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读写,活力语文

2019-09-10赵铭彩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11期
关键词:激活课堂写作阅读

赵铭彩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生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积累、感悟、实践和综合学习,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让初中生对语文这门接触已久的基础学科燃点或保持学习热情,这需要教师积极探寻可有效激活语文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激活课堂;策略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一堂有意思且有效的语文课,必定充满活力:师生能积极、开放地参与,学生更是乐于探究,敢于表达;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有效互动、共同学习、有所发现、逐步成长、提升素养。随着课改的深入,近几年,部编版语文教材被正式投入使用,新教材特别重视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也特别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的表达。下面将重点结合阅读和写作教学上的一些实例来谈谈如何激活初中语文课堂。

一、找准抓手,激活阅读

温儒敏教授在《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中这样说:“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实践性很强,你很难指出一条速效的办法去提高语文素养,而需要长期的熏染、积累、习得。这就必须大量地读书,没有别的办法……如果说语文教育要遵循规律,其规律之一,就是激发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由此可见,“读”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教师应加强指导,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新编教材的阅读教学构建了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指导学生在“教读课”学习阅读方法,在“自读课”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在“课外阅读”学习独立读完整的一本书甚至是多本书,且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1.学法引领,激活教读课

教读课应抓住教材中“单元目标”“预习提示”提及的相关学法要求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

朱自清的名篇——《春》所在单元有一项学习要求: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朗读”“想象”是方法,“领略”是目标。学习“春雨”这一段前,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连续下几天雨的感受。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下雨是烦人的:出行不方便、衣服来不及干、穿着被打湿的鞋子上课很不是滋味......这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交流完毕再让学生朗读“春雨”的文段,集体读完再让个人读,引导他们抓住“可别恼”这三个字反复揣摩并感受朱自清对读者“恼”的预知。这样的体验落差及作者亲切的劝说自然地敲开学生的想象空间,随文走进“安静而和平的夜”,领略文字之美,读懂作者闲适的情怀。

教读课文着重阅读策略的挑选及整合,给学生适时制造生活与阅读体验沟通的机会,给学生“够得着”的实用方法,有助于激活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地与文本对话、准确解读、提升品味文学语言的能力。

2.大胆“放手”,激活自读课

自读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所学的阅读方法引领基础上进行自主阅读,独立阅读,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思考。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少讲、少分析,让学生自主读、认真想、大胆讲。

《台阶》是七年级下册一篇自读课文。阅读提示和旁批都很丰富,阅讀提示的重点也非常明确:你是怎样看待“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应该如何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教师不妨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课,因为分析人物形象的训练做过很多,主题理解的角度也允许丰富多样。小老师课前应作适当的备课:熟读课文、思考旁批和课后问题、提出自己的疑惑并跟老师讨论,设计好关于父亲形象分析和归纳的简要板书。有小老师讲课,学生自然感觉新鲜好玩,“师生”互动特别积极,有同学更是大胆提问,“考验”小老师的功架。所以不管是小老师还是学生,都在课上通过“切磋”充分进行了读、听、说、写的训练。

3.创设活动,激活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拓展阅读,包括教材推荐的必读和选读的中外名著、必背的课外古诗、其他延伸文本等。

①名著阅读活动。名著篇幅一般比较长,学生不必吃透每字每句,可根据兴趣、体验采用精读和跳读的方式阅读,了解基本情节,学习独立鉴赏思辨经典、精彩的情节或段落。为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可开展活动课。每一部名著都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知识竞赛来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阅读。竞赛题目可以是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线索题等形式,规定每个学生至少回答一次问题。必答题和抢答题一般是比较基础的,主要是鼓励学生了解文本,让一些中下生也有拿分的机会;风险题和线索题要求学生对文本了解比较全面,学生要“知道得比别人多,回答得更准确”就要更认真地读书,准备更充分。通过知识竞赛学生自检阅读质量,最终的比赛结果会鼓励高分的小组再接再厉,刺激落后的小组要奋起直追。除了知识竞赛,还可以根据阅读内容设计多样的分享活动,以便深入地交流阅读感悟。

《西游记》这部名著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因为里面充满神话色彩、叛逆自由以及英雄情怀,他们都渴望自己是孙悟空。书中每一个故事都是精彩的,有部分故事更是人们家喻户晓的。教师不妨让学生自选书中的一个故事,以说书人的身份进行说书,这能给说书的学生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也能给听众学生有新鲜的听觉体验。这部书充满想象,适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探究。在阅读前教师可布置如下探究任务给学生:“假如你能穿越成为其中一个高能妖怪,你会有怎样的背景和法力?你会用什么方法抓唐僧?你觉得你会成功吗?为什么?请你发挥想象,把你大战孙悟空的过程记录下来。”学生除了打开想象,还要忠于原著的人物形象,注意与相关情节的衔接,所以脱离文本狂想是不可取的。无论“说书”还是“大话西游”,前提都要有阅读,把文本话语转变为自己的理解与思考,才能有新的魅力呈现。

读《傅雷家书》这种由多篇独文集成的名著,不必每篇必读,可让学生自由选读若干篇,了解良好的亲情交流方式和好家风即可,继而可推荐学生阅读《梁启超家书》《曾国藩家书》,也可联系课内诸葛亮的《诫子书》进行类比阅读,更深刻地了解家书的特点和意义;另外不妨选取董卿主持的“朗读者”第一季第九期以“家”为主题词的视频进行拓展欣赏,让学生在文化名人的带领下对“家”有更深刻的认识。

