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一化学衔接教学的策略

2019-09-10江如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课堂

江如雪

【摘要】高一化学的衔接教学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多功能和数据分析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任务,用三环模式和实验营造高效课堂,力求在短时间实现初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学生思维、学习能力和学法的衔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一化学;衔接教学

高一化学,承上启下,其衔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既是众多高中化学教师深感棘手的教学阶段,也是高一新生容易对“化学”幻灭和畏惧的时期。为了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和求知欲,顺利衔接初、高中化学教學,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然而,教师们也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教师担心学生难以接受新知识、新思维、新教学模式而耗费较多课时在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使教学活动滞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区”;二是教师为了活跃课堂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设计过多教学环节、采用大量教学资源,而增加了教师备课负担和学生预习负担,且“贪多嚼不烂”,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握“教学最佳期”,进而缩短学生的适应期?笔者一直关注高一化学衔接教学的研究,在实际教学有如下几点体会,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前预习,提前衔接初高中教学内容

现代社会网络发达,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如升学e网通等)充分发挥课前预习的高效性,实现“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高一的化学每周才3课时,教师可以在周末给学生布置一周的网上预习任务。平台在学生完成作业后会形成预习报告并针对学生个人情况建议他观看相关教学视频,可以使普遍学生复习初中内容且达到识记、简单理解和应用新知识的目的。而教师通过平台反馈的数据和报告,可以掌握真实准确的学情,在课堂中有计划地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如,《物质的量》是高一师生公认的重难点,大部分教师在讲解“为什么引入物质的量”“NA的数值是如何得出”等问题上花费过多课堂时间,而使“n的公式推理和运用”时间太少或增加课时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度。其实只要学生能够完成“公式直接简单运用”的预习作业,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专注于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但若用的是纸质预习材料,教师是难以把握准确学情的,在顾虑重重之下只能面面俱到,课堂教学效果就既耗时又低效。

二、利用三环模式和实验营造高效课堂,衔接学生思维和学习力

这是教育改革各专家百花争鸣的时代,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频繁推陈出新,且都“有理有据”。但是高一新生的思维和学习力还不能立即从初中模式切换为高中模式,短期接触多种教学手段,只会让他们会无所适从。所以笔者认为在“预习有保障”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衔接教学期的课堂环节是能简即简,三环节即可,包括“检评、答疑、探究”。

“检评”是检查并评估学生在预习中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学习力的发展程度。

“答疑”是对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的疑问给与解答,解答者主要是学习能力更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信息线索。教师在答疑中引导学习力教差的学生理解新的知识和理论,训练学习力较强的学生应用新的知识和理论。

“探究”是对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的设想或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实验验证或资料查证,该操作可以延至课后进行。

有的内容可以用化学实验将其三环合一,如《离子反应》第2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实验室准备实验2-1、2、3的所有用品和AgNO3溶液,先给5分钟学生思考: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用品可以做多少离子反应的实验?然后让他们在10分钟内完成实验并书写相关的离子方程式。教师用手机进行选择性录像。

全部学生可以完成课本实验且书写相关的离子方程式;大部分学生会试着将所有试剂俩俩混合,但不能书写所有离子方程式;少数学生还会调换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或申请使用酒精灯等。

最后教师让几位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汇报实验情况和结论,教师同时展示录像补充说明,师生一起探究,得出结论,并对课本外实验如“CuSO4和Na2CO3溶液混合”的现象进行假设和推测,在课后再深入探讨。

从该实验可以评估学生的预习效果,同时引发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的意识。高一新生最期待的就是做有趣的、神奇的化学实验,也更能接受具体的、形象的感官认知。所以在化学衔接教学中,我们要善用化学实验这一学科特色,最大限度“创造最近发展区”。

三、利用多元化课后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课后任务要有层次性和满足学生个人发展需求,有三种作业可用。

纸质课时作业:主要用于巩固所学知识的题目和思维导图绘制,引导学生掌握归纳整理的方法,学会系统记忆和运用所学解决同一类型问题。

周末网络作业:可以是一份化学史的研究报告,如研究含氯消毒剂的进化过程;可以是实验报告,如利用实验模拟软件进行探究和创

新实验,如钠与水反应剧烈,但再加入煤油会减缓反应速率且钠会“跳跃”。通过网络作业引导学生掌握逻辑推理法、假设演变法等,提高学生自学、反馈、解决问题的能力。

假期作业由教师提供多层次教学视频和检测题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必做和选做。学生通过自我定性分析和网络数据定量分析进行选做,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法和数据处理方法等。

每一个学生的衔接期长短不一,而在2018年9月入学的高一新生又遇上新高考改革“3+3”,面临比往届衔接教学更多的困难。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高效的衔接教学策略,紧抓“教学最佳期”,有效缩短高一学生化学学习适应期。

参考文献:

[1]陈晓敏.基于初高中衔接的化学教师教学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2]谢斌,晏德维.数字媒体技术教学应用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12(2):84-86.

[3]钱万会.更新教学理念,推进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2(21):136.

[4]刘铎.人教版初中化学与高中必修化学教科书内容衔接现状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