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策略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黄朝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激励策略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

黄朝阳

【摘要】随着现阶段新课改的推广逐渐深化,作为教学过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工作也日益引起教育学界的重视。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中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班主任承担了重要的德育教学职能。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德育教学工作的循序渐进,要求班主任运用并实施激励策略。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将使整个德育工作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在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正视班级内部学生的德育工作,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激励策略的多维探索,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

小学阶段的班主任既承担了文化知识的传授职能,也需要进行德育工作开展。文化教育与德育共同构成了班主任所承担教育职责的两个方面。如何在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完成德育工作的开展,是学生个体能否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德育对小学阶段学生个体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实施激励策略是提升班主任德育教学工作效率与质量的重要保证,班主任如何在德育教学中实施相应的激励策略对于德育教学工作后续能否顺利开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作为教学工作的不同层面,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有着不同的性质。故而有效激励策略的实施,其首要工作在于班主任能够及时对自我德育观念的及时转变,班主任需在班级内部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具有重要的引导性作用,引领着学生的前进方向。因此,班主任应充分发挥其引路人作用,利用自己的独特个人魅力对学生的道德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观、学习观。在进行班集体班风建设时,应将自己视为班集体的一份子,带领学生一起投入到班风建设中以提升学生个体之间、师生之间的凝聚力。此外,班主任还应强调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地位,在德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尊重学生个体的各自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也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来采取针对性的激励策略以达到德育工作的预定目标。

二、实施能够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激励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重要的心理成长期,班主任应合理利用学生的心理成长期,给予其恰当的激励策略以提升学生的道德自觉意识。一系列由班级、学生所组织的活动给予了学生道德激励的可能性,利用相关活动的开展契机进行学生的德育激励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如及时表扬周一国旗日活动主动参加升旗队的学生,对家长会开展过程中自觉打扫班级场所、维持家长会期间班级纪律的学生进行奖励。上述奖励既可以口头表扬的形式给予学生,也可告知家长、由家长间接表扬来完成对学生的激励。上述利用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心理成长期进行激励策略实施的实例表明,一系列激励措施在学生群体中将形成榜样意识,将使学生不断向道德榜样靠近,很好地提升了学生自觉提升道德修养的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作风。

如何挖掘能够进入到学生心灵深处的激励策略,是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开展时需思索的重要问题。实施能够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激励策略,将在学生心灵深处形成震撼,从而使道德观念在心灵深处为学生带来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将校园活动视为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不妨利用学生积极投入集体的心理设立合理、层级化的表扬策略。如在家长会、班集体大清扫、周一国旗日等活动过程中,班主任可表彰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同学。这将使班集体内部处于好、中、差各层级参与度的学生都深受触动,可以不断反思并提升学生个体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度。教育家常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一理念强调的正是激励体制在提升学生自觉参与度的重要作用。来自教师主体的激励将直接引导着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参与到生活、学习过程中的德育培养环节。

三、强化激励策略在道德自律方面的运用

道德自律是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的达成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在德育环节的自觉参与度。道德自律指向学生主体的主观认可,学生在达成对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观认可之后,对道德观的主观认识将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直接转化为积极主动的行动能力。班主任承担了班集体的主要管理职能,为提升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可适当发挥学生的班级管理参与能力。如设立专由学生任职的“小班主任”,讓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带领班级成员参与到集体管理过程中;在上述“小班主任”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个体进行表扬,授予“德育小能手”称号。这不失为提升学生道德自律感的重要策略,能够提升学生这一班级个体的集体责任感与参与度,强化班级团结意识。班级个体参与班级集体的管理体系,将最终服务于学生德育自律观念的强化。

德育工作的开展也要分期,作为德育工作开展前期的小学阶段,其首要目标在于达成学生个体的道德自律性,这将直接服务于后期学生的道德观形成与树立。故而,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应重视激励策略在自律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体系的内部管理中,以学生个体开展班级内部的工作管理与分工无疑对于提升学生对于道德观念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一系列奖励机制可适度引入到道德自律的培养过程中来,适度奖励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自律感具有重要的激励性作用。如班级可采取投票制完成学生对年度“德育十佳”学生的评选;如设定“学生自律表”并按时发放到学生手中,使学生自主制定近期学习、生活规划并实时跟进。此外,班主任也可在学习之余适度引入德育践行计划,要求学生践行积极的道德观念;也许一开始践行工作会相对枯燥、空泛,但这样一个长期践行的过程,久而久之必然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最终将引导学生将道德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四、联系生活实际

立足于现实生活进行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强化德育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较之于义务教育其他阶段,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与日常生活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故而德育教学的开展有赖于班主任将现实生活作为出发点,运用激烈策略完成具体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有利于提升德育教学的实践性,能够让学生树立更为牢固的道德观。同时,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应留心于身边事、身边人,从细微的点滴中发掘德育工作的闪光点,通过学校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强化学生思维体系中的道德观念,提升学生的思想领悟力。如将德育纳入到素质拓展分评定细则之中,对学生个体垃圾分类、保护环境、尊老爱幼等行为进行表扬加分。这样的一系列措施将有利于学生形成自觉遵守并践行德育理念,从而很好地实现德育教学的目标。

考虑到学生处于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若能从学生个体的具体生活背景出法,将能达成更为有效的鼓励策略。以团结同学为例,教师应该在对学生进行团结集体观念的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对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的同时给予相应的奖励制度。激励方式由口头向制度化的拓展,将使学生在收到奖励反馈时形成更为牢固的德育观念并自觉遵守德育要求。

总之,德育工作是小学阶段班主任所必须承担并完成的重要教学内容。德育教学效果的达成,既需要引起作为教学个体的班主任的重视,也要求班主任在此过程需注重激励性策略的重要引导性作用。当前小学阶段的德育仍存在着相对较大的问题,班主任需在理性认识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之下,及时、有针对性地转变个人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精神面貌调整德育教学的策略。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得到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在日常师生相处过程中践行正确、积极的德育观念,使学生不断提升道德水平、强化自律意识并最终实现其德智体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宝霞.激励策略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探研[J].成才之路,2018(2).

[2]董新宇.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神州,2017(14).

[3]康欢欢.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

猜你喜欢

激励策略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
高职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励研究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激励策略探究
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校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激励策略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