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大班棋类游戏开展的阶段策略初探

2019-09-10姚杨向培林

地理教育·当代幼教 2019年12期
关键词:棋类大班玩法

姚杨 向培林

一、大班棋类游戏实际开展的现状

我们对大班两个班级76位幼兒及其家长(76位)、本园12名老师,在棋类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进行了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一)幼儿方面

(表1幼儿行为表现统计表)

分析以上数据,并结合日常对我园大班幼儿在游戏中的观察与解读,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游戏中,86%的幼儿游戏前无计划,没有商量游戏规则和玩法,游戏的积极性不高;

2.在选择材料后,88%的幼儿选择材料后,玩耍时间短:

3.游戏中,93%的幼儿求胜心切,有违反游戏规则的现象,不愿意采纳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出现,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较薄弱;

4.下棋时易受外界干扰,导致注意力分散,无法专注游戏的幼儿占78%;

5.游戏中91%的幼儿倾向选择简单的棋谱游戏,不愿意挑战复杂的棋类游戏。

(二)教师方面

(表2教师行为表现统计表)

1.75%的教师对棋类游戏的认识不够,不清楚棋类游戏的玩法,自己不会玩也不爱玩:

2.67%教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投放棋类游戏材料,促进幼儿游戏的开展;

3.83%的教师只是将棋类游戏被投放到活动区的一角,举行有关棋类游戏的活动较少;

4.在指导棋类游戏时67%的教师偏重对幼儿进行技能的掌握和训练,只有33%的教师注重棋类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三)家长方面

(表3家长方面比表现统计表)

1.调查分析,大多数是爷爷陪幼儿下棋,爸爸妈妈陪幼儿下棋时间少,自己不玩,也不会玩;

2.在下棋过程中,84%的家长只是充当幼儿的玩伴,不注重下棋规则和玩法;

3.55%的家长觉得下棋只是玩,对下棋的其他教育价值不了解。

通过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原因有二:一是教师对孩子玩棋类游戏的兴趣激发不够,自身也存在不清楚多种棋类游戏的玩法和精髓的问题,往往也不会对棋类游戏中幼儿的表现与发展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时间相对较少,各班能陪孩子下棋的父母更是屈指可数,即便是有时间陪伴孩子下棋的父母,在游戏过程中也很少正面引导孩子建立游戏规则等。

二、棋类游戏对大班幼儿的发展价值

棋类游戏对大班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将主要从大班幼儿在棋类游戏中社会、科学、语言三大领域的发展价值进行阐述。

(一)棋类游戏促进大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在棋类游戏中,强化大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

棋类游戏是一种规则游戏,为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和公平竞争,幼儿要了解并遵守相应的规则,且游戏中幼儿能切身体会到规则的重要性,并掌握具体规则。

2.棋类游戏为大班幼儿的合作交往提供更多机会

棋类游戏属于团体游戏,至少需要两个以上的人参与,在游戏中,大班幼儿会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就为同伴间的社会交往和互动创造了条件。

3.注重幼儿“棋品”的培养,在棋类游戏中增强其抗挫能力

棋类游戏相较于幼儿园其他的游戏,其竞争性更强,在对弈过程中会有输有赢。幼儿的“棋品”显得更为重要,

引导大班幼儿正确看待输赢、在游戏中学会控制自我情绪,为增强其抗挫能力、拥有健康的心态打好基础。

(二)棋类游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棋类游戏是一种益智类游戏,通过复杂的棋路变化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力、逻辑思维能力。

(三)棋类游戏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在进行棋类游戏过程中,幼儿之间会介绍棋类游戏规则和玩法,并且互相交流彼此的“棋艺战略”,更需要用到精准的语言。

三、大班棋类游戏开展的策略

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需求,我们将大班棋类游戏的教师指导策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做详细阐述:

第一阶段:巧法激趣

(一)现状及分析

中班时,我们在区角材料中投放了一两种棋类材料,有些幼儿已经对棋类游戏产生了兴趣,有的幼儿也初步认识了和接触了几种棋类如五子棋、跳棋等,但也有的幼儿从来没有接触过棋类。

