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

2019-09-10唐运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1期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中国制造业

唐运

【摘 要】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融入至关重要;而其在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也直接影响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及产业政策的制定。文章对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进行阐述,同时系统分析融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策略,以期有利于加强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推动我国经济的进一步良性发展。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中国

【中图分类号】F425;F74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1-0043-0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际之间的工业联系日益紧密。传统发展模式下,廉价且丰裕的社会劳动力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其使我国的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加工和装配环节,工业生产的利润仅限于十分低廉的加工费和组装费。新经济形态下,人们在生产国际分割的基础上,对全球的价值链的分工进行细化,加工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其不利于我国工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更对我国的对外开放及全球化战略产生深刻影响,基于此,创新制造业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已成为我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难题,本文由此展开分析。

1 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

作为国际化、全球性的跨企业网络组织,全球价值链以相关商品和服务为基本载体,并涉及其生产、销售、回收、服务的各个环节。具体而言,原材料的全球化采购和运输,半成品的区域化加工和成品的定点化分销,乃至最终的消费服务与回收处理都是其发展的重要组成。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人们根据工业生产参与者所处的活动环节及价值、利润占有比例,对生产参与者的国际分工地位进行划分,目前而言,设计、产品开发、生产制造、营销、交货、消费、售后服务、循环利用等都是重要的分工环节组成。

众所周知,社会生产力成比例增长的关键因素就是社会生产分工[1]。作为国际生产分工的开端,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及参与者在其中所处的地位至关重要;生产参与者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直接决定了其在生产分工中地位的高低,同时也影响着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活动。

就当前发展现状而言,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端地位,按照“国富论”的相关理论,社会生产中的富足成分会随着价值的影响转向分工高端的国家和地区[2]。这使得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公平的弱势地位,对我国的工业生产及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具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工业产业链中处于下游地位,且仅处于参与状态;其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在国际发展中的地位存在加大差异。譬如就生产内容而言,我国的制造业主要集中于以鞋服为代表的生活基本用品,技术成本及质量要求较低,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及产业全球化。新经济形态下,要实现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价值链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就必须变“参与”为“融入”,不断地提升政府及民众的国际化发展意识,并在工业制造中进行积极地科学创新。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我国在全球化发展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

2 融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开放型、合作性的社会发展过程。对于参与者而言,其不仅是一场机遇,更是一次挑战;人们只有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指导,规避风险挑战,紧握发展机遇,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效益获得和国际地位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不例外。

2.1 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积极影响

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3]。社会实践过程中,市场范围对工业生产制造的分工具有深刻影响,而通过经济全球化的作用,社会经济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并达到目前人们所能触及的极限,这就使得社会生产的分工条件逐渐成熟,社会分工成为必然。

随着市场規模的不断扩大,国际制造业的分工趋势也在不断加深。在全球价值链融入过程中,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中的分工逐步成熟。目前,在自身发展优势条件的基础上,我国制造已成为全球价值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譬如,在稀土资源的加工领域,我国凭借着资源的优势和技术的创新,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半垄断状态。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产业逐步成熟,并且每年向世界输送的商品超过万亿单位,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同类商品的走向和未来。随着在全球价值链中融入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逐步上升,且不可取代。

另外,融入全球价值链使得我国的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不断优化。具体而言,通过参与国际生产,我国的制造业可以充分地学习并借鉴国外先进生产技术,使得自身的生产工艺不断优化,从而实现技术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获得。而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具有深刻影响;基于此,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提升也将成为必然。

2.2 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消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具有双向性,其给我国制造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严峻的挑战。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们对某项工作的专注可以使得生产力得到有效提高,进而实现产量的多余,并用于其他生活的置换;这一过程的实现使得社会群体处于特定的职业当中,继而形成了社会分工。然而对中国制造业而言,长期稳定的职业存在使得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且这种低端状态出现了常态化的发展趋势,不利于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与发展。

具体而言,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加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技术不足,使得其难以与发达国家抗衡,造成了严重的优秀资源浪费。而这些基本的资源经过粗加工之后流入发达国家,使得我国的资源优势变为发达国家经济优势应用的基础,其阻碍了我国制造产业的进一步创新与升级,长期化较低层次的工业制造阻碍了企业在全球价值链融入过程中的热情。因此对我国制造业而言,进行产业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创新升级是其进一步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重要手段。

3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提升的策略保证

《国富论》指出:处于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才能保证自身优势的充分利用,进而实现必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对我国制造业而言,要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就必须通过以下内容进行过程保证。

3.1 实现制造生产的技术创新

作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制造业而言,只有充分掌握生产过程中的高端技术,才能实现其在社会分工中地位的提升。新经济形态下,全球价值链的环节划分更加细致,我国制造业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保证较高生产水平的掌握,才能在产业价值链中占据重要地位,进而发表自己的意见,实现从廉价劳动力到高端管理服务者的转变。

3.2 保证运输网络的合理构建

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提升需要进行多角度保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融入尚处于初步环节,参与程度高于融入水平,这就需要我国建立规范、合理的多渠道运输网络。具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应在自身资源优势与生产优势的基础上,合理地控制市场份额和输出数额,进而将更多的资源用于产品的精加工,从而实现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主动权的掌握。另外,加强同行业的多渠道合作及跨行业的技术交流等都是其运输网络构建的重要方式。

3.3 加强政府管理的有效引导

我国政府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宏观调控的职能。新经济形态下,要实现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提升,进而充分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就必须通过政府对制造生产企业进行规范性的合理引导。避免制造产业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流域地段生产加工。目前而言,我国已逐步对现代工业的制造生产的进行规范,通过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对制造业进行发展保证,使得传统的中国制造向着中国智造转变。从根本上讲,这要求制造产业在全球生产中注重技术的创新,避免以产品占据市场发展模式的再次利用,从而确保整个生产过程的高技术、高效率。

4 结论

新经济形态下,世界工业生产的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我国制造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直接决定了自身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获得。生产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积极把握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机遇,并对相关挑战做好必要的基础保证,才能使得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融入水平进一步深化,进而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推动我国经济的良性化、全球化、可持续化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李建军,孙慧.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分工地位了吗?[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6,37(2):112-118.

[2]邱醒杰.“工業4.0”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分析[J].中国经贸,2016(9):44-45.

[3]肖威,刘德学.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再考察——基于贸易增加值的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7(10):182-185.

[4]李焱,原毅军.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J].国际经济合作,2016(4):10-13.

[责任编辑:邓进利]

猜你喜欢

全球价值链中国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策略分析
区域性产业集群、价值链与体育用品之间关系的研究
小微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研究述评与展望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