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院模式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启示

2019-09-10肖梦楚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8期
关键词:书院教育管理高校

摘要:古代书院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具有开放兼容的特点,对于当今高校教育管理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文章以书院模式作为基础,从学校办学、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校风建设等方面阐述书院对高校教育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书院;教育管理;高校

一、引言

书院起源于唐朝,兴盛于宋代,终止于清末学制改革,历时千年之久。书院因其优质的教学方法、高效的管理手段、文明廉洁的院风建设,对当今高等学校的教育管理体制具有很深远的影响和意义。文章以书院机制作为研究背景,探讨高校教育管理的改革模式和借鉴价值,从而深刻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书院的教育管理模式

(一)书院的办学方针

书院办学具有明确的办学方针,其中最系统完整、社会影响最大的学规是由南宋大教育家朱熹制订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学规》)[1]。朱熹认为:书院的根本方针是实施五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此基础上又对为学、修身、处事、接物提出了具体标准。为学之要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修身之要为:“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由此可见,宋代书院的教育培养目标不仅仅旨在学术造诣的培养,同时着重于学生品德的修行以及为人处事接物的态度和修养。

(二)书院的教师管理制度

1.学术氛围浓厚,提倡质疑与创新。书院的教学一般会由有名气的学者担任,学问渊博的有识之士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会遇到学生的诘难。朱熹认为:“疑者足以研其微,疑渐渐解,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2]可见,书院在教师管理方面追求学术创新,不拘泥于传统教学,允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培养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学习思维,提升教师自主管理能力。为学者提供了很大的学术自由空间,学术氛围浓厚,提倡學生对教师的质疑,鼓励学生和教师之间共同的创新。

2.教学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书院教学兼容百家思想,开放包容,注重学术交流,不受门户和地域限制,提倡学者之间积极讨论、诘难,倡导在讨论交流中升华学识,提高学术素养和文化造诣。朱熹整顿岳麓书院后,“四方学者毕至”[3]。各方学者相互交流切磋,扩大教学范围,丰富教学内容,使得书院教学活动始终处于当时的学术前沿,成为学术研究中心。

3.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书院讲学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学术传授式,主要在书院内进行,面对书院全体生徒进行讲学活动;二是个别指导,即给生徒质疑问难的机会,针对问题进行辅导,以提高生徒的思想认识水平;三是开放式会讲,即听众不限于本院生徒,院外的士子可自愿参加,扩大了教育范围[4]。

(三)书院的学生管理制度

1.以自学为主,培养学生独立性思维。书院讲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师长会要求生徒在自学完之后做读书笔记,并做标记,自学过程中,书院大师会对学生提出的难懂问题进行解答,并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加以指导。但整个讲学过程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这种自学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上课模式,而是另辟蹊径,从自学角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岳麓书院为例,从南宋到明清,彭龟年、贺长岭、魏岭、魏源、曾国藩、左宗棠等著名的历史人物,都是求学于岳麓书院后功成名就的[5]。

2.注重德行教育。南宋时期官学衰落、科举腐败、学风日渐衰败。朱熹对此予以猛烈抨击说到:“学校之设虽或不异乎先王之时,然其师之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学,则皆忘本逐末,怀利去义,而无复先王之意,以故学校之名虽在,而其实不举。”[6]可见,书院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学术培养,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价值观,重视德行和实才,实为培养“品学兼优”的学子。此外,学生也会通过集体生活,培养团体意识,相互砥砺促发,研究学问,陶冶性情。正所谓“学者所以为学,学为人而已”。[7]

3.学生参与书院管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管理能力。书院生徒既是书院的求学者,又是书院的教育、管理参与者。在教学中,一些大师的优秀弟子会负责担任课程辅导,替主讲教师做笔录,搜集整理疑难问题等。据康熙年间修订的《白鹿洞规》卷十一记载,在“职事”条中,全部管理人员才26人,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少,部分管理工作由学生担任。这种学生参与管理制度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学生亲自参与教学管理,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学识,还可以拉近学生距离,使得学生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与书院融为一体,无论在学习还是教学中都会积极表现。

(四)书院的院风

1.注重学生品德修养,形成严谨治学的良好风气。书院院风一直秉承以培养学生学术与德行并重的要素为宗旨,学问研究与学生品德修行同样重要,不主张重学术轻德行的培养目标。吕祖谦在丽泽书院讲学时,就规定了学生退学条例,学生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令其退学:一、亲在别居;二、亲殁不葬;三、因丧婚娶;四、宗俟讼财;五、侵扰公私;六、喧噪场屋;七、游荡不检。可见书院是非常重视学生德行和举止,严格要求学生思想的院风建设为书院培养了一批德学兼优的学习,也为书院形成了开创求真、严谨治学的良好风气。

