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

2019-09-10陈桂琴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有效策略小学生

陈桂琴

【摘要】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感恩教育是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知恩图报意识,让学生将内化的感恩情感外化为行动,并通过实践展现出来,是每一位小学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

【关键词】小学生;感恩教育;有效策略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最起码的社会公德,是培养年轻一代健全人格的基本要求。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思想品德培养的关键时期,一些行为习惯就是这个阶段养成的,这影响着孩子的一生。“教育的歸宿在于养成,生命的真谛在于感恩。”感恩教育对小学生尤为重要。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将内化的感恩情感外化为行动,并通过实践展现出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那么,如何做好小学生感恩教育工作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谈谈一些做法。

一、家校社会合力,促学生“知恩”道德认识的养成

我们常说“教书育人”,感恩教育实际上就是育人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人可以没有读过许多书,可以没有许多知识,可以没有很多财富。但是,必须懂得做人最起码的原则——知恩图报。湖南12岁男孩吴某因不服母亲管教,对母亲狂砍20多刀导致母亲当场死亡。砍死母亲后,吴某没有一点慌张,也没有任何忏悔,甚至一脸冷漠地称:“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2018年12月31日,当大家沉浸在迎接新年的欢乐气氛中,湖南衡南县三塘镇却发生了一起杀人案,一名13岁的嫌疑人杀害父母后逃离。两起青少年杀人案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热议:有人说,孩子年少无知;有人说,原因出在父母的教育上;还有人说,问题出在学校教育上;更有人说,这是社会上人情冷漠造成的……但是我们清楚认识到:根本问题是现在的孩子,只知道被爱,不知回报,感恩意识淡薄。

1.学校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肩负着育人的重托。素质教育是学校的主导教育,感恩教育是素质教育主要内容之一。营造感恩环境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前提。学生生活于其间,也“浸润”于其间。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张贴宣传画报、出黑板报、画手抄报、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观看感恩题材的电影、视频教育课等,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营造一种充满感恩文化的校园环境,让学生认识到孝顺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生活的重要意义,并学习通过哪些方式可以实现感恩;其次,教师率先垂范。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要想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就要做学生的表率。例如,老师让学生到办公室帮忙拿作业本,这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如果老师及时对学生说“谢谢”,学生就会觉得老师不是在用高高在上的态度叫学生做事,而是对学生付出的辛劳的一种感激。学生就会模仿老师,当得到老师的关心时,会对老师说“谢谢”;当得到同学的帮助时,也会对同学说“谢谢”。这样校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感恩氛围,学生的知恩、识恩、感恩意识也会慢慢形成。

2.家庭是学生真实生活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常常听到许多家长抱怨“孩子不懂感恩”。的确,现在的孩子总觉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他们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既不会感恩,也不会感谢。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实质就是一种感恩,礼仪应从家庭生活开始。在家庭里,父母言传身教,孝顺、尊敬长辈,那么作为孩子中的兄长(姐姐)就会谦让弟弟(妹妹),弟弟(妹妹)也会恭敬兄长(姐姐),这样的家庭就会文明、和谐。孩子们耳濡目染,从心底里养成知恩、识恩意识,就会发自肺腑地去感谢他人。

3.社会是学生接触世界的窗口,社会名人是学生知恩、感恩的学习榜样。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也有“乌鸦反哺”等许多有关于感恩的故事。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准则。中国历史上,大凡在事业上卓越成功者,都是有良心、有道德的感恩人。毛主席历来提倡尊师、报师恩,他对自己的老师徐特立先生说:“你过去是我的老师,现在是我的老师,将来也是我的老师。”至今教育着后人尊师、爱师、报师恩。刘翔,是家喻户晓的体育明星,他成名后在公共场合多次感谢“师傅的培养”,他对待孙海平亦师、亦父、亦友。师傅的母亲病了,他去探望,尽小辈责任;师傅病了,他焦急万分,“事必躬亲”,悉心照顾。“吃水不忘掘井人”,刘翔对师傅如此有良心、有孝心,是值得赞誉和传扬的,它继承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发扬了改革开放后中华儿女的现代文明。“黄香温席”“王祥卧冰求鲤”被后世奉为孝道经典故事……社会舆论应大力宣扬这些有道德的先贤古人、社会名人,在学生心中种下知恩、感恩的种子,让感恩之心延续。

二、体验生活,让学生学会报恩

在知恩之后,要让学生体验,通过亲身体验感恩自己的父母。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把我们抚养长大并教育我们,父母的养育之恩儿女们永远报答不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就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夏天,在室外接近四十摄氏度的天气,跟着父母下田翻地、播种、除草、施肥、收割;冬天,帮妈妈洗衣、洗菜、洗碗……只有经历这些亲身体验,孩子才会体会到父母的伟大与辛劳,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顺父母的情怀与欲望。他们就会在父母劳累一天后为父母捶捶背,打来一盆热水帮父母洗洗脚;懂得关心父母,为生病的父母奉上一碗热粥;体谅父母,不再随便顶撞父母。一家人一团和气,其乐融融。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一天的工作是忙碌、辛苦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困生、有时还要教育问题学生。让学生轮流当一天“小老师 ”,体会当老师的不易,学生就会从心底里迸发出对老师的感激与爱。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发,就会付诸于行动:尊师守纪、团结同学、课堂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努力学习、教师节为老师亲手制作卡片、老师生病时电话慰问……师生关系一下子变得融洽,感恩之花就会开在师生之间。

三、实践活动,让学生施恩于社会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报恩和施恩是将“感恩”迁移到爱社会的目的。只有将情感回归于现实,付诸于行动,情感才能得到升华。

开展“争当创文、创卫小卫士”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打扫乡村、街道、清除非法广告纸;“争当优秀少先队员”,为社区、敬老院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送温暖,为灾区小朋友捐款捐物;“争当绿色购物小天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争当志愿者”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通过开展这些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社会、为社会尽义务的情怀。

总之,感恩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传统美德、是一种自我行为。感恩教育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我们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一定要在教书的同时育好人,在学生心灵上种下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种子,让感恩之花开在孩子们的心中,开遍世界的每个角落,让悲剧不再重演。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文明、和谐,祖国的未来就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邵珠玲.感恩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1).

[2]王永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重建策略[J].教育评论,2011(6).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有效策略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