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歇性训练对网球专选学生身体素质的干预研究

2019-09-10宋志娟陆雯

体育风尚 2019年12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

宋志娟 陆雯

摘要: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专家访谈法等对皖西学院2017级网球专选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常规练习模式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影响,但总体情况不明显。而间歇性训练对学生的速度、灵敏、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提高幅度大,训练效果显著,但柔韧素质没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间歇性训练;身体素质;网球专选学生

一、绪论

自从20世纪50年代倍施勒提出间歇训练理论,扎托皮克运用此方法创造了18项世界纪录[1]。现阶段间歇训练法在网球运动中运用较少。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1]。近年来国内高校对网球训练法的研究和相关论文比较多。李红娣(2013)指出二者的结合不但能有效提高运动员呼吸系统和和心血管系统的能力,而且可以有效的提高运动员运用技、战术的熟练度、稳定度[3]。想赢得比赛,身体素质的质量很重要。因此,运用间歇训练法对网球专选学生身体指标的训练进行实验探究。主要以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丰富网球教学的手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间歇性训练对网球专选学生身体素质的干预为研究对象,以皖西学院2017级网球专选学生为实验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需要,在ckni等网站查阅有关间歇性训练法和学生身体素质等资料。

2.实验法

时间:2019.3~5月

地点:生理实验室、网球场和健身房

对象:皖西学院2017级网球专选学生24名。

实验器材:网球设备、瑜伽垫、跑步机、体重计、脉搏器、羽毛球等。

指标测试:5s快跑、3×10米折返跑、12分钟跑、坐位体前屈、上手扔羽毛球、网球场7点跑5次。

实验的控制:在休息时避免大强度运动、实验组与对照组保持在同质水平上。

训练方案:

(1)實验组

灵敏:抢球训练×3;转身接球×4;底线正反手击球×5,组间歇20s,心率恢复到120-130;网球场慢跑10圈,做静力性拉伸3组。

速度:行进间30m跑×2;折返跑×3,8字跑3组,强度为80-85%,心率恢复到120-130进行下一组;做静力性拉伸3组。

耐力:原地正反手挥拍练习4组,网球组合技术练习4组,心率恢复到110-120时,网球场慢跑10圈,做静力性拉伸3组。

力量:发球动作练习×8,结合俯卧撑击掌×15,自重蹲起×20;负重半蹲:(70kg/8+800kg/6+90kg/5)×1×2组间歇3min;背部肌肉练习,20-25次×1×3组,组间歇90s之后进行拉伸。休息三天

(2)对照组

灵敏:抛接球练习2组;正反手练习4组;网球场慢跑10圈,做静力性拉伸3组。

速度:变姿势跑3组;步伐结合练习2组;田径场慢跑2圈,做静力性拉伸。

耐力:正反手练习5组;凌空击球与截击结合6组;高压球4组;底线左右跑动接球(30个球)2组,网球场慢跑10圈,做静力性拉伸。

力量:展体俯卧撑×2组;向上纵跳×2组;发球×2组;深蹲×5组;背肌、腹肌练习4组;网球慢跑10圈,做静力性拉伸。休息三天

3.专家访谈法

根据实验的需要,访问相关专家6位,确定最终训练计划和测试指标。

4.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

三、实验数据分析

(一)速度

在实验中对实验组的被试进行5S快跑的训练,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训练手段,实验前测为22.58±1.35、后测为25.79±1.42。经t检验得知,P<0.01实验后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说明间歇性训练对提高速度素质是有效的。

(二)灵敏

学生的灵敏素质是通过3*10M折返跑的形式展现,实验前测为10.41±0.63,通过3*10M折返跑训练后,被试为9.23±

0.32,经t检验得出,P<0.05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间歇训练对灵敏素质的练习有明显的训练效果。

(三)耐力

学生的耐力通过12分钟跑和7点5次跑来训练,12分钟跑的实验前后数据为1.79±165.84、2.13±201.23,网球场7点5次跑的实验前后的数据为95.32±

6.26、85.98±4.82,经过t检验得知,P<

0.01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间歇性训练对提高心肺耐力是有较好的训练效果。

(四)力量

运用上手扔羽毛球来训练学生的手臂爆发力,实验前测为7.13±0.32,实验后测为7.93±0.31,经过t检验得知,P<0.01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上手扔羽毛球对手臂爆发力的训练是有效果的。

(五)柔韧

通过训练后对肌肉进行静力性拉伸以提高学生的柔韧性为主。实验前测为12.48±2.57,经过间歇性训练后,后测为12.65±2.10;经过t检验得知,P>0.05两者之间不存在差异。因此,间歇性训练对提高柔韧素质没有明显的训练效果。

四、结论

常规的练习模式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影响,但是总体情况不明显。而间歇性训练对学生的速度、灵敏、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提高幅度大,训练效果显著,但柔韧素质没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玉刚.对黑龙江省男子中长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5(6):45-48.

[2]李科.高校网球专选生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的相关性研究[A].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4,10(2):174-175.

[3]李红娣.简析间歇性训练法在拳击训练中的作用[N].运动,2013,74(19):19-20.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
简述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医学院校足球运动员冬季身体素质训练分析
关于提升高中体育生身体素质的方法及策略研究
中学生体育素质培育与训练策略
体育教学应注重强化学生身体素质
锻炼
新发现
《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发布
对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