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促进

2019-09-10张伟

高考·中 2019年6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高中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基于素质教育的理念,中国的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对青少年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基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中的现状,探究了当前形势下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渗透。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工作的认识有了改观,特别是在现代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活动正在逐渐普及,所以,对青少年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对上游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传统文化的传播在当前的实际教育活动中并不乐观。在此基础上,青少年的语文课程将与中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紧密结合,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探讨和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程中的渗透情况。

1.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传统文化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慢慢积累,有很强的传承性,高中语文教学则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高中教科书充满了传统文化,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课堂中吸收到更多营养。所以,老师必须更加关注和改善语文的教学,为学生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为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运用丰富的教育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青少年走向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或走廊布置一下,例如悬挂一些古代的字画、著名语句等,为学生创造一个传统文化的学习环境。抑或使用带有教材内容的多媒体技术音像资料等,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学生可以在观看影像资料的时候体验传统文化的深度。比如学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时候,老师可将民族传统管弦乐带到教学中,在学生们可以一边感受美妙旋律,一边感受文字展现出的画面,想象一轮圆月缓缓升起又徐徐落下的景象,让学生在民族传统乐曲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和乐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同时,管弦乐使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提高了兴趣,拓宽了审美视野,改善了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

2.立足课本,渗透传统文化

在教授高中语文时,教师传授青少年传统文化应以教科书为基础,通过解释教科书的知识点,使学生可以理解传统文化并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如语文教科书力收录了许多好的古代诗歌散文,在某些层面上,古代诗歌散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古代诗歌散文的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习中的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家的心怀和志向,对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目标有积极意义;教师还能通过古代诗歌散文里的民俗来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简而言之,古代诗歌散文是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课堂教师应注意古代诗歌散文的解释和教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开展经典作品的拓展教学

高中语文教科书收录的大多数文学作品但是值得认真学习的,是构成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只能接触少一部分,如果想了解先辈们的精神,获得古代圣人贤士的文学精华,那么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就是必须要做到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才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乐趣。在教授高中语文时,老师可以用从一篇文章讲述同类型文章特点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去探究分析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

4.巧用课后拓展活动,品味传统文化内涵

高中语文课一节仅有45分钟,学生无法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此,语言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的内容扩展到课外,扩展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而且教师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结合学生的认知技能和阅读技巧,带领学生阅读历史作品和古学经典。例如,在学完《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之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战国策》里的其他精彩章节,并在学完《项羽本纪》之后,老师可以带学生搜索皮影戏版本的《霸王别姬》视频,通过视频,学生可以加深对小说和中国传统皮影戏的了解。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电视和互联网上的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资源,作为学生熟悉传统文化补充学习资源,例如《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教师利用中国传统节日为学生讲述丰富的节日文化。例如,在中秋節,教师可以设计“学习中秋节诞生和发展”的活动,并让学生分组收集信息和相关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利用互联网收集数据,做出PPT在课堂上跟其他同学分享,更好地了解中秋节的传统文化。所以教师需要关注传统文化的课外活动扩展,学生需要意识到传统文化的深层含义。总的来说,中国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进一步了解教科书的传统文化内涵,吧传统文化的传播与高中语文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

5.通过社会实践渗透传统文化。

如上所述,教师在课堂上教授传统文化时,不能让学生觉得生硬死板,需要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阅读经典的小活动,学生可以在阅读经典时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去参观历史文化博物馆,体验传统文化。此外,保护环境和爱国主义活动都是教育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

6.结语

总的来说,在高中语文课上,传统文化的传播不仅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完善的教学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加精确的思考。所以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使用适当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能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乐趣所在,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周建芸.中学语文.2016(27):81

[2]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朱志刚.学周刊.2016(30):35

作者简介:张伟;出生年月:1975年8月;性别:男;籍贯:山西省夏县;民族:汉族;最高学历:本科;职称:中教一级;研究方向:高中语文;邮编:043300;单位:山西省河津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高中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