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莆仙民间音乐优化本土中学音乐课堂

2019-09-10林进

高考·中 2019年6期

林进

摘 要:莆仙民间音乐形式丰富多彩,巧用多样化的民间音乐形式来优化本土中学音乐的课堂,引导学生感受莆仙的音乐特色,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关注和了解,不仅有助于莆仙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更丰富了中学音乐的课堂。

关键词:莆仙民间音乐;莆仙戏;十音八乐;车鼓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而莆仙民间音乐,记载了莆仙民间传承下来的多种音乐艺术形式,有戏曲、曲艺和民歌等。这些音乐形式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方言等都息息相关,凝聚了莆仙人民多年来的文化积淀和情感寄托。新课标中提出:音乐学科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作为音乐课堂的实施者、引导者,有必要将本土的民间音乐融入到音乐课堂中去,一定程度上丰富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手段,也为本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要将莆仙民间音乐引入中学音乐课堂,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作为音乐教材的补充,即结合音乐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在完成教材设定的教学目标之后,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的莆仙音乐文化来拓展学生对民间音乐的认知,并与教材内容结合,既有对比又有升华。二是以校本课程的形式来开展民间音乐的学习。教师要结合地方音乐文化传统,自主开发课程,并在部分学生中开展课程,满足对民间音乐有更大兴趣爱好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就第一种方式为主线,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莆仙民间音乐类型,就如何作为音樂教材的补充,优化音乐课堂作介绍。

一、莆仙戏升华音乐课堂中的戏曲品鉴

莆仙戏是我国古老的剧种之一,素有“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和“南戏遗响”之称,又被

称为“兴化戏”,融合了莆仙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等元素形成,用莆仙方言演唱,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2013湘教版的初中音乐教材(以下文中所指教材均为此版本)中,以《梨园百花》为题,设计了“中国戏曲”的系列单元,介绍了中国有代表性的剧种。如八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梨园百花(二)》中,为学生才接了豫剧、越剧、花鼓戏和黄梅戏这几朵很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之花。每个剧种通过一个经典的名剧名段来展示其魅力。在学生体验完这些剧种后,可以引入对莆仙戏的体验,看一出莆仙戏的经典选段,听一听耳熟能详的莆仙方言,唱一段经典唱段,如,播放莆仙戏经典剧目《状元与乞丐》中的《送子求学》选段,并带领学生唱一唱,引导学生对比莆仙戏的声腔与其他剧种的异同,感受莆仙戏的特色,激发学生对莆仙音乐文化的关注和了解,提高对莆仙戏曲的理解能力。这正是将莆仙音乐融入音乐课堂的最大收益。

二、“十音八乐”拓展音乐课堂中的民族器乐认知

“十音八乐”,又称“十番八乐”,是流行于莆仙的一种集器乐、声乐和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十音”,因历史上有十种乐器合奏而得名。可以分为“文十音”和“武十音”两种。而“八乐”是在“十音”的基础上增加打击乐而成。

在七年级上册的《八音和鸣》一单元中详细介绍了中国民族乐器的四大分类。在介绍弹拨乐器组和拉弦乐器组的常规乐器时,可以拓展介绍“十音”中比较不常见的几种乐器,如四胡、尺胡、老胡和八角琴等,有条件地可以给学生展示这些乐器构造和音色特点;在介绍打击乐器组时,可以介绍“八乐”中常使用的打击乐器组合为: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等五种,并通过“十音八乐”名段赏析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莆仙俚歌丰富音乐课堂中的民间曲艺鉴赏

莆仙俚歌又叫“板鼓咚”,或称“乞食诗”,是流行于莆仙地区、采用莆仙方言演唱的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原是民间艺人卖艺为生的一种手段,后成为老百姓自唱自娱的一种演唱形式。演唱时以竹板、筒鼓为伴奏乐器,极富乡土韵味。

在介绍民间曲艺时,我们可以莆仙的俚歌作为导入,也可作为拓展活动,让学生聆听一段俚歌,感受其演唱方式和语言的特点;或让学生用筒鼓和竹板一起来敲击一段“板鼓咚”的基本节奏型,如图1:

引导学生进行节奏的体验。当然,也可以结合说唱的唱词来综合表演。甚至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填词创作或者伴奏节奏型的创作,自由掌握,即兴发挥。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莆仙俚歌的特点,又培养了学生创作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继续了解和探索的莆仙民间音乐的欲望。

四、莆仙车鼓活跃音乐课堂锣鼓经体验

莆仙一带,每逢喜庆节日,最常见的民间文艺表演形式就是车鼓队表演。车鼓,顾名思义,就是由镲、锣和鼓等几种乐器的大合奏。镲是直径为60cm左右的大钹,又被称为“钦镲”,锣则为平锣和凸脐锣。鼓为直径约一米的大鼓。车鼓队由一面大鼓、十来对大钹和数面平锣和凸脐锣组成。

在教授锣鼓经或者其他民间打击乐表演时,莆仙的车鼓锣鼓经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因为几乎所有的莆仙人都对这个车鼓的节奏牢记于心。课堂中可以组织学生以车鼓的节奏型进行声势动作的表演或者请学生代表根据车鼓的锣鼓经进行展示,如图2:

热闹的学习氛围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其对乐器的兴趣,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莆仙民间音乐带给我们的共鸣。

当然,莆仙的民间音乐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远不止以上这些,更多的民间音乐形式需要教师去采集、挖掘和探索,并把它们有效融合进音乐教学中去。让莆仙民间音乐更好的优化本土中学音乐的课堂。

备注:福建省“十三五”中小学音乐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专项课题《巧用打击乐优化莆仙地方音乐课堂》(课题编号:DTRZXYY2017-02)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