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为什么会迷恋路边摊

2019-09-10oldxu

党员生活·中 2019年7期
关键词:路边摊上班族味觉

oldxu

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提出“大传统和小传统”的概念来解释复杂社会中“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的联系。“大传统”作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被懂得利用语言文字的知识分子掌握和传播,而“小传统”则属于民间,生长于草莽,受到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和教化。

在人们为“舌尖上的中国”里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赞叹不已、狂咽口水的时候,路边摊却作为“小传统”的代表,日复一日出现在我们城市的各个角落,满足了无数挑剔的味蕾,温暖了千万饥饿的灵魂,不言不语。

“下里巴人”的路边小吃因为遍及各处而时常被谈论食文化的人们遗忘。但夏日傍晚街头背着书卷的学生党和平日繁忙的上班族三三两两,左手烤串右手啤酒,大口咀嚼着草根文化,难道不正是“大传统”和“小传统”最生动、最有烟火气息的交流?

分量不大但口味强烈,刚好作为零嘴装点单一主食——路边摊就是这样一种补充式的存在,热爱路边摊的人们已经把它变成了一种独特的亚文化,骄傲地告诉世人:我就好这口!

想要保持鲜嫩?这里有最旺的火;想要香脆可口?这里有最重的油;不甘平淡?一大勺盐足够;追求刺激?锅边两大碗辣酱管够。如果不爱油腻荤腥,路边还有简单质朴的煮玉米、烤红薯和静谧滋养的甜汤——虽然默默无闻,路边摊却绝不逊色于“居庙堂之高”的正统美食,花样繁多动静皆宜,生活的酸甜苦辣顷刻间被吞食、被消化。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迷恋路边摊?大多数人的回答恐怕都会提到“回忆”——路边摊对于味觉的照顾很容易让人形成一种依赖,它们自小伴随着我们,和我们的成长轨迹黏在一起,自然成为我们回忆过去的味觉代表。

如果说撸串儿能直接唤起回忆,是对逝去时光的复刻,那么路边摊简单甚至相对粗糙的烹饪方式下形成的鲜香口味,不也恰恰是生活的粗粝和精彩这一体两面的反射?

除了口味,路边摊的另一个优良品质在于轻松。相比餐桌上的正襟危坐,在路边摊你可以随便地吃喝——油腻的桌板、胡乱堆叠自行摆放的凳子、一次性的餐具似乎都在告诉人们:一切随意,爱咋咋地。

吃过路边摊的人都知道,草根美食与生俱来的特性就是不稳定。在现代都市丛林里,路边摊主最强大的天敌就是那传说中的“城管”。

其实不只有城管的阻拦,小时候父母的唠叨也像紧箍咒一样牢牢地锁着我们。“从前有个小孩天天吃路边摊,第二天他死了”——这种麦兜妈妈式简单粗暴的劝诫绝不少见。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我们对路边美食勾连起过去回忆的珍视。

暮色降临,华灯初上。与“华灯”一起点亮的,还有各色小吃摊上悬挂的灯泡。灯泡随风摇晃,照得摊主们摆出来的食材忽明忽暗。爐子生起,香气飘散,忙碌一天的学生与上班族驻守一旁,等待出锅的那盘闲适和温暖——在不少人眼中,这才是一座城市鲜亮的原因。

摘自《文苑·感悟》

猜你喜欢

路边摊上班族味觉
引领意大利菜味觉的美酒力量
花园洋房里的味觉新趣
食物中毒
印尼“智能”路边摊收入翻倍
逛街
摩登上班族
上班族
VR新技能:虚拟味觉技术
吃早餐难
上班族的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