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耒阳市水稻水化螟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2019-09-10王成欧阳武清

今日农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防治对策

王成 欧阳武清

摘 要:本文主要以耒阳市水稻水化螟的发生与防治对策为主题展开分析,先是简要介绍耒阳市水稻水化螟的发生,随后就耒阳市水稻水化螟发生具体原因进行了探讨,进一步立足于解决耒阳市水稻水化螟问题,探讨了耒阳市水稻水化螟防治对策。

关键词:耒阳市水稻水化螟;发生;具体原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5.112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水稻作为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比重较大。耒阳市水稻种植期间,水稻水化螟极易发生,给水稻种植带来了较大的损失,不利于耒阳市水稻增产增收,进而直接影响到耒阳市水稻种植经济效益的增长,最终影响到耒阳市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耒阳市水稻水化螟的有效防治十分重要。鉴于此,本文紧紧围绕“耒阳市水稻水化螟的发生与防治对策”进行深层次剖析,对于全面提高耒阳市水稻产量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

1耒阳市水稻水化螟的发生

20世纪50年代初期,耒阳市水稻种植主要以单季稻为主,稻螟主要以二化螟为主。五十年代后期,耒阳市水稻耕作制度改革,部分地区开始了双季稻,由此在耒阳市整个地区内形成了单、双季稻混合模式,此刻稻螟主要以三化螟为主,二化螟总数量开始锐减。伴随着水稻种植模式的演变,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优良矮秆水稻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二化螟开始二次上升,但是其给水稻带来的损失,远远少于三化螟造成的损失。故而,在此期间,耒阳市水稻种植并不进行二化螟专门防治。70年代初期,耒阳市水稻种植开始大面积绿肥,并且形成了纯双季稻耕作制,极大增加了二化螟发生几率。70年代中后期,耒阳市水稻耕作制再次发生改变,主要以春、早、晚三季稻为主,杂交晚稻也随之大面积推广种植,二化螟发生几率增加。结合有效调查数据显示,70年代中后期二化螟发生明显回升,发生面积高达1.8万hm2,直接给水稻耕作带来了20万kg的损失。80年代,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二化螟重发几率明显上升,比较严重的年份,当属1984、1986、1987、1988等四年。90年代初期,耒阳市水稻种植结构调整,造成二化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回升,部分水稻直接出现了禾倒伏现象,使得耒阳市水稻产量大幅度缩减。近些年来,耒阳市水稻二化螟种群数量长期维持一个较高水平,为有效提高水稻产量,需掌握其发生具体原因,进而采取有效防治措施[1]。

2耒阳市水稻水化螟产生具体原因

2.1 气候演变影响

结合历年二化螟发生量,在参考历年12月到第二年的3月平均气温与总雨量的基础上,可发现二化螟冬后残虫与平均气温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冬春4个月平均气温较高时,二化螟幼虫存活率较大,冬后残虫量较大,并且发生期较早,详细数据如下:1971年,4个月平均气温8℃,二化螟初见日期是4月22日:1973年,4个月平均气温:9.1℃,二化螟初见日期是4月9日;1976年,4个月平均气温7.5℃,二化螟初见日期是4月46日;1977年,4个月平均气温8℃,二化螟初见日期是4月10日;1978年,4个月平均气温9.3℃,二化螟初见日期是4月3日;1982年,4个月平均气温8.4℃,二化螟初见日期是4月16日;1983年,4个月平均气温7.4℃,二化螟初见日期是4月26日;1984年,4个月平均气温7.7℃,二化螟初见日期是4月23日:1985年,4个月平均气温6.5℃,二化螟初见日期是4月28日;1986年,4个月平均气温7.7℃,二化螟初见日期是4月21日;1987年,4个月平均气温9.9℃,二化螟初见日期是4月6日;1989年,4个月平均气温7.9℃,二化螟初见日期是4月15日;1990年,4个月平均气温8.5℃,二化螟初见日期是4月13日;1998年,4个月平均气温8.4℃,二化螟初见日期是4月10日;1999年,4个月平均气温10.2℃,二化螟初见日期是3月31日。同时,二化螟与总雨量之间尚未发现密切关系,根据推测分析,主要与不同月份降雨时间点息息相关[2]。通常情况下,降雨量增加,二化螟存活率下降;降雨量减少,二化螟存活率增加。

