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者自述:灵感来自于多年前父亲说过的一句话

2019-09-10杨遥

都市 2019年8期
关键词:钟馗刀子佛像

杨遥

写作《弟弟带刀出门》,缘起于2000年左右父亲无意间的一句话。父亲在什么地方说的忘记了,只记得他说:“福喜胆子挺小的,进货还带了把刀子。”

但是具体写这部小说,是在十五年之后,那是2015年。有一天,脑海中突然冒出父亲当年说过的这句话,马上觉得这是小说很好的一个核,因为小时候,总是觉得父辈这些成年人都是一座山,他们不会像小孩那样有恐惧,等到自己成年之后,发现成年人同样有恐惧,而且一点儿不比小孩们少,便打算写写关于成年人的恐惧。

有了这个想法,写之前,先大致确定了一下时间。我认为小说除了寓言式的,放在哪个时间段都可以,一般小说需要有个时间,这样内容能和时代、事件对应上,或者说有了时间背景,小说更加容易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弟弟帶刀出门》选择2000年左右,一是因为1998年父亲得了场大病,住了半年医院,出院后,在姨夫的帮助下,我家在镇上开了间小店铺,那个阶段进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每次早早就起床,摸黑在公路边坐县城发太原的第一辆车。那会儿,我们县城做生意的都从太原进货,路上不大太平,经常遇到小偷、骗子、碰瓷的,也有被抢了东西的。对于刚开始进货的人,听多了这种传说,又对将要面对的东西一片未知,确实恐惧。假如现在,路上基本很安全了。二是从2000年开始,县里开始大规模开发铁矿,涌来许多外地来开铁矿的老板和打工者,县里经济飞速发展,人们思维、行动发生急剧变化,无论走到哪里,人们谈论的都是铁矿,对这段时间我印象很深。所以小说时间确定在这个阶段,虽然在小说中没有具体出现,但自己知道写的是这段时间。

时间确定下来之后,还需要确定一下地点,因为地点和风物、人物性格、可能发生的事件绝对有关。我选取的地点就是我们叫“阳明堡”的这个小镇。这个小镇以不同的名字多次出现在我的小说中,设置在这儿,一来因为熟悉,二来我们这个小镇太有特点了,北面是雁门关,天生险要,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近代还有许多战争发生在这里,比如“雁门关伏击战”,“奇袭阳明堡飞机场”;南面是滹沱河,这条北方的大河,从我们县附近发源,一直流到河北,最后进入渤海,两边很少见地种满了水稻,在孙犁的笔下也出现过。这儿地处交通要道,108国道和208国道交汇处,高速公路没有出现之前,是太原到大同的必经之路。镇上还有火车站,煤台。附近有铁矿。路边饭店特别多,涉黄、涉赌、涉毒事件经常发生,打架斗殴事件也特别多。总的来说,是一个容易发生故事的地方。

时间、地点想好了,写谁?主要人物肯定是弟弟,就是父亲口中的“福喜”的原型。但在具体书写过程中,我没有照着弟弟的样子来写,我只是脑海中出现一个熟悉的农村青年形象,读过几年书,没有考上大学,在镇上边种地,边干别的活儿谋生。纯朴、善良、勤快,没有多大胆子,没见过多少世面,对人生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划,属于随大流那种人。这既是我的弟弟,也是我们那儿很多农村青年的形象。其他像卫星、“花生”、“大头鬼”、“军长”等,基本上是镇上一批混子的形象;卫星奶奶是从我一位同学奶奶那儿来的,她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有一个突兀的大鼻子,信仰佛教,对我同学很好,可我同学不喜欢她,经常说她面善心不善;钟馗、跛子和尚多少有些原型,但和生活中的人不一样,生活中他们很平常,钟馗只是一位看风水的居士,为了小说,我把他塑造成那样。

