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新区发展现状与创新发展对策

2019-09-10潘莉莉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1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对策

潘莉莉

【摘 要】文章介绍了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并从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园区配套设施、产业结构、招商引资、人才等方面剖析了广西高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快广西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广西高新区;创新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1-0008-04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作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先行代表,是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经过30年发展,我国国家级高新区数量已达到168家。2017年,纳入统计的156家国家高新区全年实现园区生产总值9.52万亿元,占全国的11.5%;营业总收入达到30.7万亿元;企业实际上缴税费1.73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2.0%[1]。实践证明,高新区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高新区发展处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第三次创业阶段,探索实现创新发展的路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区是当务之急。

广西第一家高新区——南宁高新区创建于1988年,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经过近30年发展,广西高新区着力转型升级,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大力集聚创新资源,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招商引资和园区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效辐射和带动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至2017年底,广西高新区总数达到12个(其中国家级4个)。

1 广西高新区发展现状

1.1 高新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1)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17年,桂林、南宁、柳州、北海、梧州、钦州、来宾、柳州河西、贺州、百色10个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 860.78亿元,同比增长30.65%;完成工业增加值2 042.32亿元,同比增长24.86%;完成营业总收入8 280.81亿元,同比增长23.83%;完成出口总额63.10亿美元,同比增长54.13%;实现净利润462.58亿元,同比增长30.11%;实交税金总额347.96亿元,同比增长23.05%。

(2)高新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7年,桂林、南寧、柳州和北海4个国家级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9.02%、39.04%、39.00%、28.62%。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9位,排在西部地区第3位,高新区已成为广西重要经济增长点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重要载体。

(3)国家级高新区综合实力进入全国中等行列。根据2017年科技部公布的全国147个国家级高新区(含苏州工业园区)的评价结果,南宁、柳州、桂林和北海4个国家级高新区分别位居第43名、第45名、第66名和第88名。

1.2 高新区优势特色产业日益形成

近年来,广西高新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特色产业日益形成,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与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柳州高新区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宝骏”“乘龙”“霸龙”“风行”等全国知名品牌,上汽通用五菱研发的E100新能源汽车、东风柳汽研制的S50EV纯电动轿车和M5EV纯电动MPV相继上市。南宁高新区持续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三大产业聚集了规模工业企业128家,实现产值810.46亿元,增长19%,占高新区规模工业产值的76.19%。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中盟科技园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桂林高新区培育发展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三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和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创意产业等三大新兴产业的“3+3”产业发展新格局。北海高新区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海洋生物等产业领域,集聚总部企业、生产性服务企业、科技服务机构、制造与服务一体化企业,已初步形成北部湾地区电子信息、海洋生物等高质量产业集群。

截至2017年底,10个高新区共有企业数26 023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68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 074家,上市企业49家,收入超亿元企业670家。

1.3 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增强

(1)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2017年,高新区拥有一批各级政府认定的研发机构,其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2家,占全区47.5%;重点实验室45家,占全区47.9%(总数达到94家);企业技术中心23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0家;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都在高新区内。

(2)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目前,高新区已建有35家综合性和专业型孵化器,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共有孵化场地76.32万m2,形成了包括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创意产业园、信息产业园等在内的多元孵化器体系,为科技型初创企业提供研发、生产、办公孵化场地等全方位服务。

(3)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桂林高新区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产品开发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电子产品稳定性试验公共服务平台、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柳州高新区推进广西先进制造服务基地、专利技术孵化及服务平台建设。北海高新区推进中国科技开发院北海高新技术服务业基地、北海高新技术创业园、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CSIP)北部湾平台建设。

(4)人才培养和集聚成效明显。2017年,广西高新区从业人员中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12 501人,中级以上职称人员31 067人;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人员达到214人,中级以上职称人员达到532人,远远高于全区的平均数。

(5)知识产权工作迈上新台阶。2017年,广西高新区专利申请量19 119件,专利授权量6 210件,分别占全区总量的33.57%和40.6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为12 562件和2 233件,分别占全区总量的33.09%和49.06%。共有3項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有待健全