2.2水稻耕作制度演变影响

二化螟发生演变的各个阶段,与水稻耕作制度有着密切关系。一是1950年到1957年,水稻种植主要以一季稻为主,主要栽种水稻品种为常规籼稻,增加了二化螟发生几率。二是1958年到1961年,双季稻种植面积增加,大部分二化螟被消滅,由此减少了二化螟发生量。三是1962年到1969年,大量推广栽种优良矮秆水稻,这类水稻主要特征是叶宽色绿,为二化螟柄居提供了有利场所,无形中增加了二化螟发生几率[3]。四是1970年到1976年,此阶段双季稻与绿肥大面积推广栽种,有助于二化螟回升。五是1977年到1985年,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由于杂交水稻叶宽色绿,有利于二化螟柄居与存活,尤其是氮肥用量的增加,是的二化螟种群数量持续增长[4]。六是1986年截至现今,杂交水稻大面积种植,并且调整了种植业结构,改善了二化螟生存环境,使得二化螟出现严重的回升。

3耒阳市水稻水化螟防治对策分析

3.1 选择合适时机进行合理施肥

上文提及到氮肥量的增加,会直接影响到二化螟种群数量的回升。所以,水稻种植时,有必要通过合理施肥,严格控制二化螟种群数量。施肥时,大量推广控氮、配磷、增钾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尽可能多施加有机肥,重视基肥施加,最大限度避免后续增加施肥量,以此增强水稻抗二化螟能力,从而有效减少二化螟带来的损失。

3.2调整药剂防治策略

现阶段,二化螟发生较为严重,药剂防治策略需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其药剂防治发挥出最大效果。结合二化螟发生情况,药剂防治策略需调整为“狠抓一代压二代,普治三代控四代”,一改传统的忽视二四代防治不良做法,以此有效减少二化螟种群数量,最大限度减少二化螟带来的损失。

3.3 选择合适药剂,保证药剂施加质量,优化防治效果

当前,二化螟药剂防治,主要以沙蚕毒素类、三唑磷、阿维菌素等的复配剂为主。然而结合二化螟防治效果而言,可发现二化螟对上述药剂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抗性,不利于提高二化螟防治效果[5]。所以,二化螟防治时,有必要选择合适的药剂,并保证药剂施加质量,才能有效提高防治效果。通常情况下,二化螟防治药剂建议使用三唑磷、虫无影、强无螟等为主。同时稻田严重使用含有除虫菊酯类的农药,才能有效提高二化螟防治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药剂施加时,相关人员需掌握二化螟卵孵高峰期,并均匀喷雾,才能保证药效最大化。除此之外,单纯依靠药剂进行二化螟防治,长时间必然会让二化螟产生明显的抗药性,不利于严控二化螟种群数量。所以,相关人员需不断研制出避螟优良稻品种,同时加强避螟栽培技术、治螟生物药剂等的研究。

4结语

综上所述,耒阳市水稻水化螟发生历经了不同阶段,其发生主要与耕作制度、气候等因素息息相关。所以,耒阳市水稻种植期间,有必要重视药剂防治策略的调整,选择合适时机进行合理施肥,有效提高药剂防治效果等策略的有效实践,以此降低耒阳市水稻水化螟带来的损失,为提高耒阳市水稻产量与经济效益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汪毛毛,朱晓群,孙勰,陆芳,李月明.不同杀虫剂防治水稻螟虫药效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9(14):104-107.

[2]刘燕.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以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例[J].吉林农业,2019(15):65.

[3]李天菊.水稻螟虫性诱剂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2019(4):43-44.

[4]王荣,袁树忠,陈麒丞.国内水稻螟虫防治药剂登记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农药市场信息,2019(4):35-39.

[5]朱风华,陈晓林,皮楚舒,等.浠水县水稻螟虫为害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湖北植保,2018(3):50-51.

作者简介:王成(1980-),男,湖南省耒阳市人,大专,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植保。

猜你喜欢

防治对策
肛肠手术中肛管皮肤损伤的临床分析与防治对策
海上风电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关于我国水污染控制的思考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