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扬学生个性 避免习作雷同

2019-09-10钟x灵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习作指导小学语文

钟x灵

【摘要】由于小学生生活单调、思想简单、语言缺乏,导致小学生习作很多雷同。为张扬学生的习作个性,避免习作雷同,需要教师勤于指导、善于指导,指导他们观察、指导他们体验生活、指导他们思考、指导他们进行语言锤炼。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指导;避免雷同;张扬个性

雷同,在初始习作的小学生习作里司空见惯,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生生活单调、思想简单、语言缺乏导致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粗略而不具体、表面而不深刻,对同一事物,基本所见相同,你看到的也是我看到的,你想到的也是我想到的。于是,对同一事物,大家产生了同一思想,同一思想产生了同一习作。

我们要避免雷同,就要张扬学生的习作个性。每个小学生的习作,都应该有属于他的东西:有它不同的立意谋篇,有它不同的手法和风格,有它自己的语言技巧和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勤于指导、善于指导,指导他们观察,指导他们思考。既注意观察众人观察到的,更注意观察众人未曾观察到的;既思考大多数人思考过的,更思考大多数人未曾思考过的。把客观世界的真实跟主观情感的真实结合起来,使眼中之物内化为意中之物。这意中之物有了它的特殊性,由此产生的习作,就有鲜明的个性。

一、注重生活体验中培养习作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首先应关注能张扬学生个性的独特感受。下面以习作《榕树》为例,谈谈小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培养习作个性。

首次指导,让学生对学校大路旁的榕树各部分进行仔细观察,把所见所想写下来。习作交上来一看,几十篇大同小异,一律是“粗大的树干”“茂盛的枝条”“浓密的叶子”“嫩绿嫩绿的颜色”“我爱大榕树”。由于观察的时间、地点、角度和分析的方法差异很小,他们了解到的只是事物的一般属性,是简单的、片面的和局限的。所以,习作的雷同也是很自然的。

接下来是第二次指导,让学生变换时间去观察和思考。这样,开始有了一些不同的体验,有了《晨光里的榕树》《风雨中的榕树》《夏日里的榕树》《生日那天,我在榕树下站了很久》等等习作,开始有了些自己的个性。由于时间的不同,观察到的事物的状态等就有了差异,但这种差异还是很有限的,所以,这次习作仍有相当一部分在原地打转跳不出来,雷同现象还没有完全消除。

还要再写,第三次指导,让大家试试变换观察的角度或立足点,去体验榕树的美和价值、意义。这一次,学生们有了新的发现,交上来的习作就有了像《绿色蘑菇》《绿伞》《绿色巨人》《绿墙》《迎客榕》等稍有灵性的文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观察角度或立足点就能看到更多不同的景象,甚至产生一些遐想,从而使自身的感受更开阔,这样,就有可能看到或发现别人看不到或未曾发现的东西。

要想使学生的习作具有更鲜明的个性,还必须再升华。第四次指导,笔者让学生们变换思考的方向和方法,把情感融进去。以第一次习作中“我爱大榕树”作为中心去思考。这榕树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把它当做谁或者什么了?这爱意是怎么产生的?令人高兴的是,蕴含不同情感的习作出来了:《大榕树——慈祥的老人》《榕树,我的好朋友》《榕树,我们村庄的礼仪小姐》《我同大榕树一起成长》《小鸟的乐园》……这些作文就是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真情实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反应,立意鲜明,张扬了自己的写作个性。

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指出:“儿童感知觉系统的进化,是感觉系统的发展先于词语系统发展。”不让学生充分地体验,经受真实深刻的独特感觉,决不会有个性化的作文。以上案例,是从文章立意角度,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来培养学生的习作个性,而教师的指导过程是将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二、注重培养习作语言个性

学生习作是以语言表现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写作的语言来源于生活语言,却又比生活语言更精炼、更形象、更优美。由于学生初始习作缺乏语汇,往往去寻找好词佳句,用别人的华丽词藻来装饰自己空洞的文章,这显然是没有出路的。

学生习作,要经常进行语言的锤炼,老师的指导就是让学生的语言从生活深处走出来。教师要用极为精密的艺术素养的筛子,筛去他们语言中的“谷瘪子”,留下最饱满、发芽率最高的“谷粒”。例如,让学生描写一个人的外貌。写到眼睛时,都是写“双眼皮”“明亮的大眼睛”“眼睛炯炯有神”,把笔记里摘抄的好词佳句照搬出来就行,丝毫沒有创造的痕迹,也就没有了个性。教师可以“强迫联系学习”,描写对象的眼睛跟相关或无关的事物都可以联系起来,并找到联系的绳索——共同点,这样,学生思维的触点就无穷了,新的词句也产生了:“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海(叫人摸不透)”“那不是眼睛,那是闪烁的星星”“他那双牛眼,西班牙斗牛眼,对着红布喷火的西班牙斗牛眼”等等,绝少雷同。这些平常的词句却洋溢着艺术的美,我们追求的就是这种风格,这种张扬的个性。

没有个性,便没有了创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这种“独特感受”,是自己独有的、是个性化的、是蕴含创新价值的,习作教学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必须提高习作教学水平,让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为我们民族的明天播下种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刘本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

猜你喜欢

习作指导小学语文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指导的路径探究
谈基于学生本位的习作指导
链接课内外,实现读与写的无缝对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解析习作“精准知识”教学的肯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