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治中学生写作顽疾的良方

2019-09-10王亮王道信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顽疾刷题作文题

王亮 王道信

中学生中曾广泛流行“语文三怕”之说:“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而怕写作文又表现为三大顽疾:不愿写,没的写,不会写。如何从考场作文命题入手,从源头上挖掉这些写作顽疾的病根?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作文题的命制,做了有益的尝试,是一剂医治中学生写作顽疾的良方。

一、创设逼真的写作情境,凸显强烈的写作动机,化“不愿写”为不吐不快。

写作是一项目的性很强的智力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大凡要写文章,有的是为自己——整理自己的思绪,留下一份备忘的资料,或者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记下生活中喜怒哀乐的经历。有的是为他人——与别人交际、沟通、商榷,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态度。有的为社会——与更多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认识,共同探讨人生。

学生的平时习作或考场作文,为了凸显强烈的写作动机,常常会模拟上述写作目的命题,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有位老师在讲授高二课文《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时,就让男生代罗密欧向朱丽叶写封情书,让女生代朱丽叶向罗密欧写封情书。同学们热情很高,作文写得很感人,既消化了课文,又锻炼了表达能力。

但是,时下不少作文题不注重模拟现实的写作目的,让学生感到纯粹是没话找话,无病呻吟,多此一举,他们不爱写;或者作文题脱离实际,唱高调,甚至诱导学生说假话,学生不想写;或者作文题让学生拾人牙慧,人云亦云,学生只能千古文章一大抄,他们不屑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中学生不愿写作文的顽疾。

近年来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的命制,注重模拟写作情境,凸显写作动机,使考生走出“不愿写”的慵懒状态,处于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激情包围之中。

2017年全国I卷作文题创设的情境是让考生从十二个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呈现自己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2018年全国I卷作文题创设的情境是让考生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这样的作文试题设计,目的性强,现场感强,对象明确,有强烈的实战性和可操作性,不但为防止套作添了一道篱墙,更重要的是突破了考生不愿写的心灵硬壳,让思绪从心中汩汩滔滔地流出。

今年全国I卷作文题的目的更明确: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为了帮助考生在演讲中拨响同学听众心中绷得最紧的那根弦,作文题提供的材料中,还有意列举了同学们对劳动的一些偏见和行为误区。你的演讲要想有说服力,就得解开同学们的心结,这就更具有挑战性,让考生看过试题后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激励了斗志,焕发了精神,“不愿写”的顽疾,也就药到病除了。

二、提出似是而非的问题,激活思维,形成写作冲动,化“没的写”为文思如涌。

中学生写作的第二大顽疾是“没的写”。学生抱怨,我们的生活太单调,成天听课、刷题、捞分,在学校和家庭两点作单摆运动,学生像工厂流水线上机械重复某一动作的工人,听课要练习刷题,回家写作业也是刷题,考场还是刷题。人变成了一台刷题机,平日对什么都没兴趣,思想僵化,目光呆滞,唯独看到题目才目射绿光,神情专注起来。都说写作源于生活,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写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的抱怨不无道理。

于是近年来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的命制,多半瞄准贴近学生生活的时事热点,以化解考生“难为无米之炊”的矛盾。

今年全國I卷的作文题,写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演讲稿,选用的写作题材就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时事热点。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讲话时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总书记的话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普通中学也大多强化了劳动育人的举措,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弥补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劳动育人”这条短腿的不足;对此,学生是深有体会的。从考场作文中也能看出“劳动育人”的一些成效。选择这项贴近学生生活的时事热点命题,考生不会没话可说。

而且,要真正解决考生“没的写”的问题,仅有贴近学生生活的时事热点,还是不够的;还要提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考生思考,以激活考生思维,激发考生写作冲动,方能化“没的写”为文思如涌,滔滔不绝。

其实学生并不缺少生活,他们并非生活在真空中。眼前事,身边人,随处都是写作题材。只是学生们忙于功课,忙于刷题,无心观察,无力体味,无暇思考。生活若不在头脑中发酵,不体味、不思考,怎么能行诸文字,成为有见地的真挚感人的文章呢?

全国I卷作文题的命制者,显然关注到了这一点,针对当前一些中学生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的思想言行,在考题材料中列举了学生中对劳动的三种说法:一种是“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一种是“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一种是“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

这三种说法似是而非,几乎每句话都说到了考生的心坎上。就说“劳动没空”说吧,的确如此,我们连乘公交上学,站在车厢里,还捧着课本忙着背书哩!妈妈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好好学习,家里所有活她和爸爸全包了,我的确没空去劳动呀。“劳动替代”说也对呀:现在人工智能走进千家万户,喊一声“小艾同学,给我洗碗”,机器人小艾就指挥洗碗机刷碗筷了;喊一声“小艾同学,给我扫地”,机器人小艾就指挥扫地机给我扫地了。还用得着事必躬亲吗?至于花钱雇人劳动,就更习以为常了。请专业的人干专业的活,不比自己干得更好吗?再说我也没闲着呀,我不也在干我“专业的活”吗?

