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体育课田径运动水平提高的策略研究

2019-09-10林国忠

家长·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田径运动高中体育教学教学策略

林国忠

摘要:田径运动作为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高中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与身体素质能力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高中体育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对田径运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做好设计工作,通过科学教学策略的选择为学生田径运动学习架设起高效的课堂学习与练习环境,使学生在田径运动水平稳定与高效提高的过程中得到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田径运动;高中体育教学;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除肩负提高学生运动水平的教育责任外,还需要承担起利用创新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各项综合能力得到发展的教育义务,以此实现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教育目标,以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高中阶段的田径教学中应该更加慎重地选择教学策略,通过对田径运动的特点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以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实现学生田径运动水平的切实提高,并使学生在田径水平提高的同时,得到自身能力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一、聚焦学生学习兴趣,丰富田径授课语言

教师在课堂中的授课语言常常被形容为连接学生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桥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多元化与趣味性并存的授课语言往往比单刀直人式、平淡的教学语言更能激活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充分的好奇心,以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听取教师的授课过程中,为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这一教学原理,在高中体育田径运动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对课堂中的授课语言做好充足的设计工作,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情况与田径教学内容,实现对课堂教学语言的丰富,以多元化并与田径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语言吸引高中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高中阶段的跳远项目教学中,我在教学前先利用互联网数字资源,结合自身印象,对跳远运动赛事中国运动员的精彩操作进行了整理,并将其系统地融人教学语言中。高中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聆听教师对跳远运动历史发展趋势、趣味知识的讲述,充分地调动参与学习的激情,又被教师所讲述的我国运动员的荣誉成绩,激发出参与跳远练习的积极性,怀着积极的心态投入了后续的学习与练习环节中。教师丰富的田径教学语言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心态造成正向的影响,为学生跳远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找准田径项目间的联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科学联系观看待田径运动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找准各项运动的共性,往往能使教师在高中田径运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使学生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事半功倍。找准田径运动项目之间的联系,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利用运动项目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的运动灵感,相对简化教学步骤,以节省下以往教学中不必要的授课与练习时间,提高教学的灵活度,优化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授课内容;另一方面能通过田径项目之间的共性,引导高中学生在项目学习与练习的过程中对以往所学或掌握的田径运动技能进行再次运用,完成对田径运动项目技能的巩固,为学生的田径运动水平打下坚实的基本技能基础,为学生运动水平的进步与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供稳固的阶梯。例如,在高中田径练习的短跑教学中,我在课堂中并不急于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而是首先让学生回忆在之前长跑教学中所学习的跑步过程中手臂与腿部的摆动方式与呼吸方法。在给予学生适当的回忆与原地练习的时间,确认学生对长跑运动中的技能进行了巩固与切实的掌握后,我才组织学生开展短跑的技能练习。在练习中,我要求学生保持长跑过程中所运用的呼吸与肢体摆动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短跑特有的技能练习,以此提高了短跑项目的教学效率。发现长跑与短跑运动项目之间的联系,并将其灵活运用在练习过程中,既使学生巩固了长跑技能,又大幅度节省了短跑技能的教学时间,是有效的教学方式。

三、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练习技能目标

在高中阶段的体育田径运动教学中,教师应对传统教学中的练习模式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并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原则上对以往课堂中统一的练习目标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有意识地对班级学生在田径运动课程中所表现出的实际运动水平与身体素质进行观察与整理,并将学生按照不同的能力层级进行人员的分组,在课堂中教师应通过对不同能力小组设置不同层次任务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最适合个人田径水平与身体素质发展的课堂练习目标。通过课堂技能练习目标分层的方式开展教学,有利于使每个学生都更加自信地投入自己能够完成的课堂练习中,让班级中的每个学生个体都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得到均衡的进步与发展。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在日常练习与田径运动过程中所记录出的成绩与真实的表现,依照性别将班级学生分为三个阶层,并为各个阶层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切实地发挥自己的全部实力与潜力,全身心投入田径练习中,得到能力最大化的提高与发展。例如,在跳远项目的练习环节中,不同阶层的学生在各自的练习中不会再出现以往练习过程中练习强度与身体素质不匹配而导致练习效果不佳的问题,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在符合自己能力的跳远练习中发挥出自己全部的实力,在努力突破自身极限的过程中实现田径水平的提高、发展。

四、统筹安排練习时间,引导学生劳逸结合

在高中阶段的田径体育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田径运动技能与体能的练习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展学生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最常见的教学手段,然而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与练习时间的规划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应用方式,实际上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为了保证学生的运动水平与身体素质在课堂练习中得到高效与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教师应该首先做到对课堂练习时间的统筹安排,使高中学生在教师对课堂结构的安排下既能做到劳逸结合,始终以充沛的体力与精力投入课堂练习环节中,在最佳的状态下投入全部的精力与努力于练习环节之中,使练习对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水平的增益效果最佳化;与此同时,又能通过教师对运动环节的科学规划使学生在课堂的实际感受中形成良好的运动意识,养成科学的劳逸结合的运动习惯,让学生在未来的运动生活中能够通过课堂中吸取教师对练习时间规划的方式做到科学的日常运动,保证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田径运动水平得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五、创新田径练习形式,促成运动习惯的养成

在致力于提高高中学生田径运动水平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不能片面地将教学眼光放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能力培养与提高上,更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未来生活中长远的身体能力的发展与田径运动水平的保持和提高上。为此,教师一方面应以促成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为创新方向,对传统的田径练习模式做好生活化的革新与发展工作,以使学生在缺少客观运动条件的生活中依然能够自发地开展田径运动,并在坚持中形成健康的运动意识,为学生的日常运动习惯养成提供基础的条件。教师另一方面应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发挥教师对学生的督促作用,通过组织并辅助班级学生制定科学且行之有效的运动计划的方式助力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并且以定期检查学生日常运动成果的方式保证学生在生活中地切实坚持运动。教师通过督促学生养成健康运动习惯的方式,能有效使学生在健康运动习惯的保持中实现长久的田径水平的保持与提高以及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与成长。

六、结语

总之,在高中体育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田径模块的水平与成绩应该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实际身体运动能力对田径运动的教学环节做好创新与改良的工作,为学生的课堂运动学习与练习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运动意识养成架设起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助力学生的不断进步与成长。

(责编 张欣)

参考文献:

[1]陈源侃.谈高中体育田径运动课程教学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6(1).

猜你喜欢

田径运动高中体育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体育特长生的体育培养策略
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