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变革之路

2019-09-10孙雪莲

南北桥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学变革方法探索小学语文

孙雪莲

【摘    要】在新时代下,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的各方面都呈现出加速发展的特点。幼儿的学龄走向早龄化,学习内容逐渐多样化。在这种背景下,小学语文成为多种科目中的一种,它见效慢、学习时间长、学习趣味性不高,使一些学生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小学语文在学生的一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课本的内容、教师的引导,能打开学生面向未来的窗口、启蒙初步了解社会的心智、形成学生最初的价值观和品格特征。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小学语文在学生一生的巨大作用,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的实际,不断思考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变革  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7.067

小学语文,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它更具有人文色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精神。学生从中的收获,对培养自身的性格、对承担社会的责任、对感悟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深刻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传道授业解惑,更是教师品德个性的言传身教。教学,是教师艺术又现实的表达。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与教材的对话,更要做到与学生的对话。教师在教学中将工具性和艺术性并重,思考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小学语文对学生的塑造、引领作用。

一、切勿分数至上,着眼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就是指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综合评价。在应试教育的主流下,不少教师单方的追求分数,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缺乏重视。

教学方法,也是追求快速、应试。而在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语文素养被忽视,获得的仅仅是“语文知识”而不是“语文文化”。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传递给学生的仅仅是死板的语文知识点,缺乏教师艺术的、人文的创造与沟通。学生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会缺乏对语文的思考、感性的升华和人文精神的塑造。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分数的追求却是一个短期的付出。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養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不能走其捷径,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古诗两首》这一课时,教师在教授古诗时,不仅仅要要求学生会读、会写、会背,更要要求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首先,要介绍作者生平,让学生认识作者、了解作者。其次,要介绍古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去感悟。最后,在学习知识点的时候,要以引导为主、传授为辅,注重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要求学生能知道古诗的含义。由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逐步培养起来,走出分数至上的泥潭。

二、摆脱形式主义,引入多样方式

小学语文教育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有着固定的教学模式和稳定的教学系统。不少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会参考不少教学案例,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教学过程,一方面能学习到他人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取长补短,但另一方面容易走进形式主义的桎梏,缺少创新。

小学阶段的学生涉世未深,心智不成熟,对陌生的事物充满好奇,对旧事物容易厌倦,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主要是依靠教师的引导。教师如果总是采用同一个方法进行教学,使课堂缺乏新意,就容易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教学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教师的学习范围和人生阅历,影响着创造的深度。教师在教学时,要多层次的讲解、多方面的摄入,才能摆脱形式主义,用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例如在《在祖国》这一课时中,按照一般的教学方法,首先,要在课文中勾画出生字并为其注音,其次,要讲解课文中理解难度较大的词语,最后让学生朗读背诵全篇课文。在这一过程中,虽然覆盖了大部分的教学任务,学生也学习到了语文知识,但却缺乏一种新意和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创造性思维,就影响学生的发展空间和思维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还有创造性的投入?教师可以调整教学的顺序,在其中添加一些趣味性的文字游戏,帮助学生学习字词,也可以在课前布置预先作业,在课前三分钟请一两个同学上台讲一下读完课文的感受和对作者的认识,甚至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在课堂上讲给学生们听。

三、走出枯燥死板,注重人文思维

学生学习语文,学习的是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透过知识的本质,学会“人应该怎样生活”、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会如何与世界对话。学语文,就是学习从“立言”到“立人”的过程。很多教师认为,语文就是字、词、意的传授,就是朗读、听写、背诵的过程,认为语文有语文的固定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按着教案上的指示,传授给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但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语文就是人文,人文包括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是一个民族立身的基石。语文教学就是人文关怀的传递,不仅是情感与思想过程的传递,更是人格的逐步建立和生命的不断成长。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人文思维既是课文传达出的思想和历史的教训,也是作者的思想和感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人文思维,才能走出枯燥死板,培养有思想、全面发展的学生。

例如在《为人民服务》这一课中,蕴含着丰富的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情感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在讲解时,不要走定性思维,只是简单地讲要学生如何爱国、如何做到乐于助人、无私奉献。而要在讲解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和理解,以学生能理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四、结语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为学生研究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本职工作。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更轻松、更高效,对学生的塑造作用更大。本文通过三个方面,浅要的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教学指明了一条路径,希望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完善,学生的发展更加良好。

参考文献

[1]刘巧云.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J].理论方舟,2017.

[2]张媛.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语文周报·教研版,2017.

猜你喜欢

教学变革方法探索小学语文
“慧学南通”:助推教学方式变革
量纲关系在普通物理力学中的简单应用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双证融通改革试点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