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习性助好学习,好学习促好习性

2019-09-10陈剑芬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11期
关键词:智力因素习性调动

陈剑芬

【摘要】学习是一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统一发展的过程。而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关注更多的依然是智力因素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忽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导致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学生的学习素养得不到全面提升。在课堂中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更能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性,让良好的习性助力有效学习,而有效学习进一步促进良好习性的内化,形成自觉,达到“好习性助好学习,好学习促好习性” 的积极效果。

【关键词】习性;助学;习得

学习是一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统一发展的过程。而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关注更多的依然是智力因素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忽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导致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学生的学习素养得不到全面提升。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习惯、性格等。我们提出的“习性”指的是个体长期在自然、家庭、社会、学校的环境下所养成的一种特性,主要包含习惯、性格。习惯与性格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智力活动有制约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习惯与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中应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性,良好的习性助力有效学习,而有效学习进一步促进良好习性的内化,形成自觉,达到“好习性助好学习,好学习促好习性”的积极效果。

我们将关注学生习性的课堂称之为习性课堂,习性课堂是基于我校的“习性教育”背景下所提出的,此课堂关注学生习惯与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正向助学作用,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心智多维、健康发展。

习性课堂由三个模块组成,分别是“习性准备、习性助学、多维习得”,在课堂中形成“习性主打、学习思辨结合、合作静思相融”的样态,达到“好习性助好学习,好学习促好习性”的良好效果。下面,结合我校两年的习性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浅谈习性课堂如何实现“好习性助好学习,好学习促好习性”。

一、习性准备:未成曲调先有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就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上课伊始,应先做好学生情绪的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酝酿学习激情,触发学习期待,我们称为“习性准备”。情绪的高涨会促使人体的肾上腺素大量分泌,从而大大促进人的思维能力,提高智慧,因而情绪对课堂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以故事调动

故事具有神奇的力量,它可以控制人的情绪。故事以其生动性、趣味性、逻辑性等特点,可以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前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等方式,可以快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快速投入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以艺术调动

艺术对人情绪的渲染是非常有效的。如音乐能舒缓、唤醒人的情绪。美术欣赏具有调节精神与情绪的节奏,丰富学习内容,能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授课前或听首音乐,或唱首乐曲,或欣赏美术作品,或欣赏曲艺,或讲段相声,或演个小品,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调动各种感官,使情绪高涨,学习欲望提升,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三)以游戏调动

游戏的趣味性往往能激发儿童内在动机,游戏活动中的合作形式又往往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游戏的竞赛性质又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在课前进行游戏的调动,大大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自信等非智力因素在游戏中会得到调动与开发。

(四)以静默调动

“静听则明、静坐则宁、静思则通、静心则专。”静下来的孩子,会有许多的奇思妙想。有时课前让躁动不安的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可以尝试让学生静静地安坐,缓缓地呼吸,不发出任何声音,不做任何学习要求,学生从动中突然回到极度的静中,反而注意力更为专注,迅速调整情绪,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五)以情境创设调动

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并做悬念式的设计,让学生进入虚拟情境中,代入情境中,去想象、去感觉、去体会,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学习。

(六)激将法调动

当我们发现学生情绪不高,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或是有些自视甚高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使用“激將法”,故意刺激学生的自尊,这样也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及主动性快速回来。

二、习性助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见,良好的习惯养成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性一旦养成,会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促使学习更有效;而有效的学习反过来进一步提升、巩固及促进良好习惯的内化,使之成为自觉。良好习性与有效学习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达到“好习性助好学习,好学习促好习性”螺旋上升的积极效果。

(一)以主打习性为着力点,精准“敲打”,良好习性助力有效学习

良好的学习习性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从而成为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课堂中的良好学习习性主要指认真听,主动学,多思、善问、大胆质疑,好阅读,愿合作,肯分享等。一节课中,我们需要兼顾的习性良多,但做不到面面俱到,若“胡子眉毛一把抓”,良好的学习习性便会因为训练缺乏深入而难以形成。因此,习性课堂认为习性的培养必须有所侧重,选准着力点,一节课抓一主打习性,“精准用力”,狠敲猛打,反复训练,促使良好学习习性慢慢内化成自觉行为,为自主学习提供帮助。教学时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课时、学段要求及学生年龄特点等,选准主打习性,然后以主打习性的培养为主线展开教学。以语文五年级下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为例,根据五年级学段的阅读能力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内容,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在阅读中能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能做出自己的判断等。并依据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要达到这些要求,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方法是保障。据此,笔者确立“抓文眼促阅读”为主打习性,全程围绕此习性展开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抓文眼进行阅读,扣关键词、典型事例、课外阅读资料对比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目标。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及掌握抓文眼的阅读方法。

(二)以自主学习为主线组织教学,有效学习促成良好习性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依靠自身的努力,自觉、主动、创造性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习性课堂正是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课堂中以自主学习为主线组织教学,努力给学生搭建认知的脚手架,通过指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形成会质疑、懂交流、善思考、愿合作、晓思辨等良好学习习性。

1.引导学生质疑,促使自主学习,形成善于思考习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学习产生疑问时,正是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主动探究,使思维向纵深发展之际。习性课堂中,老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大胆质疑,给予充分质疑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与能力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逐步形成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性。

2.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探究,促使自主学习,形成愿意合作、乐意交流、勤于钻研的习性

通过合作学习能够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习性课堂中,采取民主开放教学方式,科学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明确小组分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探究,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组互帮互助,互启互发、互查互纠,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养成愿合作、乐交流、勤钻研等习性,进而大大促进学习的效果。

3.组织学生自学,促使自主学习,形成静思习性

课堂中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独立地发现问题,才能在学习中表现出不盲从、不依赖、不轻信。习性课堂中,我们会提供静思的条件与机会,给予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与空间。要求对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解决问题时教师要让一步、慢一步、缓一步,给学生充分自主思考、深入思考、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方法的机会。正所谓“ 静能生智、智能生慧”。

三、多维习得:千树万树梨花开

习性课堂中,学生在激情、积极投入学习的基础上,老师通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性,掌握有效学习方法,达到有效学习效果,使良好学习习性和有效学习相辅相成,学生素养得到螺旋式提升。学生在课堂中既习得知识与技能,又得到情感体验与思维发展,并形成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真正达到多维习得,多元发展,千树万树梨花开。

参考文献:

[1]白琳.浅析课堂游戏在英语教学上的效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9(29).

[2]周兵.初中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研究[J].新校园(中旬刊),2013(12).

猜你喜欢

智力因素习性调动
舞蹈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探究
浅谈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动力
埋松果
喜新厌旧与神经特质有关
数独驾到
响鼓
可怕的习性
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体育策略
我可爱的职业病
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