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好四个度,数学课堂更有效

2019-09-10高倩倩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参与度

高倩倩

摘要:有效课堂教学,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通过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和点燃学生思维火花,从而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诱人度  参与度  激活度   延伸度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有效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从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导入时的诱人度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课堂导入就如同演员首次“亮相”,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精彩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起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创设新颖、有趣的课前导入,激发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探究新知的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认识”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老师每天上3节课,2天一共上几节课?学生很快答出6节,5天又一共上几节?你能说出连加的算式吗?学生说出:3+3+3+3+3=15,接着再问:10天呢?100天呢?这时学生议论纷纷:哗,要说好长的算式哦,多麻烦呀!这时“火候”已到,我适时设疑:有一种很简便的方法,能专门解决这样的问题,你想知道是什么方法吗?想学吗?这时,学生的激情被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又如:在教学一年级的《认识图形》复习课,是这样导入的: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朋友,它们好久没见大家,可想你们了,大家能猜出它们是谁吗?它们就是——图形家族,看第一个登场的就是长方形,它的特点是什么,谁来说说……学生的注意力“刷”的一声给紧紧的抓住了。这样的导入方式,立即让学生眼前一亮,兴趣大增,积极、自然而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到了对新知的探究过程。

二、新知中的参与度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才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创造的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强化其创新探究的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的特点及生活实际,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为学生创设各种参与数学学习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如教学“圆柱侧面积”这一课,在操作侧面展开这一知识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圆柱体实物的商标纸剪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并从中选出一个,探究此图形与侧面的关系。在教学时,我没有按课本只要求剪长方形,而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参与其中。即同一小组的同学团结合作,共同讨论,果然,操作中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平行四边形的、带花边的……各种形状都有。在展示汇报中,我发现学生的探讨能力比我想象的高。生1:我沿着圆柱的一条高把侧面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通过观察我发现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生2:我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圆柱的高。生3:我通过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生4:我发现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的时候沿着商标纸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而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生5:我发现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学生的发言越来越激烈,数学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能力的场所,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及创造能力令人惊讶。活动中学生通过操作、交流、讨论,学生找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既参与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巩固中的激活度

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积极主动参与练习的全过程,并在参与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创新思维,从而使得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12/24=( )/( ),让学生说出要填分数的分母,老师说分子,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快又对,几组练习后,改为老师说分子,学生再说分母,说学生考老师,师生对答填空,课堂气氛非常轻松、活跃。在这个氛围中,教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情境:当分子填“5”时,分母应填几呢?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跳一跳,摘到果子”。接着我又让他们同桌之间采用一人说分子,另外一人说分母的形式进行练习,学生兴趣盎然。

四、拓展中的延伸度

课后作業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良好的课后作业设计,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因此,下课不是结束,在课的最后设置一道延伸练习,有利于保持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的智力因受到新的刺激而处于主动的探索状态之中,同时为接纳新的知识奠定基础。

例如:我在教学《利息》一课结束前,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后实践题:小明想把自己积攒的3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准备把每年所得的利息捐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但他不知哪种储蓄方式获利多,请你帮他选择一种合理的储蓄方式,并说明理由。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巩固课内知识,更重要的是将课内活跃的思维、主动的创造延伸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实践中。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进行不断地摸索与完善,用新的观念和现代化的教学思想来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创设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实现轻负高效。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标》

(2)《小学教学参考》

猜你喜欢

参与度
把握三个度,优化学生合作学习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参与度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参与度”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作用与实施方法探究
如何提升幼儿区域活动的参与度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解读数学文本提高课堂参与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