2.书院领导者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书院学者大师以身作则,苦学钻研,认真对待学问研究,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严谨对待,上进求学的治学精神为书院学子树立了良好榜样。学生遵从师道,大师如此勤奋好学,学生怎敢偷懒,上传下效,形成了良好的追求学术的学习氛围。

3.师生关系融洽,师爱生,生尊师。书院注重师生关系培养,学者对于学生不仅是学术知识传授,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关爱。朱熹高拱危坐,整步徐行,色庄言厉;吕祖谦从容平和,温柔憨厚,和于近人,他们极爱学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书院学者无不对学生关爱。

三、书院管理模式对高校教育的启示

(一)制定正确的办学方针,让学生学以所用。现在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毕业就等于失业”状态,很大一部分原因源自于学校的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过多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技能,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学无所用。许多高校仍然缺少培养学生人文理论价值课程,提升学生道德修养,而不只是关注于书本知识,以及硬性的证书考核制度。鉴于书院的培养方针,高校应该制定正确合理的办学方针,让学生学以所用,并同时注重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学术与道德两手抓,只有这样才会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栋梁之才。

(二)对教师赋能管理,优化教学手段。

1.为教师群体赋能,提供自由学术空间。高校教师管理中,应该给予教师足够的学术发展空间,不能以论文一概而论,而是以提高教师学术修养为前提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以此来教育出更优秀的莘莘学子。高校领导者也应对教师实施赋能管理,给予教师更多的正能量鼓励其积极思考进取,创新学术研究,开发科研成果。

2.改良教学手段,优化课堂质量。高校课堂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倡导新式教学,以多种课堂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借鉴书院模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发众人共同探讨学术并一起交流。对于某些实用型专业也可适当聘用社会企业专业人士为学生实际讲解应用程序,而不再是一味遵循课本要求。

(三)改良教学手段,优化课堂质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培养品学兼优人才

1.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主動性、创造性学习思维。高校教育中,应该借鉴书院培养学生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为学生提供更多主动思考的空间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堂对学生抛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而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并鼓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2.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团体意识提升组织能力。高校建立学生会和团总支组织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是借鉴书院生徒管理教学的体制。学校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管理,提高学生组织能力。

3.注重德育,提升学生品德修养。高校课程制定时,应该开设培养学生道德情操课程,提升学生品德修养。当今社会更需要既有学识又有品德的人才,而非一者兼顾,甚至在某些时候德行比学识更加重要。当代大学生打架斗殴、辱骂教师等不良行为并不少见,这种过激行为明显是缺少注重德行教育,为此高校应予以高度重视,不要等事情发生才想起解决方案。

(四)建立文明校风,师生严谨自励

1.建立良好学习氛围,创建文明校园。校风是一个学校办学的综合体现,良好的学习氛围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持久性。近几年,“考研热”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考研不一定是唯一出路,但是大多学子的出路。浓厚的学习氛围都会影响整个学校的办学质量,也会影响其学校的生源情况。

2.教师身正为范,树立良好形象。高校教师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应该积极主动钻研学术问题,能够及时解答学生问题,为学生做出典范,以身作则,刻苦钻研。借鉴书院的大师学习精神,自励创求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神,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和楷模。

3.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加师生情感交流。随着社会的发展,师生关系由纯洁化向复杂化转变,过多的师生问题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思考,教师应该关爱学生,学生应该尊重教师,这种师生情怀早在几千年前就有存在。当代高校更应注重培养师生感情,创建师生交流活动,而不是教师上完课就走,也不是教师只关心学生的学术问题而忽视生活情感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应该是多方面的,这样才会让学生感到温暖,促进师生感情。

四、结语

书院的教学方法、管理制度都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当代高校教育应该取其精华,反思教学手段和办学宗旨,力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教师赋能管理角度出发,给教师更多的学术创作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思考,培养创新思维的机会,基于教师和学生两者来进行深刻思考和积极探究。基于对书院管理的详细模式,以此来思考高校教育的改革趋势以及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4]孙培青.中国教育管理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71.

[2]《朱子语类辑略》

[3]《朱子文集大会类编.行状》

作者简介:肖梦楚,1990年11月,女,籍贯:山东蓬莱,民族:回族,学历:研究生在读,工作单位:江西农业大学,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书院教育管理高校
关于书院认识的误区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
清代河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