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型综合医院门诊建设和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2019-09-10朱宗伟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1期
关键词:现状调查对策

朱宗伟

【摘 要】为调查了解目前区域型综合医院门诊建设和管理现状,研究人员根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和《安徽省门诊质量控制标准》,实地到县区代表性二级综合性医院现场调查,总结归纳出目前区域型综合医院门诊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文章根据区域型综合医院门诊建设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应引起医院领导及主管行政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区域型综合医院;门诊建设管理;现状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1-0297-02

门诊作为医院医疗工作的第一线,其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不仅反映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更是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深化,以信息化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智慧门诊逐步在大型综合医院建立,但是由于医疗发展的不均衡性,区域型综合医院门诊建设和管理现状却很少涉及。本文就11家区域型综合医院门诊建设和管理现状进行现场调查,其中存在的问题亟需医院领导和主管行政部门重视,同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1 门诊质量检查控制标准及依据(见表1)

2 基本情况

检查发现,11家医疗机构均建立门诊管理组织及门诊架构,但大部分医院门诊管理不规范,岗位挂职现象较为严重,门诊管理工作未实质性开展,门诊管理制度、应急等制度流程不健全,日常检查、门诊服务流程再造等严重缺失。

3 存在问题

3.1 门诊组织管理体系混乱,医院重视程度不够

(1)门诊组织及管理体系建设。作为职能科室,门诊部承担着医疗行政和医疗技术双重职能,其管理体系应当相对独立。虽然11家医疗机构均建有门诊架构,但是大部分医院特别是县级医院对门诊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挂职现象严重,主要为应对等级医院创建需要设立,甚至连门诊部(办)标牌及办公場所都未配置,导致门诊日常管理工作缺失,各项门诊规章制度不健全。

(2)门诊诊室普遍满足不了学科发展需要,专家专科门诊建设不力,大部分医院未建立为患者提供综合诊疗服务的门诊多学科会诊中心,并且存在多科共用诊室情况,不符合“一医、一患、一诊室”的保障患者隐私权的要求。医师出诊信息,特别是专家专科医师出诊信息等公示不显著等问题相对突出。

3.2 门诊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未实质性开展

(1)门诊医疗质量质控体系建立不全。门诊办没有单独履行门诊管理职能,日常管理及检查严重缺失,门诊主要指标未进行有效地监控和管理;门诊劳动纪律松散,门诊医生出诊情况管理存在漏洞,停诊、换诊较为随意。

(2)门诊应急管理有待加强。大多数医院均未建立门诊突发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未开展门诊应急培训及演练工作;门诊突发事件预警系统配置不全,严重缺失一键报警系统;门诊诊疗区域抢救车配置严重不足,抢救流程不明,基本都是急诊科代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3)门诊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开展不力。对患者权利与义务、健康知识宣教特别是慢性病的健康教育等宣教内容未公示。

3.3 信息化建设与预约诊疗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1)医院门诊信息化发展滞后,投入严重不足。不仅门诊电子病历系统未建立,一般医院就连自助挂号服务机、检查结果自助打印机等设备都未配置,叫号系统、预约系统、自动抓药系统等方便患者的现代化手段也未开展。

(2)门诊预约工作医院重视程度不足。部分医院未开展预约诊疗工作,预约系统甚至预约电话等都未实质性开展。以门诊患者较少或老百姓不会用等理由为借口,阻碍门诊预约诊疗工作和门诊信息化建设,影响患者就医体验。

3.4 就诊环境及流程管理

(1)门诊建筑普遍老旧,诊疗流程不符合现代化医院建设标准,医院领导对门诊、急诊建设统筹力度不够,前期规划设计不符合医院建设标准,部分医院急诊科无抢救室或抢救室不符合要求、无单独急诊门诊等乱象普遍存在。

(2)由于管理的缺失,部分医院对环境、医疗秩序督查不到位,门诊内车辆停放混乱,堵塞急诊急救通道。顶棚及建筑连接处等部位清洁不到位,存在卫生死角。

(3)门诊标示标牌指引不够清晰明确,部分医院急诊急救标示隐蔽,急诊急救患者不能快速找到急诊科。

(4)门诊服务台管理存在缺陷,部分医院由各科室轮流选派护士值班,存在职责不清、便民服务措施掌握不熟悉、脱岗缺勤督促不力等问题。

(5)综合医院对发热、肠道等传染病分诊台设置不符合流程,甚至无标示。

4 建议

(1)门诊管理在医院管理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其服务质量和水平关系到医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因此,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门诊管理工作,对门诊管理存在的问题要予以重视。

(2)强化门诊部职能作用,充分做好组织协调工作。门诊管理者对门诊各个环节的组织、协调和质量监控起着重要作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履行工作岗位职责,严格按照质控标准认真落实每项工作,逐步逐项推进,同时积极向医院献计献策。

(3)建立门诊质控体系,并纳入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质控体系中。门诊管理者要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反馈、整改、持续改进,做好门诊质量管理工作。

(4)实施奖惩制度。将出诊医师的工作质量、服务质量、停诊率、劳动纪律等与绩效考核挂钩,充分调动各类人员在门诊工作的积极性,并适当提高门诊出诊医师的职称比例,逐步提高门诊诊疗质量,保障门诊医疗安全。

(5)以患者为中心,加大对门诊投入力度。改善患者的就诊条件和就诊环境,简化就医程序,缩短候诊时间,医院要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处处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尽可能为患者就医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6)加强门诊服务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门诊信息管理系统,跟上现代化医院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导诊、预约挂号、在线支付、检验结果查询、智能发药等全流程自主化、智能化的就医体系,减少就诊环节,缩短患者等候时间,不断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

(7)门诊服务应从普诊型向专科化改进。随着医疗专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以及疑难病高效诊治的需求,促使门诊服务从普诊型向专科化改进。专科、专病门诊的设置及建立不仅有利于患者就诊,有利于提高专科诊治的医疗质量,更有利于促进医院学科发展。

(8)重视门诊文化建设,加强门诊健康宣传。医院应充分利用门诊的窗口作用,加强宣传力度,宣传医院的宗旨、医疗特色、服务新举措、先进医疗技术、专家专科门诊特长特色,使患者充分了解医院。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树立医院良好的形象,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9)加强门诊管理知识的学习。实现门诊部门的科学发展,以更好地服务患者,离不开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和管理视角,加强门诊管理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势在必行,杜绝闭门造车,通过学习先进的门诊管理理念,改善门诊就诊流程,提高门诊质量,最终达到门诊社会收益与经济收益双丰收。

总之,门诊管理工作的改革及建设需要适应时代发展和百姓需求。应健康有序、优质高效地开展门诊管理工作,实现医院门诊的科学建设,以便更好地服务患者,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作为门诊管理者,要以更强的责任担当,奋力做好医院门诊管理工作,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共同奋斗。

参 考 文 献

[1]武文玲.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的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Z].北京:中华医学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2016.

[2]刘占河,张庆华.门诊质量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1(20):183-184.

[3]化幸存,王静.综合性医院门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医学信息,2014(18):504.

[4]向勤,王秀薇,张蕾,等.加强医院门诊医师出诊管理的措施分析及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20):3156-3158.

[5]山玉萍.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的运用探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0):60.

[责任编辑:高海明]

猜你喜欢

现状调查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