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9-09-10韩静

环球市场 2019年30期
关键词:农民生产农业

韩静

摘要:信息化技术应用不仅能够使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成化,还能使农业生产之间的信息更加透明。因此在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中,要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信息化在農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对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应用;内容;作用;发展现状;问题;措施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投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促进农业改造,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稳定持续的增长。因此为了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以下就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主要内容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主要内容:(1)农业教育和科技的信息化。农业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发展农业的根本在于培养优秀的人才,全面促进农业教育和科技信息化,发展更专业更开放的教育,全面提高全体农民素质和知识水平,培养高端农业人才,以最新的技术和理论知识投人生产,大力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2)农业生产要素的信息化。农业的生产离不开各生产要素的综合作用,包括水、土地、空气、光照、营养要素等。生产要素的信息化就是掌握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出更加完善更有效率的方案意见,促进农业生产的全面改革和创新。(3)农业市场信息化。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掌握最新市场信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农业种植,保证产品有销售市场。其次,农业市场的信息化可以保证农业管理的先进性,以最新技术改进管理模式和生产程序,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根据市场最新信息选择最先进的生产资料,以生产资料促进生产方式的发展,以生产方式确保生产力的提高。

二、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主要作用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促进产业化经营。以信息化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与企业的相互合作,大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化经营和销售模式的建立。另一方面,利用新型服务体系,大大拓宽销售渠道和销售市场,保证农产品的销售量。(2)由传统型农业转化为知识型农业。传统农业即资源型农业,无法满足现代化的要求。知识型农业就是依靠现代化知识和技术,用先进理论指导生产,以先进技术投人生产,以现代化先进管理模式全面改进农业生产方式。目前,我国农业仍以传统农业为主,以农业信息化管理促进知识型农业的转化是当务之急。(3)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农民作为农村的主要生产者,整体素质较低,受教育程度较低,主要依靠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生产方式陈旧。现代化农业生产,人才是关键和核心。加大农业教育的投入,培养出新型专业农业人才。另一方面,以多方式多渠道,引导和教育农民,使他们认识到信息化的作用,从而利用信息化带动农业发展。(4)促进农业增长增收,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以传统方式经营的农业由于市场信息滞后,不仅产品滞销,其收成也不稳定。受气候、人为等因素制约,农产品的生长和收成常常导致农民的亏损,严重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依靠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通过信息化经验模式,掌握最新市场信息,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种植,且利于最新生产技术和理论作为指导,全面改进种植方式,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从而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三、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分析。在农业部《“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中,对“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核心目标做了明确规定: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信息化方面要求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在农业互联网、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融合技术、部件等方面创建农业信息化数据标准和技术标准体系;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大数据挖掘、知识服务关键技术及农业物联网国产处理器芯片与传感器核心部件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在生产信息化、经营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服务信息化等方面采用互联网、大数据、空间信息、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到2020年“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服务站覆盖率”达到80%,并且“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大于51.6%。“十三五”时期,是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信息化成为驱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量,农村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I)信息化基础设施问题。目前我国的农业区域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并且我国绝大部分的农村信息化网点均没有完善的覆盖率。(2)信息化服务人才问题。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涉及到众多领域的传输、计算、分析、储存以及采集等,因此要求信息化服务人才为复合型人才,但是这种人才在农村非常短缺,从而限制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3)信息资源开发缓慢问题。尽管当前的网络信息内容多种多样,但是具有时令性、预测性、指导性及针对性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却少之又少,而且相关的软件开发也寥寥无几,因此有待开发。(4)缺乏信息化意识。目前农业经济管理的人员因多种原因导致其缺乏信息化意识,即便是政府部门也没有对农业经济予以重视,对信息的价值视而不见,从而限制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四、加强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措施

(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首先,各地区政府在积极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应将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同时应与各级农业相关部门建立紧密的联系,合理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规划工作,从根本上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效率。政府应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制定详细的拨款计划,提供资金支持,与此同时,还应指派专门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利用率进行监督和管控,杜绝资金不合理利用和浪费的现象;与此同时,还应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政策,鼓励农村地区相关工作人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来,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并支持大学生返乡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等。其次,落实相应惠农政策,在向农民发放补助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一卡通”等方式,并积极举办农作物“一喷三防”等活动,激发农民积极性,充分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来。

(二)构建信息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信息网络体系,全方位、多渠道、多層次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推进信息网络的应用,提升信息服务水平。保证对相关农亚信息资源的收集、分类、整理,便于不同适用对象的利用,同时保证信息的实效性和完整性。加强与相关媒体的合作,降低网络体系的运营成本,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对于提升网站信息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三)建立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目前我国实行农业信息化管理的农村较少,广大农村对于农业信息化无意识,通过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让广大农民最直接感受到农业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和意义,便于农业信息化的开展。选择一些有利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乡村组建示范基地,采用政府补助、项目带动、企业优惠、农户自筹的方式对示范基地进行支持,保证基地内农民有一半以上拥有计算机,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查询,营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息化氛围。通过示范引导,带动全国其他地区农村广泛建设信息示范化基地。

(四)做好信息网络与传统媒体的结合。信息网络虽然传播快,在信息的采集、处理与储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传统媒体仍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农村的很多地区,传统媒体仍然是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如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直观、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有力工具。促进信息网络与传统媒体的结合,有利于两者的优势互补,是信息化管理的信息采集、分析、整理和传播的有效途径。

(五)加强时农民信息技术的培训与教育。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整体知识水平、信息意识、应用信息能力,建立一支合格的农业信息化队伍,从而全面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教育和培训也是提升农业素质和能力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可以通过分级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应制定相玲优惠政策,吸引信息专业的人才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只有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才能保证农村信息化队伍整体水平的稳定和提高,保证信息化建设的稳定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使各种农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更加简便,还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经济朝着规模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任修霞.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3).

[2]农业部.“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R].2017.

[3]方文.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8(04).

[4]李锦秀.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江西农业,2018(04).

猜你喜欢

农民生产农业
耕牛和农民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农民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食品与水
农业科学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