(二)教师调整策略

1.利用棋类环境,营造游戏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一部分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这充分说明创设良好游戏环境的重要性,环境对幼儿的游戏、学习、生活有着无声的影响作用。

在教室和走廊,我们引导幼儿主要通过绘画,文字,照片的形式记录游戏规则和玩法。记录棋类游戏的玩法,是幼儿自我经验的推广过程。而绘画是幼儿最擅长并经常使用的方式,我们用简笔画的方式记录规则。来到幼儿园,在教室和走廊,随处可见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幼儿随时可以说一说、看一看、玩一玩。

2.结合主题开展,建构游戏规则

棋类活动是我们班的特色活动,于是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棋乐无穷》,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各种各样的棋》活动中,通过录像的方式,让幼儿了解棋的名称和玩法,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形成对棋的印象。

3.利用儿歌,提高下棋兴趣

我们在开展棋类活动时,采用了很多简洁易记的儿歌口诀,来调动幼儿们学棋的积极性,并帮助幼儿记忆棋类知识。

4.家园合力,巩固游戏玩法

棋类游戏作为我们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积极向家长宣传幼儿棋类游戏活动的好处是非常必要的。我们邀请了会下象棋的爷爷来园教幼儿下棋,爷爷根据每位幼儿的情况,设计了不一样的教法,对于初学者,爷爷用翻棋的方法,让幼儿学会认识棋;对于有经验的幼儿,爷爷交给他们更多的是下棋策略。

5.设置比赛活动,提高下棋兴趣

大班幼儿好胜心强,竞争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因此适时开展棋类游戏比赛是一种充满情趣、富有竞争的活动,不仅能检验幼儿的学习成效,还能激发幼儿继续游戏的兴趣。我们在班内组织了“我是棋王”游戏比赛活动。

第二阶段:“时”“空”整合

(一)现状及分析

第一阶段中,我们发现幼儿对棋类游戏越来越感兴趣,而在益智区角投放的棋类材料数量和下棋的人数有限,仅仅是在晨间游戏中进行游戏。随着幼儿下棋需求和玩耍时间的增加,在区角和晨间游戏,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

(二)教师调整策略

1.整合时间,促进幼儿自主游戏

为让棋类游戏很好的贯穿于一日活动中,我们在入园后的晨间活动、午餐后、区域活动、离园等过渡环节都合理安排了棋类游戏。

2.整合空间,促进幼儿自主游戏

(1)由教室到走廊

(2)由桌面到地面

第三阶段:“我的棋盘我做主”

(一)现状及分析

随着幼儿参与棋类游戏的人数逐漸增加,兴趣越来越浓厚,但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因素,传统的玩法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

(二)教师调整策略

1.依据传统玩法,探索新的玩法

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于规则性较强的棋,我们鼓励幼儿创造新的玩法,并鼓励他们以绘画图谱的形式,把新的玩法记录下来,并向幼儿们讲解,然后大家再实践。

(二)收集材料,自制棋类游戏

幼儿在班级棋文化的环境熏陶中,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指导下,熟悉掌握了自制棋盘的方法,已经从当初的无从下手到现在能熟练制作,于是我们鼓励幼儿和家长收集废旧材料,例如:月饼盒,瓶盖,纽扣,小石籽等材料,利用这些材料制作新的棋游戏,由于是自己设计的棋盘,

自己规定的游戏玩法,所以小朋友们在玩的过程中兴致更高了。

猜你喜欢

棋类大班玩法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区域与集体教学融合视域下的数学活动——以大班数学活动《他是谁》为例
幼儿园本土民间艺术教育实践探究——以大班艺术活动《家乡的糖塔》为例
鸡蛋托的创意玩法
向时尚ICON借衣之“花”式新玩法
棋类游戏
棋类游戏
棋类游戏
棋类游戏