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50年的中国:那么艰难,那么勇敢

2019-09-10关山远

党员生活·中 2019年2期
关键词:朝鲜战争和平建设

关山远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宋庆龄,将1950年称作“第一年的新中国”。

这一年,年轻的共和国欣欣向荣: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困扰了中国12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得到了根本治理,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禁毒运动扎实推进……

同时要看到,那时的国家与人民,都穷困不堪。《1981中国经济年鉴》上曾公布中国1949年国民经济主要数据:总人口5416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36‰,死亡率为20‰,平均寿命35岁。工农业总产值466亿元;国民收入358亿元……折算下来,1949年,中国年人均工农业总产值只有86元;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69.29元。

土匪也极为猖獗,尤其以西南地区为甚。 这一年的3月15日,邓小平、贺龙急电中央,专门汇报西南地区突发匪乱的严重局势,报告中写道:“近一个时期以来,西南川、康、云、贵各省,连续有土匪在各地发动大规模武装暴乱……”

新中国的第一个元旦,毛泽东是在莫斯科度过的。

在多年战争的废墟上,中国共产党渴盼和平稳定。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抵达莫斯科当天,就与斯大林进行了会谈,毛泽东开门见山:“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保障和平问题。中国需要三到五年的和平时间,以便把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和稳定国内局势。”

他问斯大林:如何和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保障国际和平。斯大林很乐观地回答说:中国目前并不存在直接的战争威胁,和平取决于我们的努力,如果我们齐心协力,不僅能够保障五至十年的和平,而且能够保障二十至二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和平。

3月3日,毛泽东在沈阳召开了中共中央东北局高级干部会议,并发出了裁减军队、全力投入经济建设的信号。

那时,大家都没想到,这一年,会爆发朝鲜战争。

进入1950年,新中国大批军人脱下军装,投入经济建设,在天兰、天成、成渝、滇黔、黔桂、湘桂等铁路线的建设中,活跃着军人的身影。

《毛泽东年谱》记载:4月21日,毛泽东高度肯定中南区复员五十三万至六十万人的计划,他希望加快进程:“我们希望这个复员工作能于五月至八月四个月内做到,以便节省出九月至十二月共四个月的经费,减轻人民一部分粮税负担。”

在这一年6月上旬举行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期间,中央决定解放台湾之战,仍由粟裕指挥。当时中共中央认为,除了台湾、西藏尚待解放,各地残余土匪尚待剿灭之外,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基本结束,国家的伟大的经济建设和工作建设工作,已经开始。

但是,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了。27日,美国介入朝鲜战争,同时命令第七舰队向台湾海峡出动,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既定部署。

面对朝鲜战争突然带来的国际变局,中国共产党反应迅速,部队干部与精锐士兵的复员停止,一些复员军人纷纷归队,7月7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由周恩来主持中央军委会议,研究保卫国防、组建东北边防军问题。

美军仁川登陆后,朝鲜战争局面被逆转,朝鲜人民军陷入被动。中国警告“联合国军”:不得越过三八线。

但美国人不相信中国会出兵。事实上,中国领导层也为出兵的事,争论不休。法国人阿兰·鲁林所著《毛泽东雄关漫道》一书中写道:“高层领导人内部意见不一致,大部分倾向于不参战,他们知道中国经历多年战乱,百废待兴,需要和平来重建国家。”

统一思想,决定出兵后,又遭遇了苏联的“变卦”:苏联空军尚未准备好,还需要两个月时间。此时,美军已经兵临平壤城下。中共中央决定:不论有天大的困难,出兵!

中国大军进入朝鲜后,苏联人在观望:“没有我们的空军,你们怎么打啊……”朝鲜人很悲观:“你们装备太差,打不赢美军。”美国人则不相信:中国人怎么敢跑到朝鲜来跟美国较量?

12月底,志愿军取得“清长大捷”,收复平壤,“联合国军”溃退至三八线以南。捷报传来,震惊世界。

如此困难的1950年,新中国为何最终毅然出兵?后人通过各种解密的史料,进行了深入研究。学者沈志华在《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一书中,分析出兵原因:

“归纳起来,当时流行的一句口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十分贴切地反映了毛泽东对出兵问题的全部考虑:对社会主义阵营承担的国际主义责任,把美帝国主义作为直接对手的革命情结,保护新中国安全和主权的领袖意识,以及保持中苏同盟战略态势的深层思考。这四个因素构成了毛泽东决策出兵的基本动机和目的……”

轻视,往往来自于不了解对手,世界那时还不了解中国共产党开国领袖群体尤其是毛泽东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还有他们对近代以来中国屈辱历史的深刻认识、对“独立自主”的执着追求。

《毛泽东年谱》记载:1950年10月27日,毛泽东与朋友周世钊谈话,后者问:主席今天为什么还有这种闲情来谈宗教与哲学的问题,朝鲜局势不是很紧张吗?毛泽东讲了一番话:

“我们急切需要和平建设,如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有百条千条,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抵住六个大字,那就是‘不能置之不理’。”

是的,和平不是靠退让得到的。近代以来的中国,种种退让,结果处处割地赔款。 但1950年在朝鲜,中国人不再只会点头哈腰签订不平等条约了,而是挺直腰杆抡起拳头硬碰硬反击了!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猜你喜欢

朝鲜战争和平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浅谈朝鲜战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中美朝鲜战争中的心理较量
66年前的那场战争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