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校行企协同视角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9-09-10葛佳佳

速读·中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摘  要:面对跨境电商行业快速发展及其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巨大需求,解决校企合作存在利益冲突、动力不足等问题,探索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迫在眉睫。本文协同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校企合作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体系中引入政府和行业协会,以多主体合作为核心理念,明确界定政府、行业协会、高校和企业的职责,将不同育人主体的优势资源集聚在一起,探索建立“政府引导、行业参与、校企双主体共同育人”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从根源上解决了校企合作利益冲突和内生动力不足问题,促进跨境电商人才市场需求和供给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政校行企;协同视角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深入和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传统贸易企业纷纷转型升级,跨境电商产业进入飞速发展期。近年来,以天猫国际、敦煌网、速卖通等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平台更是推动着中国跨境电商走入世界前列。据智库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同比增长11.6%,达到9.1万亿元,并预计2019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10.8万亿元,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有望达12万亿。

跨境电商的井喷式发展,不仅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同时也带来了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巨大需求。目前跨境电商领域人才缺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量不足,二是人才质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未来3年中国跨境电商相对领域的人才缺口将高达450万,且2017年以后以39%的速度在增加,缺口持续拉大。目前在跨境电商行业,人才供给主要来自于国内各大高校开设的外语、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以及国际商务等相关专业毕业生。但跨境电商具有较强的复合性,跨境电商企业急需“知晓国际贸易、精通外语、懂电商、能创新创业”的跨界型人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面对跨境电商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急迫性以及对其素质与能力的高要求,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一项重要议题。

一、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类型

跨境电商是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贸易方式,相比传统的国际贸易在交易流程和模式上有了较大的改变和创新。因此,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上也出现了新的特征。对于跨境电商企业和平台而言,他们需要的跨境电商人才,不仅仅要具备传统的外贸经验、知识和外语能力,还要具备对于海外市场的潜在需求分析能力、数据挖掘及分析处理能力、對于产品和市场的敏感度、对海外消费文化的理解、跨国界的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和素养。

跨境电商涉及到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外语等多门学科,是一门交叉性的新学科,因此跨境电商行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沟通能力,还需要知晓国际贸易的各项规则和知识,还要求熟悉各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规则并能进行操作和运营。根据《杭州市2016—2017年度跨境电商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跨境电商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且集中在以下三种类型:一类通用类人才,包括人力资源、产品、技术等岗位人员,一类是商务类人才,包括物流、采购等岗位人员,还有一类是跨境营销、进出口通关等岗位人员。从岗位类别来说,通用类人才的需求最大,占比63%;其次是商务类人才,占比22%;再次是跨境类人才,占比15%。通用类紧缺人才需求中,又以技术类人才占比最高,占六成以上。商务类紧缺人才需求中,财务类、仓储物流管理类、运营类占比较高,分别为36%、23%和20%。跨境类人才的需求中,以跨境营销与服务类人才为主,占比近八成。

二、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面对跨境电商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急迫性以及对其素质与能力的高要求,许多高校都在努力探索和实践适应跨境电商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跨境电商人才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失衡

近年来跨境电商行业和企业快速发展,然而与之相对的却是企业面临人才供给能力不足、人才难求的问题。据《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显示,17.6%的跨境电商企业招不到人,剩下的82.4%的企业招到的人不能真正满足企业需求。直接原因是教育部专业目录中没有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只有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跨境电商专业,以及少数本科院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中设立跨境电商务方向,导致跨境电商人才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严重失衡。

(二)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实践与企业真实需求脱节

据《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对企业需求的人才类型的调查结果显示,65%的企业更倾向于招到掌握外语、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交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然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作为新兴的培养体系,由于发展时间不长,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处在摸索阶段,大部分高校还未形成跨境电商人才系统化的培养方案,没有独立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跨境电商学习往往是在传统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等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增设相关培养课程。因此,目前高校培养的人才素质与跨境电商企业的人才需求存在巨大差距。

(三)高校师资力量不强,跨境电商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不少高校开始设立跨境电商相关专业或者开设跨境电商类课程,不断加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力度。但目前高校面临跨境电商师资力量不强、跨境电商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等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和规模决定了各级各类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层次与规模,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是进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程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跨境电商这门学科属于新兴学科,师资队伍大部分是从临近学科包括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英语类等专业教师队伍中挑选组合而成,因此跨境电商师资队伍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专业教师数量总体上仍无法满足需求。

(2)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3)教师处于边学习边教授跨境电商类课程的状态,师资实力不强。

(4)专业教师普遍缺乏跨境电商实操经验,因此既懂跨境电商理论又精通跨境电商实操的双师型教师尤其缺乏。

(四)校企双方利益诉求不同,校企合作内生动力不足

校企合作是高校“零距离”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杭州等跨境电商发展较快地区的部分高校已着手建立校企合作跨境電商人才培养基地。位于杭州市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等7所高校成为首批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育基地,不少高校例如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等陆续开设跨境电商专业,甚至设立跨境电子商务学院,大力培养跨境电商类人才。但在实际操作中,高校的公益属性和育人定位和企业的经济利益导向存在内生性冲突,让企业放弃经济利益而投入义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难以为继,长期来看,校企合作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缺乏持续的动力。