不少考生对这些说法都“心悦诚服”了,哪还能化解这些同学的心结?他们只能对这些说法避而不谈,或虚晃一枪,说一声“这些对劳动的奇谈怪论是荒谬的”,就忙着从正面谈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世界,他们从原始人钻木取火写起,一直写到现代文明中劳动对科技进步、时代前进的意义,如港珠澳大桥的开通,领先科技前沿的量子缠绕技术等。这些可以写吗?当然也可以写,因为作文题的任务驱动指令中,是说“结合材料内容”作文,而非“综合材料内容”作文,而题中材料就有关于“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的表述。从正面谈热爱劳动是允许的。只是试题还有一个重要内容——“从我做起”,要“从我做起”,就必须端正认识,端正态度,如若回避这些错误说法来谈“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总觉得是隔靴搔痒,如果不是为了解开同学们的心结,要你站到这讲台上来干吗呢?

怎样破解这三个心结呢?平日里素质教育抓得如何就可由此见分晓了。素质教育真抓实干的学校,把“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宗旨,学生深切地认识到劳动是育人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青少年不可替代的必修课,就不会因学习忙而挤占必要的劳动锻炼时间。他们把劳动放到与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还会抱怨劳动太占时间了吗?素质教育真抓实干的学校,把劳动也当作青少年成才的必由之路,学生就不会以“劳动替代”说,来为自己怕苦怕累怕劳动找借口了。因为他们懂得人工智能能替代自己劳动,花钱雇人能替代自己劳动,却不能替代自己吃苦耐劳的顽强品格的培养,不能替代自己热爱劳动、珍视劳动成果、尊重体力劳动者的健全人格的形成,也不能替代自己“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的勤劳习惯的养成,更不能替代自己把劳动当作乐生的第一需要的个人修为的锤炼。如能想到这些,考生便能思路全开,文思如奔腾出峡的江水,一泻千里。他们不仅说服了自己,而且化解了听众心中的块垒。若你是演讲比赛的评委,也一定会给他们高分的。

试题命制中这三个“有的说”的设计太妙了。由此,考生写作思维的高下,与思维同步发展的表达能力的强弱,就很容易区分,对素质教育的推动也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就医治写作顽疾来说,又能化“没的写”为有所依凭,侃侃而谈。

三、降低审题难度,多角度为考生做写作提示,帮助考生打腹稿,化“不会写”为一气呵成。

今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题以人为本,充满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考题材料与写作要求提示中,可谓遍插“路标”,考生不必在构思上花费太多时间,就能轻松完篇。这样,也医治了“不会写”的顽疾,考生应该庆幸,今年自己遇上了这样抓笔就能写的作文题。

这道作文题题意显豁,无审题障碍。不就是一篇面向“复兴中学”学生的演讲稿吗?平时班上、年级、学校经常开展演讲比赛,大家喜闻乐见。写演讲稿又在语文教材中设有“表达交流”的训练专题,对于考生来说是小菜一碟。演讲的主题很明确,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命题人用心良苦,唯恐考生感到突兀,还对如何表达“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主题作了诠释,即“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要求提得相当具体。照着路标,先写对“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认识和思考,再写自己的希望和建议就行。不仅如此,在出现“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准命题之前,命题人还提供了一段阐释性文字材料。这段材料引述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和“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的古语,指明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幸福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优秀传统,继而为“演讲人”提供了学生中存在的对劳动的偏差认识和错误态度的情况,从反面列举了一些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的言论。用三个“有的说”,推出了“劳动没空”说和“劳动替代”说,又以“还有”为关联词,提醒考生“我们身边”仍存在“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据此,考生很容易联想到平日常见的一些轻视劳动、漠视劳动付出和劳动成果、鄙视体力劳动者的现象。有了如此翔实的提示,考生只要略加思考,找出同学们中轻视劳动的原因,指出其危害,然后提出希望与建议,就能写出内容较为充实的、切合题意的作文。至于行文要符合“演讲稿”的文体要求,语言要生动、贴切、有对象感,对于多数考生来说,也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

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的长度不断加码,试题阅读量越来越大,考生读完这些文本,答完这些阅读题,时间已所剩无几,写作空间被大大挤压,大部分考生的写作时间在半个钟头左右。半个钟头要写完800字的作文,谈何容易!若不是遇上这样一道几乎是开列出写作提纲的作文题,恐怕会有很多同学不能完卷。由此看来,全国I卷的作文题医治中学生中“不会写”的写作顽疾也是功不可没的。

愿老師们体察今年全国I卷作文题的命题理念,把好平日作文的命题关,从源头医治中学生的写作顽疾,还同学们一片一骋才情的写作天地。

猜你喜欢

顽疾刷题作文题
浅谈高中物理学习的刷题技巧
始不垂翅,终能奋翼
始不垂翅,终能奋翼
让思路自然简单些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VR“顽疾”未解,又添新“病”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
八贴猛药治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