虽然自治区和地方政府、园区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但对比广东等先进发达省市高新区,广西高新区在相关配套政策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人才引进、奖励机制、产业扶持等方面。与国内一流园区相比,广西高新区在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创新创业的生态体系尚不健全,大众创业氛围不够浓厚,高新区内每年新增的创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活力不足,园区内优质科技型企业总量偏少,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比较低。

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有待加强。近年来,广西新增了多家自治区级高新区,但大部分自治区级高新区在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仍然滞后,有的高新区仅有寥寥几家服务机构,不利于创新创业服务的开展。

2.2 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从总体来看,广西高新区的研发投入强度、研发人员储备水平及研发人员和经费的利用效率偏低,知识产权附加值不高,创新效率和创新转化水平较低,原始创新能力比较低,技术、产品、管理及商业模式上的原始创新不多。园区内部分院所优势领域与园区创业发展导向结合不紧密,对本地产业支撑作用不明显,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例如,柳州河西高新区工业企业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主要依靠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通过规模扩张来发展,对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的重视不够,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普遍偏低,产业长期被锁定在价值链中低端环节,企业转型升级难以实现。同时,园区主要工业企业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引进技术和购置设备来满足生产需求,或者是工厂在园区、技术研发中心在外地的模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型企业仍然不多。

2.3 园区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1)园区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考虑自身的区域背景、产业规划和技术水平,以及在发展初期片面追求结构的高度化而忽视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例如,南宁高新区发展面临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单一,“十二五”期间过度依靠富士康等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结构不合理;二是产业集群化形态表现不突出,产业关联、产学研合作有待加强;三是经济速度“下台阶”,传统产业发展趋缓,发展速度由高速转入中高速,财政资金压力加大,原有动力在弱化,新的增长动力和经济增长点尚未完全形成。柳州高新区同样也存在产业一支独大的问题,汽车产业占园区产业总量超过80%。

(2)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也是广西高新区存在的共性问题。与发达地区高新区相比较,广西高新区工业产业规模仍然偏小,产业集群处于初级成形阶段,还没有形成足够吸引高质量产业资金及技术的集聚效应。另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园区新兴产业体量偏小且发展缓慢,虽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有部分典型企业涌现,但多数企业在规模、成长速度、技术创新等方面优势不足,未形成在国内外具有领先优势和较大影响力的知名龙头企业和上市企业,企业利润率和工业增加值率均较低。

2.4 配套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当前,多数高新区普遍存在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高新区内工业用地较大,管理者更注重工业生产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相应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未能跟上,园区从业人员在出行、就医、子女入学、休闲娱乐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便。例如百色高新区,园区离市区10多公里,公交车路线较少,职工上下班交通不便;企业职工配套住房不足,配套廉租房分配指标少,新入职和入园企业职工需要到市区内租房住,上下班不方便;有的园区缺少医院、银行、垃圾中转站等生活服务设施,有的园区小学虽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但师资力量与学生数量严重不平衡,办学班数少,很多职工子女入学难。

2.5 招商引资难度较大

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14〕62号文),取消了针对企业税收的优惠、土地出让金的返还和财政的直接支持,使各地招商引资工作难度大大提高。2015年1月,随着新环保法的出台与实施,我国加大了对环保违规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传统的拼环境、拼资源招商的老路已经行不通。新常态下,招商引资由成本竞争优势转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配套、人才聚集、交通网络、服务环境等软环境的竞争,广西作为欠发达地区,高新区大多地处三四线甚至更低位城市,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以上诸多要素都存在明显差距,在软环境上很难有竞争优势。

此外,园区规划水平不高、顶层设计不清晰、招商工作与重点产业培育发展对接不够紧密也影响了招商引资的效果,表现在招商任务不明确、目标不够精准、路径不够有效、重点不够突出,导致园区产业碎片化发展,难以形成产业集群。燃气、电力供应政策也有待突破。燃气、电力投入是工业企业主要支出之一,而当前广西工业用气用电价格较高,即使与同处西部地区的贵州相比,广西也处于劣势地位。

