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下小学数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析

2019-09-10赵受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11期
关键词:敏感度实用性思维能力

赵受文

【摘要】现阶段数学教学理念偏向于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实用素质作为主要任务,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素材作为教学材料,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数学的能力。优先尝试新式的教学方式,以引导实用数学为主、先练题后评讲的教学方法,并结合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感度,进而培养优异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实用性;教学方式;信息技术;思维能力;敏感度

在新教材改革形势下,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数学教学的一大重任,把思维能力运用在数学中的每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懂思考、知逻辑、会运用。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多方面引导学生的审题能力、判断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完善学生的思维习惯。

一、以信息技术为媒介诱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近年来,随着数学教育的改革,在部编版教学中,着重强调了数学教育要尝试“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自主权,以自我摸索为开导,进行探索性地教学逻辑发掘,也就是教学心理学中提到的以兴趣为基础动力,让学生在探索中初步获取知识,并根据教师引导,从而形成主动思考,主动求知的习惯。而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将已有的数学问题经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进行改良,让学生对问题本身充满好奇心,经过感官刺激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产生学习方面的心理需求,从而主动参与数学思考活动中。如:学生在学习了多样化四边形后,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难接触到实体的规则多边形,并未形成具象化的图形认知体系。所以这种类型的教学是需要借助网络图形,或者网络寻找的具体图形,来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不同特点,明确它们的关联情况。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的渗透,让学生在多维图形的观察更加方便,尤其是在展示四边形的变化过程时候,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图形由静止变为运动,而这种奇特性的表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不但生动了课堂,也激发了学生的对数学图形的探索精神,更对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行了进一步提高。

二、在探讨、梳理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在学习新知过程中,教师重视引导操作和知识迁移的指导,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思维过程,引导自己想问题、寻方法、作结论。发现一些奇特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后自我寻求答案的习惯。教师可以尝试换一种方式,让学生通过讲读法来分析相关的数学理念,比如,在进行“小数乘法”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体验当一名教师讲课的感觉。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讲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进入导入方式,例如,通过一些简单的整数计算,引导学生进入乘法运算的状态中,为接下来的讲课内容做准备。接着,教师可以在同样整数的应用例子上,将相乘的数字换成小数,以此帮助学生认识到小数的乘法运算方式。如,一支钢笔4元,买3支需要多少钱? 接着提出第二问,“一支铅笔0.5元,一块橡皮0.3元,一把尺1.5元,请问买6块橡皮需要多少钱?”通过这样设问的方式来作为课堂讲课的顺序,学生既容易理解,也可以控制教学的节奏。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弥补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也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也有助于学生逆向逻辑推理的能力提升。

三、从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数学语言是数学学习中的一门基础语言,它代表着数学学术的专业性语言,而学生想要深入进行学习,那么数学语言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语言后,要重视抓好逻辑思维训练,寻找题目中的数学语言,并进行解答。如在解答“一个具体的项目,甲乙两队如果互相协作,项目只需要30天就可以完成,现在经过一次考量发现甲队独做6天,乙队独做10天,则可完成工程,那根据这次考量进行推算,乙队单独做20天后再交给甲队独做,项目几天可昨晚?”

通过数学语言的寻找,学生能够清楚地找寻到“甲乙合作三十天可完成任务”“甲队做六天,乙队做十天,可做工程十分之三”等关键数学语言,那么在解读数学语言时,首要任务是分别求出两队的工作效率,故可用(-×6)÷(10-6)求出乙队的工作效率,再用1-(-×6)÷(10-6)×20求出剩下的工作量,最后便可用算式可以明确得出本题问题的答案〔1-(-×6)÷(10-6)×20〕÷〔-(-×6)÷(10-6)。从题目中需要提取数学语言,在进行解读,并形成一定的思维逻辑,求出问题所需要的解答点,整个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的练习培养学生灵活思维能力

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的引入是需要在学生的练习培养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题目,从而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新鲜感。比如最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鸡兔同笼问题进行动漫化,让学生先入为主的熟悉题型,学生依次进行解答后,教师在以动漫的形式展现出问题的答案,那样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整个解题思维,让学生的逻辑更加清楚。

五、通过评讲练习培养归纳思维能力

通常数學课堂教学中的新知识,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一定的整理、总结以及思考,归纳一些解题技巧的原理,总结一些解题的方式,探索一些问题解答的规律。例如,数学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的“口算乘法”,先引导学生口算并写上每道题的得数(题目如下),接着教师启发提问:请观察以下试题规律

(1)100×5=500      5×100=500

100×15=1500      15×100=1500

(2)6×300=1800     15×500=7500

算式中涉及到三位数的乘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的。但是教师可以简化算法,告诉学生可以单独提取出“0”,而进行有效位的乘算,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寻找逻辑,可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归纳思维能力,让学生对一些数学问题规律性进行总结。

总之,信息技术的引用,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学习数学,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更加明确解题思路,形成一定的思维逻辑,在面对更多的数学难题时,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正确的科学的规范的解答每一个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缪媛.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在教学中有效策略[J].中外交流,2017(46).

[2]高辰红.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魅力中国,2010.

[3]陈爱芯.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4]高娟.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22):58.

[5]何大为.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与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5(21).

猜你喜欢

敏感度实用性思维能力
基于实用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凤凰精选
跨文化敏感度综述
抢眼披风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XpertMTB/RIF技术在肾结核的早期诊断和利福平耐药检测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