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分析

2019-09-10杨栋云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数学教育对策分析小学

杨栋云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义务教育的水平也在稳步发展,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教育。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学生从小学开始进行系统的基础教育学习,而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改革和发展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所以,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尤其重要。本文就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对策分析

引言:

小学数学培养的是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运算、空间想象和抽象学习的能力,而且在学生核心素养构建的同时,还能进一步地增加学生的数学知识量,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数学精神。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因此针对数学教育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教师要制定出符合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

1.端正学生数学学习态度

张载在《经学理窟·义理篇》中提出:“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它告诫大家,在学习时一定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这是做学问所必须有的态度。例如,在一个班集体中差生和好学生在一起学习时,好学生能够克制自己的行为,上课的时候专心听老师讲课,精神高度集中,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也认真思考;但是,差生在上课时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态度不够端正,总是被外界的因素所扰,无法做到心无旁骛,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也不能积极思考。因此,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时一定要引导学生端正数学学习的态度,随时观察和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针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要加以引导。也可以让差生和优秀学生同桌,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逐渐端正学生数学学习态度。

2.加强师生教学互动

新课改提出,教师在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同时提倡师生间的互动教学。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这一章节时,教师不能在一开始就说:“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如何解决数学问题。”这样的语言显得很生硬,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一艘船以每小时17千米的速度从上海出发,一艘船以每小时23千米的速度从北京出发,两船相对开出,经过24小时相遇,问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航线长多少千米?”导入课题,然后让同学们来解决问题。学生做完之后,让同学起来分享一下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并让算法不同的学生给同学讲解一下,让学生来判断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简单。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同学们的方法都没有错,但是,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仔细的思考,采用最简洁有效的方法,这样就会节约很多的时间,也让别人看得更加清晰,是不是更好?”这样,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从一开始就引起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可以起到引起学生注意的作用,还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数学中的解决问题这一章节本就是需要培养学生将其运用到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之后帮父母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都解决了一些什么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的理解课本中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在因素。但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師教学更多采取的是讲述法与灌输法,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同时,因为学生压抑的情绪长时间得不到释放,会让学生产生相应的心理问题,进而危害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各种方式让教学课堂不再死气沉沉,还要让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知识的冲动,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教师在认识三角形教学时,针对每个三角图形的特征,带一些直观的实物到课堂上与学生分享。在学生对这些实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让学生了解不同三角形之间的差别。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这些不同的三角形运用到什么地方是最好看的。最主要的是,教师还可以组织一堂手工课,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三角图形用剪刀剪出来,然后回家与父母分享。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艺术绘画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的三角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解决疑难数学问题,锻炼创新思维

数学学科最主要的特征是知识覆盖面比较广且内容繁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于基础性的知识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这样就很难让学生在解决疑难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难度适中、涉及层次面较广的课程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去解决疑难数学问题,从多个方面对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通过解决疑难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提前熟悉教材内容,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不断地拓展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乘除法的关系时,可先利用PPT在上面提出一个需要用到乘法的问题。如,在我们的班上,今天有23个同学带来了新的色彩的铅笔,每个人有7支,那他们一共有多少铅筆?然后让同学进行计算,问他们需要用到什么算法。再出一道关于除法的计算题。如,老师今天带来了36颗糖,想要分给9个同学,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颗?让学生再次计算,并说出用到什么算法。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刚才的计算讲述乘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再提出问题:为什么在计算时,有时用乘法,有时用除法?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来解决这一个问题,以达到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二、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追求某一方面素养的培养,而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长,要做到适宜有度。

参考文献:

[1]张文霞.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152-153.

[2]郁丽娜.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6):198.

[3]汪玲玲.论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才智,2019(12):64.

猜你喜欢

数学教育对策分析小学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