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分类理论的历史主题教学设计

2019-09-10林少媚

高考·中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摘 要:按安德森分类理论,高中历史学科大多是“陈述性知识”,并且是有组织的整体知识,根据这一特点,为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知识框架,形成完整知识网络,理清历史发展的前因后果,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在教学设计上要进行教材整合,按主题进行教学。

关键词:知识分类;历史主题;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以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呈现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灿烂文明,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脉络,提高阅读及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建立正确的史学观,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通过了解国情与世貌,激扬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提升社会责任感,为维护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一、开展主题教学设计的依据

普通高中历史(以人教版为例)分为必修与选修两大部分,其中必修包括:历史(Ⅰ)政治史、历史(Ⅱ)经济史、历史(Ⅲ)思想文化史,共计24个专题,所涉内容贯通古今、关联中外。至于选修部分侧包括:《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六个模块,学生自主选修进一步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历史视野,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中学历史课程按安德森知识分类理论大多属于“陈述性知识”,其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事实性知识,如人物、事件,它有明确的起止时间、地点、经过等,比如,一次会议,一场改革等;二是有组织的整體知识,如历史现象,如历史概念,它由相互关联的事实构成知识体系,强调其组织性和整体性,是历史上较广泛地域、较长时间内发生的,带有普遍性、共同性的社会现象,比如,新文化运动,罗斯福新政,世界市场,工业革命之类。高中历史教学课时紧,内容多,因此,根据高中历史教材大多是有组织的整体知识这一特点,为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构建整体框架,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理清历史发展的前因后果,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在教学设计上进行教材整合,按专题进行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本身以专题史形式进行编写,为教材整合提供了基础,特别是把选修教材有机溶合到必修中,使历史事件更完整更丰满,既节省时间又更为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同时,教材整合,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时间也会因应作出调整,教学时间从而得到优化与节省,确保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师生探究问题及强化训练的时间和效果。

二、主题教学设计举例

[案例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这个单元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探讨政治制度与经济、文化的密切关系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及影响,从中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本单元分为先秦和封建社会两个时段,其中第1课是先秦的政治制度,包括分封制和宗法制;第2-4课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根据主题整合的原则,本单元编写两个教学文本:一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先秦政治制度》,用1节课完成;二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用2-3节课完成。

[案例2]: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本单元以世界市场为核心,从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等展示世界从分散走向统一并通过科技的发展进步进一步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并向纵深发展,形成一幅纷繁复杂又精彩多姿的世界画卷,故本单元可以编写1个教学文本,有5课时完成。

[案例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本单元是有组织整体知识,主题鲜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全单元共4课,以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为主要脉络,陈述了春秋战国、秦汉、唐宋、明清四个时期中国思想界的风云变幻,从思想文化层面折射社会的政治与经济状况,重要人物和主要观点繁多,因此更需要从宏观上进行整合,以便于学生抓住主干,厘清史实,因此,本单元围绕儒家思想进行整体教学设计,编写1个导学稿,共用5课时。

[案例4]: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本单元包括《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课,内容紧紧围绕“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这一中心展开,其中第1课作为单元的开篇,主要讲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是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做出政策调整的原因,这课书的内容也正为下一课《罗斯福新政》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材料。第2课着重阐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影响,是本单元的中心内容,也是第1课书经济危机所导致的“结果”。第3课是有关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涉及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由此可见,三课书的内容前后关联,互为因果,是有组织的整体知识,根据“言语信息”学习的条件和“广义知识学与教的一般过程模型”,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进行教材有机整合,设计成一个教学文本,并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创设学习条件,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学习,达成学习目标要求。

三、后记

根据知识分类理论进行教材整合,开展主题教学设计,使学生建构整体知识概念,把原来碎片化的记忆进行有机整合。大部学生根据目标指向基本能自主解决相关的目标要求,但少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态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不足等原因没有及时完成自主学习内容,影响了整体课堂进度和课堂效益。因此,要加强学习小组的学习指导,强化互助意识,课前的自主学习阶段要及时指导和督导“后进生”,确保基本完成力所能及的内容,课堂上根据不同类型知识习得的条件创设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学习过程和情景,帮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生成新的知识网络,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调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升。

本论文是广州市林少媚名教师工作室成果

参考文献

[1][美]L.W.安德森等编著《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简缩本)皮连生主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林少媚《基于“知识分类理论”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2018年第7期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基于电子白板的《电流和电源》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