三、政校行企协同视角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策略

面对跨境电商行业快速发展及其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巨大需求,解决校企长期合作存在利益冲突、动力不足问题,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迫在眉睫。本文认为在校企合作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体系,引入政府和行业协会双主体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在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还能有效激发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

(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承担利益协调、合作促进和监督管理者的角色

协同培养跨境电商人才过程中,政府要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积极承担引导、统筹和管理的职责。一方面认真研究和制定利于“政校行企”合作的政策措施,指导和协调行业协会、企业参与到高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体系中。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资金激励的作用,让行业、企业从参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激励,发挥示范效应,以点带面,激励更多跨境电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

(二)行业协会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导向功能,并引导企业参与协同培养过程

政府、高校、行业协会和企业四大主体中,行业协会对于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人才供求状况最为了解,在协同培养过程中,应积极发挥导向功能,为政府制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政策措施提供精准的决策建议,引导跨境电商企业积极参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并在高校制定跨境电商人才方案、设置跨境电商课程体系过程中给出有效意见,保证培养出大量满足跨境电商行业和企业真正需求的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

(三)高校和企业双主体建立全方位合作机制,达到互利、共赢和共享目标

在政校行企协同培育跨境电商人才过程中,高校和企业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一方面,高校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将能极大缓解企业方对于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高校培养的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实际运营和经济效益,所以企业有动力参与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另一方面,高校与企业方协同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可以紧紧跟随行业变化和市场未来趋势,理论与实践双重结合培养人才,避免闭门造车,培养企业最需要的跨境电商人才类型。因此,校企双方有必要更有动力建立一种全方位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实现校企之间深度合作和资源共享,从而达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状态。

高校要做好“走出去”和“引进来”。高校应依托当地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力量,积极走出去,主动寻找当地跨境电商行业优秀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特别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规划、实践教学等各方面达成共识签订合作协议。在合作基础上,高校鼓励和派遣校内跨境电商专业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和实习,更深层次了解和掌握跨境电商的实际操作流程,亲自体验和感受跨境电商的实际过程,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实操技能,提高校内双师型教师比例。同时,引进和聘请企业方优秀、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企业师傅来校担任兼职老师,参与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养效果。

高校和企业应各展所长,企业内部可以建立跨境电商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教学平台。将实践教学平台设置在企业内,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锻炼,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跨境电商运营的各项流程,包括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规则、营销与推广、跨境物流、跨境支付等,从而成长为符合企业真正需求的跨境电商运营人才。

政府、高校、行业和企业四大主体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过程里应该分工与合作兼具,在各司其职的情况下相互融合,共同参与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过程。

四、结语

根据协同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人才受益方均应参与到人才培养系统,在校企合作培育跨境电商人才过程中,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本文提出的基于“政校行企”多元协同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以多主体合作为核心理念,明确界定政府、行业协会、高校和企业的职责,将不同育人主体的优势资源集聚在一起,探索建立“政府引导、行业参与、校企双主体共同育人”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从根源上解决了校企合作利益冲突和内生动力不足问题,促进跨境电商人才市场需求和供给的良性互动,在“合作、共享、共赢”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培育跨境电商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Antonis Patrikios.The role of transnational online arbitration in reguliating cross-border e-business[J].Computer Law&Security Review,2008(24).

[2]Bertin Martens,Geomina Turlea,The drivers and impediments for online cross-border trade in goods in the EU[R].UK:Institute for Prospective Technological Studies Digital Economy Working Paper,2012.

[3]Reza Rezael,Thiam Kian Chiew,Sai Peck Lee.A review on E-business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s[J].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2014(93).

[4]陈旭华.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义乌市为例[J].价格月刊,2014(03).

[5]郑雪英.信息时代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江苏商论,2014(11).

[6]徐艳艳.跨境电商加速发展背景下新型高职外贸人才培养探析[J].对外经贸,2015(08).

[7]庄小兰.跨境电商的人才核心技能需求分析与培养对策[J].管理观察,2015(17).

[8]张玮玮.教改下的高职高专跨境电商人才培养[J].人才,2015(02).

[9]苏曼.跨境电商专业人才胜任素质模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3).

[10]龚文龙,吴申兰.义乌市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研究[J].商业经济,2017(04).

[11]孙从众.互联网时代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分层分类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实践[J].价值工程,2017(05).

[12]徐锦波.我国跨境电商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9(06):54-56.

[13]陈亮.高职院校跨境电商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3):21-22+39.

作者简介

葛佳佳(1988—),浙江东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2018070);2019年浙江省统计青年研究课题(课题编号:19TJQN07);2020年度浙江省社科联调研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20N6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关于对跨境电商店铺名的研究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