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地理生态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2019-09-10刘满华

高考·中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核心素养

刘满华

摘 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最新要求,地理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而且更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教学从关注地理学科转到关注人,关注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等,必须构建地理生态课堂,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质。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由“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同时,构建生态地理生态课堂也是当前教学的改革重点,对于转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课堂;核心素养;工业区位因素

引言:地理生态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模式,等诸多复杂因素所形成的一个整体的生态教学系统。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更加注重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但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而且贯彻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自然、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通过创设生态课堂,改变传统的填鸭知识灌输教学模式,让学生远离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通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能力,让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不但让学生学好地理这门学科,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构建地理生态课堂的重要性

根据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应该将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应用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落实新课改的教学方案,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一致的教学模式与评价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核心地理素养。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能力、地理实践力、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等,不但关注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而且还更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使学生适应社会的迅速发展,拥有终生学习的能力。纵观近些年的高考地理试卷。在考察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选择这一知识点时,都是从社会热点入手,如“一带一路建设”与“海德堡印刷企业集聚”都是从实际生活中去认识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所涉题目都是与实际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考查题目更加具有探究性与开放性。因此,必须构建地理生态课堂,积极主动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构建地理生态课堂中存在问题探究

通过构建地理生态课堂,改进教学方式,目前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知识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困难程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降低了地理学科的趣味性,导致课堂过于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堂效果。教师们往往只注重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三、以“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选择”为例的措施分析

本文以“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与选择”这一课为例,探究构建地理生态课堂的教学措施改进。

(一)创设情境学习。教师通过视频、举办活动等各种方式,将学生带入到广东钢铁厂的发展过程中。将全班同学划分为三组,分别代表钢铁厂、政府部门、人民群众,让学生自己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钢厂的区位因素,演绎一遍钢铁厂的兴衰。通过小组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之后,由老师组织开展一个辩论赛,去考虑广东钢铁厂的发展困境,未来该何去何从?让学生们畅所欲言的提出各小组的方案。情境学习的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動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实行开放型的教学模式。从近年来的高考地理发现,试题的开放性与探究性越来越强,不会死板的考察教条性的知识,学生很容易落入“贝多芬”的陷阱。这些试题要求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积极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摩广东钢铁厂,感受钢铁厂的运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在学生们学完这课的基本知识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并且以雄安新区为例,分析生活中的区位因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师与教材,应该将与地理相关的所有的素材、资料都引入到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而生态课堂这一教育生态系统也要积极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传统的教学课堂总是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满堂的灌输地理知识,采用题海战术。这些方式忽略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性,而且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等方法,学习区位因素变化的因素。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

四、结束语

构建生态地理课堂,不但让学生在和谐、自然、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改进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通过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多元的教学评价方法,优化地理课堂的系统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贯彻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从关注地理这门学科转向到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关注学生地理学科知识能力的培养到关注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既让学生学好地理这门学科,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丽荷.构建地理生态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以“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选择”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08):19-21.

[2]贺秋云.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教学策略——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S1):9-13.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核心素养
绿色生态,课堂构建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