方式让学生的课业压力得到适当缓解,但这些教学手段,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且长时间积累使得学生自然而然对体育学科产生不重视心理。

学生在高中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往往承受着巨大的课业压力和精神压力,运动则是缓解学生压力的重要途径,同样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应将自身的体育专业基础知识传授于学生,并带领学生通过科学且安全有效的运动方式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经过适当的体育运动可有效提升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的专注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授课中,组织团队寻宝赛活动,通过设置障碍环节提升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通过设置50米短跑环节提升学生的爆发力,通过设置谜题等环节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综合能力等等。体育教师通过趣味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提高自身的体能和才能,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趣和重视,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我提升综合素质的能力。

二、增强学生对体育精神的认识

体育学科是以参与为主的体育活动,是一门培养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不可或缺的辅助学科。体育教师应在传授学生对体育专业知识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制定计划和分析讨论等方式提升自身的体育精神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勇敢拼搏、挑战自我、合作友善、正确对待胜负的心态、调节自我情绪等综合能力[2]。

例如,在排球训练的过程中,通过每队6个人的分工合作完成训练任务,用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训练中,双方队员通过团队协作和合理分工完成课程训练任务,教师应抛开比赛结果,对综合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并鼓励学生进行经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且对于明显表现失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关注,并引导其他学生一同给予恰当的安慰,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整体的凝聚力。与此同时教师应组织所有参与的学生进行赛后分析,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胜负结果,更多关注自身分析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三、加强学生的运动健身意识

在传统的高中学习氛围中,学生往往容易缺失运动健身的意识,在繁重的课业学习后,更倾向于静止休息或是吃一些保健品维持身体机能,学生更应该通过合理的作息和饮食,配合体育锻炼恢复精神和元气,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加强运动健身才是能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保持清晰思维的正确途径。形成运动意识将使得学生受益终身,运动健身习惯养成的过程同样是培养学生提升自制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的过程。体育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传授体育专业知识,更应培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健身习惯,使学生摆脱拖延懒散的不良弊病,将在日常学习和今后步入社会的工作中都将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晨跑或夜跑的活动。首先教师应以身作则,固定的时间点风雨无阻的坚持,身体力行影响带动学生的自愿加入。带领学生进行科学的跑前热身运动,关注每位同学的跑步动作给予适当的纠偏和合理建议,以及运动后带领学生进行必要的伸展运动。这种日复一日的坚持运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更加培养了学生不轻易放弃、努力拼搏、克服困难的运动精神,在今后步入社会的工作和生活中起到不可磨灭的正向能量作用。

四、结束语

健康是人生的首要财富,体育运动的好处并非一朝一夕能够体现,在高中的学习生涯中,掌握科学的运动知识并持之以恒的进行体育运动,将成为人生的财富之一。在高中这个关键的学习过程中,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育专业知识并传授给学生,并且要以身作则,亲自示范动作,并结合趣味的课堂任务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鼓励并促进学生生成运动健身的意识,最终陪伴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经过这一系列能够体现体育核心素养理念的教学措施,不仅仅提升了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更是为社会输送了越来越多拥有积极向上、努力拼搏、懂得自我完善等综合素质较强的社会主义栋梁。

参考文献

[1]高顺义.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J].东西南北:教育,2018(1):60-60.

[2]俞文东.核心素养下的高中体育选项教学再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8(4):36-37.

作者简介:姓名:刘红林(1979—)性别:女 民族: 汉 籍贯: 湖北武汉 职务/职称: 教师 学历:大学本科 单位:湖北大学附属中学 单位邮编: 430062 研究方向:高中、初中体育教学、啦啦操、健美操,艺术体操。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高中体育核心素养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