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生实感,体验出真知

2019-09-10孔霖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11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孔霖琳

【摘要】任务驱动法是建构主义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应用。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开展任务驱动法是一次有益的教学改革尝试。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完成任务情景的过程中,学生的言语欲望被激发,打破无话可写的桎梏;学生通过亲身活动与实践,获得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变被动写作为积极主动而又富有个人创造性的写作,从而完成个人写作体系的建构,具有极强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任务驱动法;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高山,总是哀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出现这一原因,究其根源,是由于他们总觉得无话可写或者不知道从何写起。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为他们提供一个进行创造的机会,为我们的作文教学以及学生的作文写作找到一个切入口。那能够如何找准切入口呢?教师必须对教学对象进行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是一种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性和动手欲望极强的群体,而教学成功的前提就是让学生自己拥有求知的兴趣和能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个体的一种内在驱动力,一旦被唤醒,其力量将不可估量,教师理应竭尽所能利用知识点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曾提出过:“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因此,笔者试着把任务驱动法引入到作文教学之中来,让学生通过一个个活动,身体力行地去感知生活,体验其中的知识与真理,让他们在行动中积累素材,打破作文教学只在课室内冥思苦想而仍无一言的静寂,激发他们畅谈的欲望,让作文教学的课堂成为一个学生相互交流生活点滴的平台。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定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必须与任务或者问题相结合,用自主“探究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来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而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的有代表性的任务中,创建真实的作文教学环境,把作文从封闭的课堂解脱出来,充实学生的生活实践与体验——学生通过对教师分配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且对所获得的学习资源进行再加工及内化。在自然开放的作文教学环境下,学生自主进行探索与互动协作,自然而然完成了个人一样的建构。

二、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不仅是一种目的明确、效率较高的学习方法,而且它还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使得每个学生既是任务活动过程的参与者,同时也是任务活动成果的受益者,学生在活动中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真知灼见,从而让他们进行主动性的个人创作。接下来笔者将从三大方面来阐述一下任务驱动法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任务为主线,巧妙设计任务

传统的作文教学以学生学习作文写作理论知识为主线,注重让学生学会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把任务设计处于核心位置,把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重视个人感受与体悟。教师根据写作的内容和要求,将要教授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任务的主题之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从而为接下来的写作做好铺垫。在作文课堂教学实施任务驱动法的过程中,任务是核心,体验是关键,因此,教师必须要精心地设计任务:1.在设计任务时,首先要考虑教育个体的特点与接受知识的差异及其认知水平,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以生为本;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起大脑皮层的一种持久的兴奋状态,学习才会处于最佳状态,由主动变被动,达到以动制静的目的,打破静寂沉闷的写作课堂。因此,设计任务时,我们教学的出发点是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完成作文教学任务。

笔者在进行观察日记的写作教学中,给学生安排了一个观察胖大海的任务,在上课前,笔者就神秘地在他们的抽屉里每人放了一颗胖大海,上课时,告诉他们抽屉里有着一份神奇的礼物。于是,学生都显得异常高兴,接下来笔者就伺机让他们细细地观察胖大海的外形、颜色、气味等等,然后还要他们观察泡水以后的胖大海,让他们小组之间分享,让他们畅所欲言,认真填写好笔者预先印好的观察表格。学生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亲身感知事物的变化,感受到观察的有趣,对这个胖大海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于是,学生就在后续的写作中酣畅淋漓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想。

(二)以学生为主体,认真落实任务

任务驱动法利于发挥个体的主体能动性,内化写作的对象,从而建构学生自己的经验世界。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能够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1.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方面,任务驱动法设置一些与当前写作主题相关的现实学习情境,这些生动、直观的情境驱使学生主动地探索与发现,有效地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从而利用其“同化”或“顺应”新知识,完成个性体验的建构。

2.在培养学生写作创造能力的方面,任务驱动法不像传统教学那样机械性地、强加性地给学生灌输“万能式的作文写作模板”,而是从实际出发,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成型,完成学生的知识构建和技能的掌握以及获取个人的独特体悟。

