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信息技术点燃小学音乐课堂高效教学的火花

2019-09-10宣倩怡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11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宣倩怡

【摘要】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的音乐兴趣、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音乐表现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iPad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相融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以及影像等有机结合,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本文以笔者执教开展的《牧场上的家》一课教学实践为例对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在该次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用iPad作为辅助工具,充分利用了GarageBand、WPS等软件进行了音乐课堂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教学,希望能够为小学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一、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长时间地保持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音乐从单纯的声音形象进行扩散,将各种图画、文字引入歌曲之中,进而引导学生增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学生从音乐中获得情感上的收获后,就会激起其对于音乐的探索、了解的欲望,提高其学习兴趣。例如,《牧场上的家》是一首旋律优美,感情丰富的美国乡村儿童歌曲,歌曲旋律优美,意境深远。它给学生勾勒出一幅在美丽的牧场上,美国少年儿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画面。在课前导入环节,笔者通过使用ipad中WPS软件将美国牧场上的美丽景色以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观察图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牧场的美丽,感受歌曲的意境。

此外,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是小学阶段学生的一个明显特点,因此,其对于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往往会表现出更加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而通过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大大增强,从而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更加丰富多彩、和谐有趣的课堂环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大大提高。例如,在《牧场上的家》这一课程教学中,在教师范唱环节笔者将iPad变成吉他利用iPad中GarageBand软件的模拟吉他为学生演奏歌曲伴奏并范唱,利用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逐渐引导学生对歌曲的旋律、节拍、速度、意境等音乐要素进行探究和感受,开展下一步的教学,通过App的应用起到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和探索音乐的兴趣。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音乐表现力

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音乐教育对于学生音乐表现力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演奏音乐或将音乐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自己对音乐的独到理解,并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更加全面地了解音乐、感受音乐,增强自身的音乐素养。例如,在《牧场上的家》的教学中,在学生初步感受体验歌曲音乐要素之后,笔者利用iPad游戏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按节奏点击iPad屏幕上的音符画出旋律线,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受歌曲乐句的划分以及3/4拍的强弱规律,再让学生结合画出的旋律线小组合作進行视唱,每组选出一名会弹奏键盘的学生用iPad中GarageBand钢琴键盘为组内同学进行伴奏唱准音高,在这一过程中笔者会对其进行适当地有针对性地指导。在学生能够声情并茂地唱准、唱好歌曲后,笔者指导学生利用自己手上的iPad中GarageBand软件模拟吉他进行演奏,自弹自唱,并让学生组内进行表演、评价,最后推举出音乐表现力最好的同学给全班同学表演或者进行小组合唱表演,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挥其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提高学生音乐技能助力。

三、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除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以外,能够通过欣赏音乐,进而利用音乐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想法,进行音乐的创新也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师的激发和引导下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教师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过,创新并不是凭空而出的,而是需要大量的经验与基础作为创造的铺垫。然而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经验非常匮乏,再加上时间、出行条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都会对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高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提供良好的解决办法。教师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大量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然后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资料进行整理、整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从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发散思维、进行联想,进而找到创新的灵感与方向。例如,在《牧场上的家》的教学中,在学生对于歌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较好地演唱歌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歌曲为基础,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旋律、歌词等方面进行添加元素或再创作。在旋律方面的创新上,笔者通过向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如风声、脚步声、铃声、雨声等,让学生根据这些声音的节奏将其添加到歌曲当中,从而使歌曲变得更加立体,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表现力。在歌词方面的创新上,笔者向学生提供本班、本校或者故乡的相关资料,并向学生介绍歌词创作的基本知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Wps软件为歌曲重新创编歌词,学生创作出了《学校我的家》《深圳我的家》等歌曲,最后学生根据自己创作的歌词进行演唱、表演,从而使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享受创作的乐趣,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信息技术有着非常良好的应用前景,能够对学生的多个方面的能力起到良好提高作用。不过在其具体应用中,在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要避免信息技术本身对于学生的过度吸引,在教学方式上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李丽.用信息技术点燃小学音乐高效教学的火花[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8):48-49.

[2]周子涵.小学音乐高效课堂信息技术的整合与构建探讨[J].黄河之声,2017(7):45.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