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阻碍学生发散思维发展的因素

2019-09-10周小丁

高考·中 2019年6期
关键词:习惯思维数学

摘 要:无论是文化、经济、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在当今中国,听到的总是中国制造而非中国创造,无疑中国最缺少的还是创新。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和关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到底是哪些因素阻碍其发展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发散思维;思维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信息交流频繁,而思维的碰撞也更为激烈。作为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国,我们有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发散思维却并未得到很好的激发,究其原因,本文就从环境、教师、学生三个方面进行了浅要分析。

1.环境方面的阻碍因素

1.1社会环境

1.1.1过于深信权威,不敢于质疑

社会中对于某一事件或问题在讨论之处,可以看见讨论时思维的角度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充分的展现了发散性思维。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社会中的权威人士对事件或问题表明意见和看法时,他们就像是思考的终结者给出了一个标准答案,统一了人们对于同一事件的看法,很少有人提出与之相悖的看法,所以说“过于深信权威,不敢于质疑”的社会潜在观念,严重的阻碍了人们的思考,也极大的阻碍了发散性思维的建立。

1.1.2过分追求主流思想

人们常常说:“枪打出头鸟”,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带来的是人们不假思索的追随所谓的主流,而并不根据所自身所拥有的认知来理性的分析事物的发展方向以及对形势下所需要的解决策略,而一些独树一帜的看法,不是埋没在主流里面,就是被所谓的主流思想推翻。人们在判断正误时,看的是认同人数的多少─日常中常常听到的少数服从多数,往往并非理性的分析,由此也产生了当下的“网络水军”。这种观念很容易误导人们形成错误的看法,也极大的削弱了人们的思考,失去了发散思维产生的前提。

1.2课堂环境

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升学压力的深远影响,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高年级数学教学通常还是采用灌输式教学。虽然随着现代化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和开始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课堂的素材显得更加丰富,图像也能更生动形象的展示,但本质上并没有改变课堂上填鸭式教学的本质。

2.教师方面的阻碍因素

2.1教师教学中的自我定位

新课改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然而,从1999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2001年6月8日教育部正式下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行到现在,已经课改十余年了,现实仍然是,教师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片面的,他们常常担心,如果把课堂的主体作用交给学生,学生可能学不深、学不深。因此,始终自觉遵循“精心设计、无滴水”的教学模式.[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将自己设定为课堂的中心,定位成一个课程知识的被动传递者,并没有真正的成为学生学习的优秀引路人和学习的合作者。

这种教师对于自我的不准确定位,导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同虚设。在新的社会背景下继续沿袭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定位,不仅仅阻碍了新课改的进度,同时,也使学生在课堂上仍就围着教师转,阻碍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2.2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

数学向来被誉为“思维的体操”,但绝大多数的数学课堂都会采取:讲知识点—讲例题—学生做练习—评讲练习题的模式进行。整个课堂就是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一味的记,一味的做练习题。这样的组织教学,完全没有给学生对于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也缺乏了学生与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合作和思想交流。既没有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思维锻炼,也没有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上的碰撞,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更是难上加难。

3.学生方面的阻碍因素

3.1学习习惯

“习惯”说:“习惯是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领导者。”最为影响学生发展的非智力因素之一,习惯至关重要,近年来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根据申春花关于高中生数学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调查研究[2]我们可以看出:

随着学生年纪的增长,上课过程中积极思考并主动发言的情况不断减少,虽然学生多少对于问题都有独立的思考,也有与其他人不同的观点,但却很少提出。一方面,这使得学生在课堂当中没有主人翁的意识,很大程度上还是一味的听。另一方面,减少发言使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降低了專注度和深刻度。另外,让教师得到的反馈减少,不利于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上课不积极主动发言,很难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减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于问题看法的交流,减少了思考的维度和广度,不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

3.2学习意志力

“没有什么是无法实现的”。学习意志力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进行起着调节、导向的作用。根据谷米的中小学数学学习习惯衔接现状调查分析[3]发现:

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监督,容易讨论一些与问题无关的事物。小组合作的初衷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大胆的说出自身的想法,产生思想碰撞;希望学生能够抱着探究的态度去看待其他组员的想法,进行自我反思和提出质疑。反思和质疑是培养发散思维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学生的自觉性不强且教师课堂管理的范围有限,使得这种思想交流的模式并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反而降低了课堂的效率,甚至偏离所探究的问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4.总结

除了上述阐述的阻碍学生发散思维发展的因素之外还有很多因素等待去挖掘,作为教师要怎样突破这些因素的阻碍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关键。特别是数学教师,要怎样帮助学生转变数学就是做题的错误观点,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是思想方法,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英.新课改旗帜下下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变[J].魅力中国,2017,(第15期).

[2]申春花.高中生数学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调查研究[D].延边大学,2016:13-14

[3]谷米.中小学数学学习习惯衔接现状调查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3:38-42

作者简介:周小丁(1996-),女,汉族,籍贯四川成都,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数学)

猜你喜欢

习惯思维数学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