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

2019-09-10景秀萍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实践研究

景秀萍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和推广,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的研究已进入小学数学课堂,尝试教学法的运用是其重要途径,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实践研究

一、弄清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低下的原因

在目前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为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减轻了学生负担,全面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笔者针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差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实践研究。

质疑,最能调动学生学习、思索、答问的积极性,质疑求异是探索新知识的不竭之源,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大都是教师问的多学生问的少,学生只有沿着教师的思路解答问题,根本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质疑问难的愿望,实在不能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呢?

髙效課堂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互动,共同探索。这就要求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然而,现在许多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低下是有目共睹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1.学生没有认真预习自学课本内容;2.害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3.害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被人瞧不起;4.师生关系紧张不融洽,学生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5.害怕课堂气氛不活跃、沉闷,导致学生没有发问质疑的兴趣。

以上种种原因,严重制约着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成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养成的瓶颈。那么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摆脱以上的束缚呢?

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应对策略

1.学生预习,自主学习要做实。

学生课前对教材及导学案的自学要认真及时完成,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及教师指导,对所学内容充分理解,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自制力不强、贪玩等特点容易使他们在学习中变得懒怠,严重者甚至荒废学业。同时还有许多学生或者家长反映,学生课后回家在做作业或者复习当天知识的时候,总是容易遇到一些困难或者知识的漏洞,而这时父母的讲解可能与教师课堂上的讲解在方式和深度方面相差甚远,亦或是父母没有时间来辅导孩子等等,这时就需要教师想办法跟踪学生校外的学习情况,同时能够及时地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保障学生课后的学习质量。

2.创设氛围,鼓励学生质疑。

学生提问题的意识淡薄,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当引起的。长期以来,教师多采用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回答的教学模式,这样就压抑了孩子好问的天性,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惰性状态。因此在实施高效课堂改革的今天,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深刻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释放学生的潜能。

3.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空间。

在培养数学学习能力为主的课堂上,为了完成一个接一个的教学流程,教师为了赶进度无形中缩短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只是表面上的高效课堂,其实这样的课堂一点也不高效,因此我们应采取一些措施,合理地利用课堂40分钟,如导学案的设计可以少而精,分层设计等;学生展示问题可采用多种形式,但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一定不能省,多一些思考,就能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4.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增强质疑意识。

问题是促进创新的原动力,在教学中要想鼓励学生敢提问题、善提问题,教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采用“自学——提问——验证”的方式启发学生多提问,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一旦学生提出了问题,无论质量如何、正确与否,都给予鼓励,实现教学互动、信息共享。如在教学“0除以任何不为零的数均得0”概念时,有一名学生大胆提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教师首先表扬他肯动脑筋,问题提得好,然后出两道算式:0÷0=(),10÷0=()。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后很快认识到,前者商不确定,而后者找不到商。经此过程学生就理解了概念,教师也达到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之目的。

5.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会问”。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每位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让学生学会是前提,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引发学生联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倡质疑“无错”。例如:在讲解“什么是面积? ”时,学生提出:“不封闭图形有没有面积?”我对学生的质疑给予肯定和表扬,接着让大家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增强了勇于质疑的信心。

教师还要为学生的质疑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讲课时,要讲究提问的策略和质量,多问一些“为什么”、“怎么样 ”,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师应该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为学生独立质疑做准备。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就会慢慢地问起来,而且会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教学实践中,应通过各种形式,采用多种手段,敢于超越教材,敢于超越教师,教师要适时点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张文毓.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174-175.

[2]朱俊华.从“练”到“联”: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学策略[J].教育视界,2017(24):13-15.

[3]朱黎生.指向理解的小学“数与运算”内容的教材编写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3.

[4]闫春阳.发挥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0):115-115.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