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海里“长”出的城

2019-09-10顾小白

奇妙博物馆 2019年3期
关键词:博物张謇南通

顾小白

拥有很多“第一”的城市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开始了定居的生活。随着文明的发展,城市逐步出现了,从早先用来防御敌人、举办祭祀仪式的地方,到工商业催生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类花费了数千年的时光。工业革命后,城市出现的速度大大加快,短短数百年,城市——这一现代文明的象征,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世界各地。

在中国,有这么一座城市,它位于中国东部的江苏省、长江入海口的北岸。它很年轻,在近代才悄无声息地崛起,但它的名气却很大,有着“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美誉,许多近代中国罕见的公共设施都首先出现在这里,它就是南通。

南通城里的“第一”

第一座气象站

第一所师范学校

第一所纺织学校

第一所刺绣学校

第一所戏剧学校

第一所由中国人创办的盲哑学校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探寻这座城市的秘密吧!

南通有点儿“咸”

五千多年前,南通还被“淹没”在大海之中,陆地刚刚开始形成。那里地势平坦,河沟纵横,食物资源充足,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好地方。

南通博物苑收藏了两件珍贵的玉器,它们分别是玉琮和玉璧。尽管被深埋在地下数千年,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两件玉器的精美。它们有着鲜明的良渚文化特点,让人不禁猜想:南通的“根”是否与消失的良渚文明存在联系呢?

沧海桑田,转眼数千年,南通缓慢地从海中“生长”出来,奔涌而下的江水卷来泥沙,在长江入海口逐渐生成了大大小小的沙洲。南通的先民在沙洲上垒起土灶,日复一日地烧煮海水,熬成食盐。你知道吗,古人吃的盐大多都是这样得来的,这可比我们今天吃盐麻烦多啦!古代的南通是国家重要的盐产地之一。南通博物苑有一块奖牌,据说是朝廷颁发给制盐有功的南通先民的奖励呢!

如果你来过南通,就会发现这里的许多地名都带有“‘总”“‘甲”“灶”等字样,像什么二甲、三甲,秦灶、姜灶,五总、十总,等等。这些看上去有些奇怪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总”指的是盐场内生产盐的地方,“甲’指的是按灶丁和人户划分的制盐小组,“灶”当然指的就是生火的地方啦!

一个人打造座城

到了距今一千多年的五代十国时期,南通开始筑城,最初它只是一座并不大的土城,到了清代末年,出现了一个特别“厉害”的人——张謇(jiăn),他是状元,是近代著名的爱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一位伟大的实业家。

看这张老照片——照片中的张謇身穿西式礼服,打着白色领结,是不是非常帅气?在张謇考中状元的那一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了。目睹了割地赔款的耻辱,张謇决定实业救国,他回到家乡,在南通城西北郊的唐闸镇创办了大生纱厂。后来,张謇又开办了油厂、面粉厂、铁厂,修建了工人住所。与此同时,他还在江边开辟了天生港,建造码头,成立轮船公司,又在南郊的狼山镇修建了别墅和园林景观,开辟出一片美丽的风景区。

唐闸镇、天生港镇、狼山镇三座小镇簇拥着南通城,以公路、河流相连——这是南通“一城三镇”的近代城市布局之始。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其他城市才开始实行这样的规划建设。

包罗万象的南通博物苑

南通这座城市倾注了张謇的心血,不过,最让张謇得意的,还是他开办的南通博物苑——这是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么,当年的南通博物苑是什么样子的呢?

建成之初的南通博物苑分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苑内种着各种花木、药材,还饲养了许多飞禽走兽。

今天南通博物苑的南馆——一栋黄色的英式二层小楼,在1906年刚建成时被作为“动矿物陈列室楼”。当年,在这栋小楼里,陈列着许多动植物标本、矿物、化石以及名人字画、唐砖汉瓦等珍贵文物。

自然馆陈列的鲸鱼头骨算是南通博物苑里比较“年轻”的文物了。1911年,听说有一头巨鲸搁浅于南通海滩,张謇立即让人将死去的巨鲸移送到博物苑,制成了鲸骨标本,供人们参观和学习。

在这里,你可以和小伙伴们走进园林“探险”,度过一个难忘的“博物馆奇妙夜”,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亲手制作带有浓郁中国风的斗笠风铃和布贴画。

今天的南通,不仅经济发达,港口貿易繁荣,而且文化教育、城市发展水平也位于全国前列,还有着教育之乡、文博之乡等美誉,这其实都得益于当年张謇所做的努力。有机会的话,欢迎你来到南通,亲眼看看这座美丽的“中国近代第一城”。

猜你喜欢

博物张謇南通
感怀张謇 守望初心
称呼见人品
博物馆奇妙页
展览纪录
Beijing Diabolo Museum
改变危机唯有勤奋
Forbidden Money
天津宝成博物苑
翁同龢点张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