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年味儿

2019-09-10

悦行 2019年2期
关键词:围屋梅岭古巷

又是一年春来到

一元复始,万物更新。转眼间又到了年关时候。这次,《悦行》编辑部决定做一件很矫情的事——寻找年味儿。

老人们总是说现在年味儿淡了,以前不觉得怎样,似乎忙里偷闲,就是过年的精髓。后来过年的仪式也越发精简,妻子们不再为了年夜饭忙碌好几天、孩子们也不再把新衣服留到年三十才穿、大家连对过年的期许都少了,才渐渐觉得丢了什么。在经过编辑部商讨后,我们决定在素有人情味的客家围屋和中华三大文明起源之一的南雄梅岭古镇寻找遗失的年味儿。作为这趟寻根之旅的使者,大家一致选择了东风日产轩逸。

素有家轿之王的东风日产轩逸,自投放市场以来就被百万中国家庭接受,其靓丽的外观、舒适的空间、杰出的燃油经济性和敏捷的操控性都完美诠释了它为家庭出行而生的定位。用这样一款最具人情味的产品,在春节这样一个最具人情味儿的节日里寻找遗失的美好,真的再合适不过了。

就这样,在一个冬日的早晨,和绝大多数身处广州的春运大军一样,轩逸载着我们踏上了北上的路途。在号称人类现代最大规模年度迁徙的春运面前,我们在高速上看到了千千万万回家的游子,或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家,才是最有年味儿的地方吧。

经历了3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计划中的首站目的地——韶关市始兴县满堂客家大围。或许是我们出发得早,到达大围时还没到中午,在广州很多新兴白领或许刚刚打开电脑准备工作,大围里居住的客家汉子们早已经将需要晾晒的米粉摆放满满一地,看着阳光顺着围屋的缝隙照在忙碌着的人们的脸上,年的味道,就这样扑面而来了。

虽然滿堂大围已经是著名景点了,但是当地的人们还是居住在其中,不愿搬离,按他们的说法,几十年、几代人居住的屋子已经深深地烙在基因里。看见停靠在围屋旁的我们,一位姓王的大叔亲切地走过来和我们打招呼。一问才知道,原来王大叔的儿子在深圳工作,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买了一辆东风日产轩逸,看到同样来自大城市的我们,开着和儿子一样的轩逸,亲切感自然而生。王大叔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平时冷淡得很,只有逢年过节孩子们都回来了才热闹。他们现在晾晒的米粉,叫宰相粉。当年宰相来了才能吃到,现在只有过年才会大批地晒制,村里长大的孩子,一旦闻到宰相粉的香味儿,就知道年关快到了。说到儿子的新车,王大叔更是赞不绝口,他说村里人对车没啥研究,就认准两条:省油、皮实。这两条轩逸完全满足,而且外观还漂亮,据说现在村里有新人结婚都提前预约他儿子回村,要用轩逸做婚车呢,说有面子。还说今年专门多晒些宰相粉,等过两天儿子回来了用车装走,轩逸的尾箱空间特别大,能装。让儿子城里的女朋友也试试客家的宰相粉,感受下客家过年的味道。

正说着,围屋里的其他邻居拿着族长写好的春晖出来招呼王大叔一起粘贴,看着喜庆的王大叔和他的邻居们,我们突然觉得,王大叔儿子能够开着轩逸回家过年,应该很幸福吧。

依稀回到童年时

我们的午饭是在小镇上解决的,如果说上午在围屋旁感受的年味儿是纯绵的特曲,那么在正午的小镇,年味儿就像是浓烈的干烧,直接地对着眉眼呼啸而来。人流逐渐多起来的小镇,正应和了同行何老师的一句话——感觉还是越乡土的地方越保持了原生态的风味,年味也就越浓。

小镇上的家家户户似乎都乐于折腾,也喜欢和我们这些外来客交流:不厌其烦地做些传统吃食并推荐给我们,对于我们来说若不是这次托轩逸的福来寻找年味儿,根本不可能吃到这么正宗的八宝肉丸——这道菜不在于贵,而在于费时费力。看客家老奶奶把千张、豆干、黄花菜、胡萝卜丝、黑木耳等七八种食材备好,该晒干的风风干,细细地切成丝,用菜籽油炒好,油拌过,炸成肉丸,当地人叫“八宝肉丸”,据说只有过年时候才有,而且仅作早餐下饭送粥之用,寓意从早吃肉吃到晚,一年不愁吃喝穿。

我们细心的摄影师小姑娘留意到,这种八宝肉丸,在镇上几乎家家都做,也互相作为礼物,以供交流、鉴赏,讲究些的老人家还会点评:张家撒了芝麻,香一点;王家的咸菜腌得更透,然后博采众长、急巴巴地做出自家的味道,街坊四邻分一些。她也拿着讨来的一大袋八宝肉丸分给我们。这些肉丸果然味道各不相同,有荤有素,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相同的味道,那就是“年味”了。

