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课堂超轻黏土与面塑技法相结合的尝试

2019-09-10张巧如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

张巧如

【摘要】面塑是民间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尝试以面塑技艺为依托,以超轻黏土为载体,传播并发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技法。本文从传承面塑的意义,小学课堂上尝试超轻黏土与面塑技法结合,黏土造型教学在课堂上的实施及其教育价值四个方面来谈谈尝试面塑文化引入小学课堂的实施。

【关键词】小学美术;超轻黏土;面塑技法;课堂实施

一切经验都来源于生活。记得一次在做包子的时候,给了孩子一块面团,有趣的是,过了一会儿孩子拿着她得意的“作品”兴奋地娓娓道来她的制作想法。看到她捏出生活中的小物品,笔者也忍不住动手加入,慢慢地,笔者便喜欢上了这造型艺术。作为一名一线小学美术老师,首先想到能不能把这么有趣、好玩的事在美术课堂上推广。为此,笔者查找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学习了面塑技法,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在美术课堂上实践推广了。

一、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的意义

原来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这种用面团制作生活中事物的艺术形式,它叫做面塑,还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源于山东、山西、北京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人们在面粉和糯米粉中加进各种颜料进行充分混合,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面塑以稚拙、自然、淳朴的趣味感染着每一位观赏者,也吸引着笔者。当同事和学生看到笔者运用面塑技法制作出精美的花朵时都以为是真花,后来知道是用面团做的,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能教教我吗?”

艺术来源于生活,创造于生活。民间艺术面塑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审美体验所创造的艺术形式,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既可以丰富孩子的文化视野,同时也是弘扬民族艺术,培养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培养了小学生对优秀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和热爱国家的情感。

二、尝试超轻黏土与面塑技法结合的初衷

由于制作面塑的原材料主要是面粉或经过加工配置的复合软陶质材料。它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并不利于在美术课堂上推广。而超轻黏土则是近几年来比较盛行的新型环保、自然风干的手工造型材料。其主要是运用高分子材料发泡粉(真空微球)进行发泡,再与聚乙醇、交联剂、甘油、颜料等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物理混合制成,成分包括发泡粉、水、纸浆、糊剂等,它正是面塑的制作原材料的改进。同时,它购买方便,原材料容易保存,可以调配各种颜色,与其他材质的结合度高,非常适合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推广,可操作性强,是作为学习面塑造型艺术的一种很好的载体。

三、黏土造型教学在课堂上的实施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尝试以面塑技艺为依托,以超轻黏土为载体,传播并发扬传统民间艺术面塑技法。黏土造型教学在课堂上宜由浅入深。

1.激趣。“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教育者如何在每个孩子内心播下兴趣的种子,让兴趣在孩子的内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简单易学是促进兴趣萌芽的最好方法。因此,面塑技法学习课程设计起点要低,采用手把手式教,老师做一步孩子跟做一步来学习面塑基本技法。目的:熟悉超轻黏土的特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面塑技法的学习:每次使用超轻黏土时都要醒泥排气,使黏土里面的空气排出,这样制作出来的作品才细腻光滑没有裂纹。面塑的基本技法包括:搓、剪、挑、压、揉、捏、粘、贴等方法。以“水滴造型”为例,就有小水滴、胖水滴、长水滴等,不同的水滴造型运用的技法不一样。小水滴,因黏土分量少适合用一根指头压在圆球的一半搓出水滴造型;胖水滴则因黏土分量多应使双手形成夹角搓出胖水滴造型;长水滴则把手掌与圆球形成25度斜面慢慢揉出外形。又例如:搓圆柱体、压树叶等造型则需要借助尺子工具来完成,这样造型边缘圆滑工整,做出来的物体才精致逼真。通过简单地按部就班的学习,让孩子觉得做黏土不难,还很有趣,获得制作成品的成就感是唤醒孩子兴趣的第一步。

2.自學能力的培养。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复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究,自求解决。”自学能力是人生中一个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如果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思考、质疑来获取知识,则学生无法形成理想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因此,当孩子们掌握了面塑基本技法后课程设计安排上就要让孩子进入识图,读图能力的训练。给孩子实物图片或者黏土成品图片让其分析,每一部分是采用了什么技法,黏土分量是多少,比例的处理等,并要求尝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完成图片里的作品。目的:训练孩子们的分析能力,黏土分量的把控能力,制作作品时比例的判断能力,为下一步自己创作作品打下基础。

3.鼓励个人艺术创作。把已学的知识内化,学以致用,那就要在原有的知觉经验上引导孩子解决生活里的问题。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和研究。孩子在掌握一定技法和分析能力后根据自己所想所见创造出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进入创作阶段。目的:在创作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个性,抒发孩子的情感。这样,孩子艺术与生活的思维方法才能得到提升,逐渐形成视觉审美的基本能力,才能领悟到美术在生活中的独特价值,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创作出具有自己个性的作品。

四、黏土造型教学所体现的教育价值

超轻黏土造型活动开展以来,孩子们学得热情认真,兴趣浓厚。以《小飞机》一课为例,老师只是分析和示范了飞机的主结构:机身、机翼、尾翼的制作方法,整架飞机的装饰就交由孩子们自己来添加。孩子们做完后都兴奋地跑过来跟笔者说,有的说做的是客机,加了起落装置的轮子和客人可以看到外面景色的窗户;有的说是战斗机,给它加了导弹发射吊架,可以发射导弹;有的说是直升飞机,加了安全起落架和两个直升飞机特有的旋翼,是不是很特别啊。还有的则添加了驾驶室,照亮灯等。笔者从孩子们的眼里看到了喜悦,看到了兴趣点燃了一切,看到了自豪的成就感。

黏土造型活动不但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训练了孩子们对生活多了一份观察,让他们做事有耐心和细心,还有那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力,从而发展孩子的个性,锻炼孩子的意志,传递孩子的思想和情感。

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唤醒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隐藏在体内的特殊使命和注定要做的那一件事情,作为一名教师能帮助孩子爱上一门有趣的手艺是一件幸福的事。

参考文献:

[1]吴超华.小学美术课程中的“泥”文化[J].少儿美术,2018(3).

[2]刘会.晋南面塑的文化艺术特征与传承.美术大观,2018(4).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美术教学中育人本位功能的彰显策略
小学美术快乐教学之我见
美术教学综合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开发动画资源 优化美术教学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