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课堂实验改进创新

2019-09-10李桂莲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创新

李桂莲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在物理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实验原理等讲解给学生,还要通过改进与创新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高中物理教学经验,就如何改进和创新课本实验,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和积极性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创新

实验是物理学科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除了讲授物理知识外,还要通过实验将物理知识来源讲解给学生,使其对物理课堂充满兴趣。课堂实验改进与创新对于学生来说十分关键,教师在讲授物理实验时,要适当地改进与创新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致,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高效实验课堂。

一、气球模拟超失重现象,加深学生理解能力

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对人们的思想改变有着深远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在观察物体运动时发现物体运动需要借助外力,如果失去外力协助,物体就不会产生运动;伽利略在实验中得出如果物体在完全光滑的斜面上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快,在平面上运动,会不紧不慢,一直向前;牛顿则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进行研究,得出天体运动与地上运动一样,存在着同样的运动规律。高中物理教师在讲授力与运动相关知识时,需要通过改进与创新实验使学生快速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授《超重与失重》一节时,如果根据课本中“将一重物挂在弹簧测力计中,观察并记录静止、匀速上下运动、加速向上运动三种情况下弹力大小”,将超重概念讲解给学生,同时通过讲述“游乐园乘坐跳楼机”例子引出失重概念,他们还是无法理解超、失重现象中物体受力情况,对超、失重概念更为模糊,更不用说提高理解力和学习效率了。此时,如果教师找来一矿泉水瓶和一个透明的气球,并将塑料瓶底开一个洞,用于通气和注水,然后把气球绑在瓶子喝水口处,并将瓶子倒转过来,从注水口注入水后,加速提升或者降落瓶子,模拟超、失重现象。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观察气球中水的运动状况来分析超重和失重两种不同情况下物体的受力情况。他们通过观察发现当快速上提瓶子时,气球突然变大,如果力气较大的话,还可能破裂,当将瓶子撒开,使其自由落体时发现水对气球没有任何压力,气球中的水会逐渐向上走,进而加深对超、失重的理解。教师通过运用气球和水代替弹簧测力计和木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观测到物体受体情况,同时现场模拟超、失重现象比引导学生回忆或者观看跳楼机运动更加形象与生动,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传感器测量最大静摩擦力,提高实验准确性

摩擦力在自然界很常见,人们并不陌生,如人们所穿的鞋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通过摩擦流星发出了耀眼的光芒。根据科学家对摩擦力的认识和研究,根据其原理和性质可分为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等不同种类。现代人根据前人研究结果,如何很好地利用摩擦力为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同时探究出众多减少摩擦危害的方法,进而服务于大众。高中物理教师在讲授摩擦力一节时,不仅要通过生活中常见摩擦现象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通过实验探究将如何精确测定各种摩擦力的方法讲解给他们,使其在实验中收获摩擦力相关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授“测量最大静摩擦力实验”时,如果根据课本中所介绍的“记下刚好使物体滑动时砝码的质量时,就能计算出物体与桌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操作,会导致学生照本宣科,使得实验结果因为外界等因素导致精确度不高,每个学生测量时会因个人或者客观原因造成误差。因此将传感器巧妙地运用到实验中,将传感器与细线和木块相连,并通过缓慢拉动木块,传感器就会将各个时间点木块受到的拉力详细地记录下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拉力变化图像,探究并得出最大静摩擦力。物理教师通过使用传感器感知拉力大小改进测量最大摩擦力实验,巧妙地将传感器、计算机和摩擦力连接在一起,利用计算机中直接输出木块运动过程中摩擦力数值变化,比传统课本中介绍的要求学生自己根据木块运动与否记录弹簧测力计读数方便、快捷、精确且直观。学生通过学习实验探究最大静摩擦力,能够认识到物理实验的奥秘,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三、游标卡尺与弹力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高中物理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其中一些知识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将物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讲解给他们,使其认识到学习物理是认识世界与生活的关键,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许多学生对物理中较为简单的知识点学习兴趣较大,而对难度较大知识点常常产生畏难心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巧妙地将简单、困难知识点巧妙地与生活融合在一起,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授“弹力与弹簧伸长”实验时,如果按照课本中所介绍的“使用刻度尺测量悬挂不同重量砝码时弹簧伸长长度的变化”虽然能够使学生探究出“弹簧弹力与其长度变化规律”,但是实验过于简单,学生兴致不大,积极性也不高,导致课堂效率较低。如果教师在实验中将游标卡尺与弹力测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安排学生将只有托盘没有砝码时游标卡尺的指针对准零刻度线,并记录放置不同重量的砝码时游标卡尺读数,将弹力读数和游标卡尺读数结合在一起,既能够使其温习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又能够使得他们精确读出数字,并探究出重量与弹簧长度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教师通过利用游标卡尺改进“弹力与弹簧伸长”实验,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可以巧妙地将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进而对物理学习充满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一言以蔽之,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验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以往实验教学经验,改进与创新实验器材或者方法,使实验变得简单易懂,学生学习和掌握起来较为容易,同时有利于开发他们的创造力,进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子彪.高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演示实验创新[J].学周刊:上旬,2018(15):108-109.

[2]张宇波.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學的改革与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5(15):65-66.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实验创新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高中物理实验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