小说的核有了,时间、地点、人物确定下来了,故事只要开了头,有它自身的发展逻辑。我写小说一般都是先写个开头,把全文的调子定下来,或者说营造出小说的氛围,接下来,让人物和时间“自由”发展。

这篇小说的开头,是我极其熟悉的场面———进货。店铺刚开的时候,我进过货,记得把钞票藏在内裤里面贴肉缝的口袋里,那时大家似乎都这样带钱。后来开始卖一种带口袋的内裤。

进货前一天,把所有要买的东西列在一张单子上,要带的东西检点一遍。第二天一早,全家人都搁记着坐从县城五点钟发出的第一辆进货车,所以早早醒来,开始等。进完货,当天还得赶回来。误了这辆车的话,当天恐怕就赶不回来。冬天的五点钟,天特别黑,特别冷,那时村里没有路灯。

弟弟去进货,带把刀子,这是引发写这篇小说的缘由,写的时候琢磨,蕴含着许多可能。最主要的是因为他胆小,怕出事。那会儿往返都不是从汽车站坐车,也没安检。小说中把刀子描述了一下,“这把刀五寸左右长,刀背有牛角一样的弧度,刀刃已经磨得坑坑洼洼,黑乎乎的看不见一丝寒光。”这种刀子其实很少见,在我们那儿是只有裱匠才用的裁纸刀,根本不锋利。2019年我去江苏兴化开会,在当地的铁匠铺里见到过这种刀子,但我没问干什么用。小说中没有点出这是什么刀子,现在写的话,我要写出来,对家庭背景是种交代,当时没写,太含蓄,读者体会不到。

既然带上刀子,怎样让刀子发挥作用,很关键。最容易的就是让弟弟和人发生冲突,拔出刀子,但这样太俗套。便设计了弟弟进回了佛像,佛像下面放了五把刀子。写到这儿,我明白这刀子和弟弟开始带的刀子不一样了,小说出现新的可能,很兴奋。其实进回佛像,就非常让人吃惊,因为开门市,一般都是卖人们需要的东西,而且事先家里商量过,“当时主要在副食和衣服中间摇摆不定”,弟弟为啥违背家里人意愿?里面蕴藏着故事。但弟弟不说,我们也不好过多责备。在我的小说中,人和人之间的情感矛盾大多都是点到为止,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这样可能会削弱小说的力度,不如那些把冲突写到极致的小说吸引人,但我觉得这样更自然,更能符合生活逻辑。

刀子和佛像都出现了,它们自然对人会有影响。只要遵照常识,认真去写即可。我处理佛像让它代表神圣的一面,“我们把佛像一件件摆上货架,惊讶地发现一种神圣的光从那些瓷质、铜质的佛像上散发出来,使这间不到二十平米的屋子庄严起来,不再那么窄逼、矮小。妈妈抽出一支香,对着最大的那尊观音菩萨,深深地拜了下去。”刀子则让它代表力量,也有些“邪恶”的意味。“拔出刀子后,寒光闪烁,马上有一种力量从刀把上传到我手上,然后心里。”在我的理念中,人和物,物和人会相互影响,这篇小说中也是这样。弟弟为了卖出那些佛像,开始学习佛教知识,后来信佛。