2.6 高层次人才缺乏

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多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政策措施,建设一系列人才重大项目,但当前广西高新区仍存在着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人才质量不高的问题。从人才建设来看,园区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高学历人才占比较低;现有人才以基础技术人才为主,缺乏行业领军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全球视野的创业人才等,并且服务业人才结构性短缺。创新型人才、工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人才缺乏,给高新区建设造成较大制约。

3 加快广西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组织管理

目前,广西高新区的组织管理模式主要是管委会主导模式,即高新区管理委员会作为高新区所在地政府的派出机构,“对高新区的发展规划、科技创新、城市建设、土地、财政、外事、项目审批、劳动人事等事项进行统一管理”①,管理方式比较单一。在实际操作中,高新区管委会具有“政府”和“企业”双重身份,承担着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责任。高新区管理要坚持“小政府,大服务”的理念,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构建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行政管理体制,明确管理权限,精简管理机构,科学合理设定管理职能,培养合格的管理队伍,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职位可考虑采取聘用制。同时要重视和发挥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建设完善中介服务机制,推进高新区服务和监管社会化。

3.2 强化政策支持,提供政策保障

政策支持作为政府“有形的手”,是高新区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导航。要加大对高新区建设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研究制定产业、人才、创新等各领域引导、扶持政策,帮助高新区成长、发展。目前广西高新区主要聚集的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应该尤其注重科技金融服务政策的研究制定,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大数据信用贷款等新型金融服务,改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协作,使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与企业的生产、市场优势有机融合,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形成产业竞争力。

3.3 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增强创新能力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高新区是区域经济的重要部分。产业集群与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关联,一方面,产业集群在信息传播与交流、支持共享和扩散、创新资源获取、基础配套设施共享等方面大有助益,有利于促进高新区创新发展;另一方面,高新区创新能力越强,越会加速产业集群形成,产生集聚的经济效应。高新区特别是自治区级高新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产业集群在促进高新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所处的区域背景、生态环境、产业规划和技术水平,与城市功能有机结合,明晰园区产业定位和布局,科学规划制定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发展具有主导性的高新技术产业。重视产业链招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注重引进园区主导产业相关的企业、项目及和主导产业配套的生产服务性产业,保证园区入驻企业的关联度。

3.4 深入推进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

高新区是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要创新招商思路,转变招商引资理念。广西高新区整体研发投入水平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招商引资应注重考虑引进科技含量高的研发型企业和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重点针对园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开展招商。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采取联合招商、孵化招商、PFI招商、引导基金招商等多元化招商方式,从单个项目招商引资转化为产业集群招商引资,推动招商工作进行,提高项目对接率和成功率。优化、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准,弱化行政干预影响,营造文明健康的人文环境,打造高新区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融资局面。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借助互联网推送园区项目、政府政策等信息。

3.5 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助力创新创业

加强高新区内基础研发、共性技术研发、检验检测和实验平台等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的建设,围绕主导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布局具有一流水平的重点实验室。加快科技服务机构建设,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鼓励国企、民企、创投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参与孵化器建设运营,为园区内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服务,为企业成长、做大做强提供有力支持。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引导企业开展研发活動,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3.6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发展根基

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新区要创新发展必须着力培养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要将人才资源开发利用放在高新区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在引才、育才、留才3个方面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一是坚持全职引进、柔性引进并重,积极探索合作开发、技术咨询、异地兼职等人才柔性引进渠道,以多种方式吸引各类高端人才到高新区创新创业;二是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在博士后研究工作站基础上建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着力培养创新型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支持各种力量创办培训中心,提高园区从业人员素质;三是为人才提供能发挥其专长的平台和工作条件,帮助解决落户、档案、居住、生活、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后顾之忧;四是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统一、高效的人才评价、管理机制。

注 释

①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2011年3月31日修订。

参 考 文 献

[1]央视网.国家高新区发展30周年 坚持创新 增长有数量有质量[EB/OL].http:ews.cctv.com/2018/07/17/ARTID2cZYsMpcBzQYn2JyPck180717.shtml,2018-07-

17.

[2]冯诗媛,杨守云.国家高新区转型升级的思考及对策[J].中国高新区,2017(8).

[3]辛任武.西安高新区招商引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3):60-61.

[责任编辑:邓进利]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关于“互联网+”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