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019-09-10郑娟娟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公益广告品德课品德

郑娟娟

品德课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课程性质的重要性决定了执教教师任务的艰巨。长期以来给人的感觉,品德课也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学生不大感兴趣,也没有来自考试的压力,要想让学生掌握好这门课程,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巧妙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使学生爱学、乐学。其实,品德课也可以像其他学科那样绚丽多彩,上得惟妙惟肖。这时,就需要我们引导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走近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喜好。真正把品德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达到两者密不可分的成效。

一、“巧”设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颖导语。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从他们熟悉的喜欢的方向找准位置,以便彻底的吸引他们。在教学浙教版二年级下《我长大了》一课时,我就以学生最熟悉的画面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展播了时下最热播的电视剧《家有儿女》中的一系列照片,刺激学生的眼球,在视觉效果上先产生共鸣,定格学生视线,让学生一开始就处于兴奋状态之中,进而对这品德课也充满了遐想和希望。学生当然也会乐在其中,对品德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看来,兴趣还真是值得信赖的一导航者。学生的期待和求知欲望在燃起的同时,也正是展开品德教育的最好时机。在无形之中达到了我们所期望的教学目标,完成了理想中的教学任务。还给了自己无穷的欢笑和乐趣。

二、“巧”设讨论,乐在参与

在新课标实施的今天,课堂讨论似乎也成了教学的主旋律。要想上好一堂课,若不在教学的关键环节强化一下课堂讨论,就像人还没睡醒一样,是肯定萎靡不振的。而有了气氛不错的课堂讨论,就会大放光彩,显得非同寻常了。“讨论”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思品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指导学生学习“班级小明星”时,就让学生小组讨论,班上哪些小朋友可以被评为小明星,学生讨论的很投入、很热烈、也很全面。这样通过分组,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也给他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学生都是希望自己得到群体的认可的,这样一来在小组内,大家都有展示的机会,充分满足学生的“虚荣”。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使课堂讨论之树硕果累累,使学生一望而生跳摘之心,并自然快乐地跳起来摘到果子,果子香甜而可口。

三、“巧”引公益广告,渗透情感

央视公益广告来自于大众生活,又具有人文关怀化的气息,更则具有相当的情感熏陶力。新课改就要求学习内容活动化、生活化,这样就不再是单调枯燥的说教,而且便于学生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习的内容。因而在适当的情况下引入几则公益广告也是不错的选择,如在上《我长大了》一课时,插入了一则学生相当熟悉的广告——妈妈洗脚!通过主人公的言行举止,直观形象的使学生理解,长大了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变化,更可贵的是心灵上的成长。将爱传递,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孝顺的心。这样一来,无声胜有声,老师再多的言语都是多余的,苍白的。所以说,广告以他独有的魅力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润泽,产生了我们无法预期的共鸣。在我们平常的品德课上插播几则广告也将会是道亮丽的风景线!肯定会收到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四、“巧”设活动,贴近生活

品德课也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课程目标也主要通过老师指导下的各项活动来实现。可以说,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深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在平常的教學中,可以让学生大胆的参与其中,相信学生也是乐此不疲的。

五、“巧”设课堂结尾

小结的语言要巧妙,要有激情,师声之间应产生共鸣;小结的语言精练,能使学生容易掌握重点,抓住中心,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小结要带有悬念让学生乐于探索、探究,起到耐人寻味、课断而思不断、言虽尽意无穷的作用,为下一节作好铺垫。

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直接受学生学习兴趣的制约,“巧”上思品课,也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各种形式、各种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乐学、爱学,真正享受课堂带来的快乐。或许,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巧妙的设计,课堂才能变得更和谐更欢快。正所谓巧味浓浓的课堂,学生也自然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鲁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路》

(2)吴慧珠:《学习和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3)彭钢、张晓东:《课程理念的更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公益广告品德课品德
公益广告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公益广告
好学者贤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品德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