3.在培养学生团体协作能力的方面,教师会在设计任务时,给学生布置独立的任务,但同时也有协作完成的任务。因此,在任务驱动法中,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在与他人进行意见的交换,调整完善自己的观点与知识建构并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笔者在进行描绘秋天景色的写作教学中,就给大半节课让班上的学生用画纸和彩笔描绘秋天的景色。他们都为这样的一个安排而欢呼雀跃,纷纷拿出画笔来尽情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之景,画得十分认真、细致。可是,如果让他们一下子说,他们都说不出那么多景物来,但是通过这样的绘画行为,他们就能为自己积累了不少的言语与写作素材。图画画好以后,笔者先出示分享要求,要求他们以小导游的身份,有条理地、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对自己组员介绍自己的图画,小组内推选出最优美的一幅画或者解说得最生动的那一位导游,来进行全班性的汇报,通过画画这一行为引出学生写作的欲望,而且在分享交流以后,学生还可以取百家之长来继续美化自己的图画,从而在写作时能够更好地描述自己心中秋天的美,一举三得。

(三)以教师为主导,大力推行任务

在应用任务驱动法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将改变传统的向学生传递写作知识的权威角色,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将是导师的身份,不仅要引导学生达到写作学习的目标,而且还要在学生汇报任务成果时作恰当、合理以及到位的指导,让学生的活动体验不仅仅只是一种情感感受,更重要的是要内化为一种具有个性化印记的认知领悟,从具体来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在以下几个角色之中:

1.任务的设计者:教师对学情、教材中的写作内容与要求进行适时变化的分析,并且制定好相应的任务。

2.任务情景的创设者:教学环境是完成目标任务的基本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给学生创设部分甚至全部的任务情景,使得学生置身其中,更好地完成目标任务。

3.完成任务的指导者:在创设了教学环境以后,教师在学生的自主探索或者互助协作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适时加以指导,及时给学生提供帮助,不过教师最好多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尝试,推动任务的顺利完成,获得属于自己的个人体验。

4.课堂的监控者:由于课堂不是静态的,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会通过监控课堂的情况,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或者合理方向努力。

5.任务完成的评价者:在任务驱动写作教学法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且评价要从正面引导,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性,使学生体验到写作教学的快乐。

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课余生活进行写作时,笔者设置了一个煎鸡蛋活动,让学生在父母的指导下尝试煎鸡蛋,然后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拍下来展示在班级的微信群上和大家分享,学生都非常踊跃,有些还反复煎了好几个,和家人一同分享着吃,非常快乐。随后他们也在父母的指导下,把笔者事先分发下去的表格填写了。但是第二天,收上来的时候发现,学生雖然把整张表格都填写完了,但是填写得极其简单,只有寥寥几个字,比如,其中有一项问到:鸡蛋入锅以后,你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很多学生就写了听到油响的声音,闻到香味以及看到鸡蛋。他们并没有把它写具体。于是,在课堂中,笔者开始慢慢地引导他们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运用一些手法和想象,把响声、闻到、鸡蛋的样子写具体,学生领悟得很快,因为是他们自己亲身经历过,所以很快大家就七嘴八舌地把这个任务的执行过程给具体化了,说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开展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习作的定位非常明确:“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分阶段目标的定位也十分清楚:1-2年级重点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3-4年级重点是“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5-6年级重点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应用文”。从中我们发现,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个人体验,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恰恰可以更好地彰显学生的主体性:

一方面,任务驱动法能在时间和空间之上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在传统的“师讲生写”的作文教学模式上,增加了学生个人实践、师生交流、亲子合作、生生分享等基本教学环节,多维度地凸显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学生通过亲身活动与实践,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实现了任务驱动法所提出的在实践中自主学习的教学目的。

另一方面,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也随之提高了,教师不再主宰整个作文教学的过程,教师只需要提出具体任务,由学生自主动手实践,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环境,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协助和引导,使得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地发挥,让学生通过这个活动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与内心感悟出发,表达出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写作对于师生来说就不再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顽疾。

参考文献:

[1]任平,张兴堂.“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M].山东:青岛出版社,2012,04.

[2]任平,孙文云.现代教学概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241-245.

[3]袁刚,陆云.新派作文实践与操作[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14:207-225.

[4]张晨瑛.论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无为与有为[J].江苏教育,2002(22).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法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