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微课任务单,有效“翻转”数学课堂

2019-09-10杨秀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翻转翻转课堂小学数学

杨秀华

【摘要】微课是教师将课堂上所讲解的知识做一个补充,或者是为了解答学生在课堂上还有疑惑的内容而做的一个简短的视频,它利用网络让学生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查漏补缺。但是教师不能为了应付学生而随便做一个视频就结束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微课的任务单,让学生们在看微课时,有目标可寻,更好地实现数学课堂的翻转。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任务单;翻转课堂

设计微课任务单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对这个课后视频学习不再盲目,还可以将学习的决定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微课视频的过程中更有效率。这篇文章笔者从了解学情、纸质辅助、分类链接和跟踪观察等方面来介绍怎样设计微课任务单。

一、了解学情,作出充分预设

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各有差异,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思路都不同,如果教师仅仅根据部分优生的情况来设计任务单,就会使学生完成不了布置的任务,从而对微课的学习产生厌烦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从而作出预设。

例如,笔者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单元“圆”时,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从最基本的知识内容来设计学生们要通过观看微课要解决的问题:“1.圆的圆心到圆上的距离是什么?2.通过圆心画一条线两边都延长到线上,这条线叫什么?3.这两条线有什么关系?”第四个是一个附加题:“试试算一下圆的周长。笔者给出了公式C=2πr,半径则为5厘米。”这道题是学生们如果可以掌握前三道题就可以试着做,如果觉得掌握不了则可以放弃。笔者根据学生们的完成情况再选择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开始这节课的内容。同学们大都完成了前三道题,只有个别同学不太明白,所以笔者先讲解了前三道题。最后一道题只有几个人根据公式算出了答案:C=2×3.14×5=31.4(厘米),然后笔者详细讲解了一下这个算法,然后说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2r相当于什么啊,同学们说相当于直径d,同学很快就明白了列出了简便的算式:C=πd=3.14×10=31.4(厘米)。

这种差异性的任务单,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学习的进度,这样既考虑到了优生学习能力强,超前学习的需求,也不会让学困生感到有压力。所以教师应该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诉求,让微课更好地辅助学生学习。

二、纸质辅助,助力有序学习

微课仅仅靠一个简短的视频是不足够的,它只是知识的浓缩,学生们可能不知道视频中什么是重点,什么是次要的,这主要依靠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必要的纸质辅助,让学生们在学习微课时更有条理和思路,有序可依。

例如,笔者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时,根据视频的内容出了相应的题,打印成纸质版让学生们配合视频做题。视频刚开始将一个大的正方形分成10份,然后其中一份是大的1/10,而1除以10是0.1,然后将其分成100份,分数是1/100,换成小数则是0.01,分成1000份,分数是1/1000,小数是0.001。这个阶段完了之后视频中提醒学生们做第一阶段的题,是一些分数与小数之间的换算:2/10=0.2,3/100=0.03,5/1000=0.005。学生们做完之后,视频中会有相应的答案,方便学生进行下一阶段。之后视频中会让学生们复习一些单位换算,这个阶段完了也会有相应的题:1米=100厘米,0.3米=30厘米,25厘米=0.25米。视频看完之后会提醒学生们在纸上写总结。

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还是习惯在纸上来写画,因此通过这种纸质材料进行辅助教学是必要的,它能够使学生们在观看视频时通过纸上的题来理解和巩固每个阶段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视频的内容来制作相应的纸质版的题或解说,使学生更有序地学习。

三、分类链接,利于快速检索

学生们在学习微课时,肯定会有不懂的地方,但是学生们如果不能将其弄明白,不知道怎样查询,那么他们就不能将前后知识串联起来,会出现断层的情况。所以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要将学生们可能不懂的地方进行分类链接,这样有利于学生快速检索。

例如,笔者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时,因为视频里的多边形会划分出几个不一样的图形才能进行计算。所以,笔者每个多边形要分出的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都弄了一个超链接,方便学生们在对之前学到的公式出现遗忘时可以迅速复习一下,不影响微课的学习进程。其中一个图形分成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其中a都是5厘米,h都是4厘米。这个图形旁边分别有三个链接,同学们点进去可以看到这几种图形的计算公式,算出了各自的表面积:三角形表面积的是S1=ah/2=10(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表面积的是S2=ah=20(平方厘米)。正方形表面积的是S3=a²=25(平方厘米)。这样学生根据链接里面的公式就可以分别计算出各个图形的面积,从而算出多边形总的表面积:S=S1+S2+S3=55(平方厘米)。

通过弄这样的链接,学生们在出现知识卡顿时也不用去着急翻看之前的书,只要跟着视频学习,一步一步的来,就会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情,对学生们可能会产生卡顿的地方弄上分类链接,让学生可以迅速复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四、跟踪观察,留出弹性空间

学生们在课下自主学习微课时总是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若老师们让学生们完全自主学习,反而达不到课后复习的效果。所以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们自主学习微课,还要实时跟踪观察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教师在教学时既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也要有适度的监管。

例如,笔者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单元“长方体”时,给同学们制作了微课任务单:“1.了解长方体的边长特点;2.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3.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4厘米”。为了了解学生的微课任务单的完成情况,笔者和学生们创建了一个群,让同学们都说一下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和进程。有的学生说自己还没有学完,笔者就等着学生们自己学完才去解答了学生们的疑问。大部分同学都解决了前两个问题,说第三个问题只知道把六个面的表面积分别相加得到答案:5×3+3×4+4×5+5×3+3×4+4×5=94(平方厘米)。笔者说:“同学们发现这六个面的面积有什么规律吗?”同学们说:“相对的两面面积是相等的”。笔者解释说:“那么同学们以后计算长方体的面积只需算相对面的一面然后乘以二即可”。同学们立马说明白了,列出了算式:(5×3+3×4+4×5)×2=94(平方厘米)。

在学生们自主学习完之后笔者才进行疑难解答,这样给了学生们自主探索的时间,让学生们不像在课堂上那样总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思维得不到创新,又在学生们在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及时解答,使学生们的学习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微课是为了让学生们在课下能够利用一点空闲时间弥补课上未能掌握的知识,或是提前预习为了使课堂上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制作微课任务单,给学生提供明确的方向,让学生們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目标的进行,而不是像在看一些动画视频一样没有什么收获,使学生们更高效地学习微课,从而真正实现数学课堂的翻转。

参考文献:

[1]韦宏方.自主学习任务单在小学数学课内翻转课堂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6(Z2):57-60.

[2]冯雪峰.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29):53-56.

猜你喜欢

翻转翻转课堂小学数学
“没有围墙”的幼儿教育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