②古诗词诵读活动。部编版语文教材每册都有八首课外古诗词,课内还有对应的讲读古诗词。不论课内外,所有古诗词都有会背会默的基本要求,为了更好地落实大量古诗词的背诵默写要求,可依据教材中必背的古诗文材料,借鉴“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开展如“飞花令”“诗词小会”“一站到底”等背诗、填诗、猜诗之类的活动,既能活跃语文课堂,也能加强古诗文复习,更能引领学生学习欣赏优秀的传统文化。

③读闲书活动。除了教材推荐的读物,教师要允许学生偶尔读读闲书,不时参与分享。如利用每周的阅读课或读书日,教师分享一些有意思的短篇,如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鲁迅的《立论》、汪曾祺的《炸弹和冰糖莲子》、易中天《论语故事》等等,这些都是很有阅读趣味且能激活学生思维的作品。可以开展如“我的第一本书”“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一篇文章”等分享交流活动,教师适当作引导;还可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学生或家长自选文本、形式共读,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并促进亲子交流。

二、尊重表达,激活写作

温儒敏教授说:“读书养性,写作练脑,大量的阅读是必须的,适当的写作也是可取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教师既要努力激活阅读,也必须积极为学生找到享受写作的出路。

1.寻美生活,重视积累

教学中,学生怕写作最多的说法是“不会写”:要么是缺乏筛选整合思维,材料太多,不懂取舍,却找不准切入的角度;要么是缺乏观察力和思辨力,觉得没什么值得写。“不会写”逐渐会导致学生“不想写”,这样就等于丧失写作的兴趣,就不用谈写作能力的培养了。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放胆去写,写真事情、说真心话、谈真思考,若非考试,可不必太苛求字数,更无须强调写作技法。既然写作源于生活,那么教师可引导学生寻找并聚焦各种生活元素,如一次表演、一场比赛、一次聚会、一个节日、一段假期、一趟旅行等等精彩的片段,鼓励学生用文字辅以照片或图画记录。这些积累都可以成为激活语文课堂的资源,尤其能成为日后信手拈来的写作素材。实际教学中,学生做的《春游小报》《舌尖上的春节》《假期手记》等就是很好的生活体验的积累和表达。

2.重视评价,用心发现

如非正式考试,评价写作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评价一篇作文写得怎么样,老师、同学、自己,甚至是其他人都可以是点评人,人人都可以采用“点赞”或“评论”的形式进行点评。

①鼓励自评、互评、分享。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生要先做自己的读者,把文章认真看至少一次,保证读得通顺、让人看得明白,找到至少一处自己认为很有意思的地方(可以是用语修辞方面、情感表达方面、感悟思考方面等)。教师可让学生挑选一篇自我感觉最满意的作文,在写作课上共同交流“我最满意的作文”,适时点拨、渗透写作要领。另外,教师不妨“偷偷懒”,偶尔把一些随笔或周记写作交给学生评阅,指导学生参考评分标准多角度点评同学的作品(可就内容、语言、结构、文面任一方面或多方面进行点赞,也要写出一点修改建议;语文能力稍弱的学生可写点阅读感受)。这种形式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的阅读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表达自己、肯定自己,也可通过听别人读文发现不一样的写作素材、了解处理同样素材的不同手法等等。学生在分享活动中发现最鲜活的写作素材、发现最走心的同龄想法、发现勇于表达的自己,这就是他们的成长。

②巧设平台,创先争优。在实际教学中,每周有至少1次周记的写作(一般是定题让学生写自己的故事),每次都让学生逐个分享是不现实的。但每周对优秀作品和进步极大的作品的分享是要坚持的,因为这可以让学生保持写作的热情和敏感度。可在每周固定的时间举行一场“新文发布会”:老师精选优秀或进步的作品,对应的小作者上台大声朗读并简单分享创作来源,教师重点表扬其“亮点”。随后可以布置学生把优秀的作品稍加修改重新抄录在原稿纸,科代收集制作成“美文月刊”;还可以鼓励学生把文字录成电子版,把好作品收录制作成一个电子作品集。学生受到鼓舞或渴望关注,会对写作会更加喜爱,学会更认真讲自己的故事、更用心谈自己的思考。有时,也可以让学生命周记作文题并罗列基本要求,再创作、互评,选出“最佳作文题”和“最佳作品”。由学习到体验再到创作的过程,有效激活了语文学习,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

③示范引领,共同成长

口头指导比不上亲身示范,写作教学更是如此。经常苦口婆心地指导学生写作要观察生活、准确用词、表达真实,更需偶尔给他们欣赏一下老师的创作,让学生感觉老师“会说也会写”。教师与学生适当进行创作交流与分享,既能够保持双方的创作热情,也能在语文教学上起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师生在语文学习的路上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曾宪忠.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J].江蘇教育,2018(83):65.

[2]姜珊.初中语文阅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146.

[3]杨英.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143-144.

[4]陈玉军.如何在语文课堂中“缩小老师,放大学生”[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52-53.

[5]姜敏溪.读写共生,成就多彩语文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9(16):57-58.

猜你喜欢

激活课堂写作阅读
激活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激活思想品德课堂的方法研究
为课堂注入无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