随着人流的增多,轩逸的穿行渐渐困难起来,时不时有人和非机动车从盲区窜出来,幸亏搭载的日产主动安全系统的BSW盲区预警系统,可以有效避免了尽可能的道路风险。而人群中时不时有人过来和轩逸车上的我们打招呼,原来他们的亲戚或者家人都买了轩逸。所以和围屋的王大叔一样,对轩逸和我们都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呢。摄影师小姑娘惊叹道,原来只知道城市里轩逸用户多,原来城镇上也有这么多轩逸拥趸呢。我笑笑说,那当然了,不然200多万车主的基数,你当是闹着玩儿呢。

就在我们的说笑声中,前方传来了炮竹的声音,一下子把我们的思绪都拉回到了从前。对于过年最早的印象,大家应该是在很小的时候,到了年三十下午三四点钟,大街上几乎已经看不到人影,巷子里隐约传来爆竹的声音。我记得我小时候就经常站在外婆家巷口的门楼下等大舅,远远走过来穿风衣的身影走近我身边——当然还有大惊喜,炮仗。大舅每到过年都给我带了两大串叫做地雷的大红色炮仗,现在还依稀记得上面印了大大的“喜”字。这大概是我有记忆以来每年最期待的等待,虽然小小的我已经笃定会得到大舅的炮仗,但是心中还是有些期待,或许这就是过年的意义吧。人们约定俗成不因人力、天气、环境的变化而转移,一年中似乎只有这一段,是无比妥贴的安稳。

夕阳逐渐西下,带着不舍,我们离开满堂围屋,离开了客家小镇,离开了始兴县城,对于年味儿,我觉得大抵如此吧,不仅在于物质的充实、仪式的繁复,还在于平淡生活中的一段穷讲究、折腾劲儿。就在这折腾劲儿中,我们继续北上,到粤湘交接的南雄梅岭古镇,继续寻找那曾经的年味儿。

寻祖归根访吉巷

作为贫困山区县的韶关南雄,是一个令人不容小觑的地方。除了因恐龙蛋化石而司名之外,古称梅岭的南雄,号称岭南第一关,是自古以来中原华夏文明和南方百越闻名的交集点。而如今,这所有的交集都体现在梅岭镇上的珠玑古巷里,在历史上,南迁的珠玑移民现今共有141姓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各地。所以这里也有了中华三大文明寻根地之称,在最有年味儿的季节,探访古巷,最合适不过了。

梅岭脚下,沙水湖边,那条长约1.5公里的珠玑古巷,至今已历经了七百余年沧桑。这条悠长的古巷,是岭南先祖休养驻足过的地方,是岭南先祖繁衍播迁过的圣地。而去南雄的路上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已经进入山区的南雄道路崎岖狭窄,大幅度的弯曲路线经常出现,好在轩逸搭载VDC车辆控制系统,能让车头总是及时归正,让我们有惊无险地到达目的地珠玑古巷。

“古巷悠悠风采秀,榕风竹韵慰萦思。”牌坊两侧的对联就像是翻开了厚厚的历史画卷,进入古巷后,由于条件限制,我们不得不把轩逸停靠在牌坊边。如果说在始兴的年味儿是接地气,那么到了珠玑古巷,年味就变得有讲究了。自唐宋以降,中原生乱,各姓各族先祖,怀揣列祖列宗牌位,栉风沐雨,坚韧不拔,跨越南方雨林,翻过崎岖梅岭,扎根珠玑古巷。短短的古巷里各个姓氏的宗祠林立,每个宗祠都有一位年长者坐镇。来自全国各地,特别是珠三角的人们,在新年将至的前夕,纷纷来祭祖上香。

与其他地方的简单上香不同,古巷的宗祠都会根据姓氏的分支分宗别派,每家上香的讲究也各不相同。唯一不变的是各处此起彼伏的鞭炮响声,过年的喜庆劲儿似乎都随着鞭炮声宣泄出来。除了一座座的祠堂,路边还有不少村妇老妪,将家中陈年的腊鸭拿出来晒制。当我们好奇地上前询价时,得到的答复是,自留不卖。原来作为南雄名产的腊鸭,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到了年节时分每家每户招待客人必须要有。一年难得回家团聚的亲戚朋友就在过年的几天有机会坐在一起,往往腊鸭都不够分,所以也就不卖了。

如果说在始兴,年味儿是宰相粉的劲道,那么在南雄,年味儿就是腊鸭的甘醇了。一方水土,一方年味儿。不变的只有对团圆的渴望,对幸福的追求罢了。

猜你喜欢

围屋梅岭古巷
读陈毅元帅《梅岭三章》
古巷老面
基于虚拟实境技术探寻围屋保护开发新出路
基于虚拟实境技术探寻围屋保护开发新出路
古巷
南昌梅岭风景区旅游开发策划
粤北始兴围楼防御体系研究
古巷里有最美的风景
赣南客家民居建筑装饰艺术论
中州古风与地方传统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