一篇小说,需要有几处连贯的情节,像人的关节。这些情节开始不一定能想那么清楚,但写着写着可能会明朗起来,写完之后,我挑拣了一下,主要是这些,基本围绕弟弟展开:1、弟弟带着刀子去进货,出乎意料进回佛像和刀子。2、弟弟为了生意好,学习佛经,信佛,赢得镇上中老年妇女,乃至村长的尊重,生意变好。3、河滩上出现尸体,弟弟害怕自己的刀子是凶器,结果不了了之。4、镇四周的山上忽然发现了铁矿,来了开矿的人,弟弟的生意更好,道路被压塌,村民们修路,在路边挖了大坑。5、白衣服少女掉进大坑里,骨折。弟弟救了她,喜欢上她,自己开始发生变化。6、女孩到店里,遇到大头鬼和卫星,他们说女孩不正经,女孩跑了。7、弟弟消沉,不再收拾店铺,与顾客发生矛盾,与大头鬼和卫星发生冲突。8、弟弟寻找女孩白牡丹,发现她真的就如大头鬼和卫星所说的那样,但始终喜欢她。9、被激怒的顾客开了店铺专卖佛像和刀子,钟馗和大头鬼、卫星都去了那里,店铺被举报,警察抓了钟馗和正在交易毒品的卫星。10、弟弟的店铺被大火烧掉,弟弟告诉大家他原来根本不想卖这些东西,是第一次进货时被人逼的,而且是那个人拿着弟弟带的刀子逼他。11、弟弟重新开始,一律白色。

情节是关节的话,细节就是身体中的敏感点。要尽量把生活中熟悉的事情消化、整合,让故事变得真实。这篇小说在刀子上笔墨比较多。比如,河滩发现凶杀案后,弟弟害怕自己的刀子是凶器来问我,“弟弟回答,万一他回去自己磨快呢?说着他手里一晃,出现一把闪亮的刀子。我接过来打开,锋利的刀刃在阳光下闪着一团白光,像刀锋上有磁铁,把太阳吸引了过来。”弟弟带着骨折的女孩去医院,没钱交押金时,“他掏出了刀子,在收费处的玻璃上用劲划下去。玻璃发出刺耳的声音。”然后“在县城的大街上疯狂地寻找熟人,人们看见他手里握着刀子,纷纷退让。”到了饭点儿,迟迟不见弟弟回来。我跑去叫他。“弟弟一个人气恼地用刀子削废纸板,地上已经乱七八糟一堆纸片,他手上还有一道带血的口子。”店铺着火后,“露出墙角的一堆东西,那是弟弟装在塑料袋里的刀子。它们融化成了一团,像正在交媾的蛇。”

写小说,我愿意在那些幽微之处下功夫。《弟弟带刀出门》中,写那个女孩喜欢弟弟的原因,用弟弟回想的方式,“他想起她掉在坑里时那恐惧绝望的声音和苍白的脸,她在医院里一次次对他说,你老实,善良,和别的男人不一样。别的男人见了女人都动歪脑筋,你却。女孩握着他的手,一遍一遍回忆在那个大坑里,弟弟怎样想帮她,却一副窘相不知道该怎么办。不敢扶她,不敢托她的屁股,狗一样去拼命刨土、挖石头。”女孩因为大头鬼和卫星失踪之后,弟弟对他们心怀恨意,“钟馗、卫星和大头鬼来到店里。弟弟一看见他们,身子愤怒地不由自主地抖了起来。大头鬼要弟弟递一把刀子,弟弟埋下身子手伸进柜台,里面只剩下稀稀拉拉几把,弟弟却抖得不能够拿起大头鬼要的那把刀子。这时,卫星伸手去够一个木鱼,一不小心把弟弟放在柜台上的那尊白观音触到了地上。弟弟听到声音,看见地上的碎瓷片,眼睛忽然红了。他猛地握住了那把刀子,直起身来,指着他们大声吼,滚!卫星和大头鬼都愣住了!钟馗听见吵闹走过来微笑着冲弟弟说,打碎什么东西让他们赔。弟弟把刀子转向钟馗,大声冲他喊,我让你们滚,你们听不见?”这两处,都是把自己放进具体情境中,体会出来的。

一篇小說,很难把每一处都说透。我说了这么多,感觉越说越绕了,就说到这儿吧。

猜你喜欢

钟馗刀子佛像
深夜,给我递刀子的人
刀子
暮光如刀子
感觉像刀子
佛像面前的 菩萨
鉴赏
钟馗千年【百变秀】
漫画欣赏
佛像面前的菩萨
我怕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